李曉娥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河北 保定071000
社區矯正社會調查是指對擬適用社區矯正的被告人、罪犯提前進行矯正環境、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的調查,根據調查資料判斷其是否符合在社區中服刑的條件。這項調查活動不僅使法院在量刑、裁定工作中增加科學性,還能保證司法行政機關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有效性。但由于相關法律文件對此只有原則性規定,各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只能根據實際情況試行操作,從適用對象、調查主體、調查內容、調查對象,到調查結果的性質歸屬都存在分歧,做法不一。①表現出的突出問題是調查過程受干擾因素較多、調查對象支持配合度不夠、調查結果主觀性高于客觀性,有的調查活動甚至是閉門造車的結果。②③④⑤最終,真實情況可能被掩蓋,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對象被拒之門外,不符合條件卻被迫接收。不僅科學性、有效性未能體現,還不利于罪犯的改造,并增加管理的難度,影響社會安全。
解決辦法除了法律層面上明確統一的規范性文件、更合理的職權分工、經費保障、專業性人才等措施以外,其中調查內容的設計是關鍵環節。內容是活動的實體,制度、人員、經費都要圍繞內容來進行,有了全面、客觀的內容設計,調查過程中的干擾因素會減少或消失,調查對象會更愿意支持配合,調查結果的科學性才能體現出來。目前調查內容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指標或項目設置的隨意性與調查方式的主觀性,有的地區有表格和項目,有的只是給出結論報告,調查工作缺乏系統性、規范性。⑥
在設計社區矯正社會調查的內容時,要從專業調查的角度出發,使用操作化、問卷等專業設計技術。除了圍繞調查目的進行以外,還應當考慮到調查對象。因為調查內容的最終結果是從調查對象那里獲得的。在很多時候,調查結果的準確真實并不是取決于義務或強制,而是取決于調查對象的配合和真實回答。如果在內容設計時不顧及回答者的感受,那么回避、敷衍、臆答這樣的干擾情況就會發生,資料的客觀性、真實性會受到質疑。因此,為回答者著想、使回答者便于做答,應該是科學設計中的重要原則。
關于社區矯正的調查內容在2012年《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第四條中規定,“對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居所情況、家庭和社會關系、一貫表現、犯罪行為的后果和影響、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和被害人意見、擬禁止的事項等進行調查了解,”法律規定的是應該調查的大致方面,而不是具體指標。雖然有些地區在實際工作中已經圍繞《社區矯正實施辦法》的規定做了進一步細化,但細化程度不夠,且各地細化內容不一,側重點不同,隨意性較大。指標越是抽象,它涵蓋的內容越多,標明的意義不明確,調查對象(回答者)越是難以回答。如“一貫表現”就包含著成長中的表現、求學時的表現、職業中的表現,甚至還包含犯罪后、在獄中的所有表現;“個性特點”、“家庭關系”、“居所情況”等都是抽象程度比較高的指標,用一句話很難回答。
從社區矯正社會調查的研究現狀來看,給出指標就已是調查內容的全部了。雖然有學者提出完整的調查報告需包括事實陳述、處理意見和矯正措施三部分內容,但對于報告結論如何取得、取得的過程并未提及。⑦實踐中這些指標或是通過表格、或是訪談筆錄、或是日常公文寫作報告得出結果,不僅形式不一,還容易摻雜感情色彩,隨意性與主觀性并存。一項活動越是主觀性強,越容易出現諸如“承擔責任”、“抵觸”、“結冤”、“人情面子”、“打招呼”、“威脅”等干擾因素。
社區矯正社會調查的對象涉及犯罪、被告人本人及其家庭、親屬、工作單位同事、就讀學校的同學老師、鄰居、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干部、被害人及家屬等。針對不同的調查對象,調查內容雖然有相同的地方,都圍繞矯正環境、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進行,但側重點是不同的。調查被告人、罪犯本人是為了了解個人基本情況及犯罪情況,以判斷其人身危險性和矯正可能性;調查家庭成員是為了了解其家庭環境是否適合服刑人員的改造;調查同事、同學老師是為了了解其社會關系、生活經歷,主要判斷其再犯可能性;調查鄰居、村(居)委會干部、被害人是為了了解社區的矯正環境。從目前情況看,不論是2012年的《社區矯正實施辦法》,還是各地根據其出臺的實施細則等文件,對調查內容與調查對象都未對應列出,只籠統地給出大致的調查內容。在具體調查過程中,針對不同的對象,工作人員是如何取舍內容的也不得而知。調查誰、調查什么的不確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調查活動的隨意性。
細化調查內容的方法可采用社會學研究方法中的操作化技術,操作化是指把抽象的概念轉換成具體指標的過程。⑧通過這個過程,存在于想象中的復雜的概念會被具體化,具體化為可以直接觀察和辨認的指標,指標的取值就是需要調查的結果。調查過程圍繞指標進行,而不是概念。
社區矯正社會調查的主要概念涉及矯正環境、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被告人或罪犯的居所情況、家庭和社會關系、居住地村(居)民委員會和被害人意見、擬禁止的事項等屬于矯正環境;一貫表現、犯罪行為的后果和影響等屬于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對這兩個方面進一步細化,調查的主要維度應該包括:個人基本情況、犯罪情況、家庭情況、職業背景、教育背景、社區環境、被害人情況。每一個維度下面是可以直接觀察辨認的具體指標。指標緊緊圍繞調查目的設計,包括事實、態度和行為三個方面,有些直接反映矯正環境、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有些則間接相關。
為了提高調查活動的準確性和精確性,應該分別設計調查表,使調查指標與調查對象一一對應。對于被告人、罪犯本人的調查應該把重點放在個人基本情況和犯罪情況上;對被告人、罪犯家庭的調查應把重點放在家庭基本情況、對犯罪人態度等方面;對單位同事的調查應包括犯罪人的工作表現、職業技能、同事關系、對犯罪人態度四方面;對同學、老師的調查應包括學習表現、同學關系、對犯罪人態度三方面;對社區鄰居、村(居)委成員的調查應包括鄰里關系、社區矯正組織建設、對犯罪人態度方面;對被害人及家屬的調查應主要包括所遭受損失、對犯罪人態度兩個方面。
問卷是一種經心設計的問題表格,是收集資料時所用的工具,在各種類型的調查中被經常使用。問卷中的問題形式設計非常靈活,還可以結合量表使用,能使單調、復雜的調查工作變得豐富、簡單。調查人員不需用過多的筆錄,回答者也可以斟酌選擇,就連分析人員也不必長篇大論,這種規范、標準、可量化的特征受到諸多領域的稱贊,使用頻率很高。社區矯正社會調查同樣是一項調查活動,完全可以采用問卷的形式。
為了完整反映被告人、犯罪的矯正環境、人身危險性和再犯可能性這樣的調查目的,針對每部分調查對象所設計的問題除了態度類問題以外,還應該包括事實類和行為類問題。由于態度類問題涉及到人的內心,往往比較敏感,若直接提問“您是否同意某某在社區中服刑”這樣的問題,得到的回答可能與事實相反。如在不滿足矯正條件時,家庭成員可能給出肯定的回答;在滿足矯正條件時,其他社會關系成員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下可能給出否定的回答。所以,簡單提出態度類問題對于完成調查目的是不夠的,要從事實、行為兩方面加以確認。比如對家庭成員的調查,除問態度以外,還要從家庭關系、經濟狀況、成員職業、家庭成員的違法犯罪歷史,以及對服刑人員的監管與教育等方面來確認矯正環境是否符合,不能憑單一問題確定結果。
在設計問題時,最好給出選項,也就是答案,回答者在回答時只需選擇其中合適的選項即可,這樣的問題被稱為“封閉式問題”(選擇題)。封閉式問題會增加設計的難度,但卻方便了回答者。對比沒有給出答案的“開放式問題”,封閉式問題更便于作答。同時,態度類問題在設計成封閉式以后,會降低敏感程度。
調查表分為原始表和匯總表,原始表即問卷,是收集資料的工具,匯總表是用來統計得分并給出意見的。工作人員使用原始表(問卷)進行調查,主要把匯總表提交委托單位。需要使用問卷調查的對象包括被告人、犯罪本人;家庭成員;同事;老師、同學;鄰居、村(居)委會人員,五類人群,對被害人及家屬的調查不需要使用問卷。
A.被告人、罪犯個人表
1.姓名_______;2.性別______;3.年齡______歲;4.戶籍地___________________;
5.常住地:(1)與戶籍地不同(2)與戶籍地相同
6.婚姻狀況:(1)離婚(2)喪偶(3)未婚(4)已婚
7.文化程度:(1)小學及以下(2)初中(3)高中(4)大專及以上
8.民族:(1)少數民族(2)漢族
9.健康狀況:(1)較差(2)一般(3)良好
10.捕前職業:(1)無業(2)農民(3)個體(4)學生(5)工人(6)干部(7)其他
11.有沒有特殊的興趣愛好:(1)無(2)有
12.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經常的處理方式是:(1)找各種方式發泄(2)悶在心里(3)找親人、朋友傾訴、求助(4)其他
13.與人發生沖突、矛盾時,經常的處理方式是:(1)武力解決(2)和平解決(3)法律
14.有沒有賭博、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1)有(2)無
15.犯罪原因是什么?(1)經濟因素(2)報復心理(3)一時沖動(4)其他
16.由于犯罪給被害方造成的傷害程度:(1)很大(2)一般(3)不大
17.有沒有違法犯罪的歷史:(1)有(2)無
18.對犯罪事實的認識:(1)不知道(2)不是我一個人的錯,很多因素造成(3)都是自己的錯,或主要是自己的錯
19.是否后悔所犯下的罪行:(1)不后悔(2)無所謂(3)后悔
20.是否愿意用日后的行動彌補所犯罪行:(1)不愿意(2)愿意
B.家庭成員表
1.家庭人口數______
2.家庭成員及其職業(選擇家庭成員并打勾,沒有的不打勾,孩子只回答一個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干部 工人 農民 個體 學生 無業 其他__父親__母親__丈夫__妻子__孩子
3.家庭的經濟狀況如何:(1)較差(2)一般(3)良好
4.家庭關系是否和諧:(1)否(2)一般(3)是
5.家庭成員間的溝通交往情況:(1)較差(2)一般(3)較好
6.家庭成員中有沒有具有賭博、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者?(1)有(2)沒有
7.家庭成員中有沒有人曾經違法犯罪?(1)有(2)沒有
8.家庭成員對被告人、罪犯的態度
氣憤:___:___:___:___:___:諒解
厭惡:___:___:___:___:___:心疼
排斥:___:___:___:___:___:接納
放任:___:___:___:___:___:關心
9.是否同意被告人、罪犯在社區中服刑?(1)不同意(2)同意
10.對于服刑人員,你能提供一定的教育、監管及扶助嗎?(1)不能(2)能
C.村(居)委會人員、鄰居表
1.社區內的鄰里關系如何:(1)常有紛爭(2)一般(3)比較和諧
2.鄰居之間的熟悉情況如何:(1)不熟悉(2)了解一些(3)比較熟悉
3.鄰里之間的交往情況如何:(1)不交往(2)偶爾(3)經常交往
4.你愿意讓罪行輕微的被告人、罪犯在社區中服刑嗎?(1)不愿意(2)無所謂(3)愿意
5.你愿意讓社區服刑人員生活在你的社區嗎?(1)不愿意(2)無所謂(3)愿意
6.你愿意讓社區服刑人員做你的鄰居嗎?(1)不愿意(2)無所謂(3)愿意
7.你愿意與社區服刑人員交朋友嗎?(1)不愿意(2)無所謂(3)愿意
8.對被告人、罪犯及家庭的熟悉程度:(1)不熟悉(2)了解一些(3)比較熟悉
9.與被告人、罪犯及家庭的交往情況:(1)不交往(2)偶爾(3)經常交往
10.你認為被告人、罪犯在社區中服刑再犯的風險有多大?(1)很大(2)一般(3)不大
11.你同意被告人、罪犯在社區中服刑嗎?(1)不同意(2)無所謂(3)同意
12.對于服刑人員,你能提供一定的教育、監管及扶助嗎?(1)不能(2)不確定(3)能
13.社區內的矯正組織建設情況如何:(1)完全沒有(2)有一些(3)條件具備
14.社區內有愿意或擅長進行矯正工作的志愿者嗎?(1)沒有(2)有
15.社區內有能提供服刑人員就業、臨時安置的企業團體嗎?(1)沒有(2)不清楚(3)有
D.同事表
1.被告人、罪犯平時的工作表現情況如何
消極:___:__:___:__:__:積極
浮躁:___:__:___:__:__:踏實
懈怠:___:__:___:__:__:努力
2.被告人、罪犯的工作業績如何?(1)較差(2)一般(3)優秀
3.被告人、罪犯有無一定的職業技能?(1)無(2)有
4.與大多數的同事關系是否融洽?(1)較差(2)一般(3)很好
5.是否積極參與單位組織的集體活動?(1)很少參與(2)一般(3)經常參與
6.與人發生矛盾時,經常采用的處理方式是:(1)武力(2)和平解決(3)法律或組織7.有沒有賭博、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1)有(2)沒有8.被告人、罪犯是否曾經發生過一些違法違紀行為?(1)有(2)無
9.你是否同意被告人、罪犯在社區中服刑?(1)不同意(2)無所謂(3)同意
10.對于服刑人員,你能否提供一定的監管及扶助?(1)不能(2)不確定(3)能
E.同學、老師表
1.被告人、罪犯平時學習成績如何?(1)較差(2)一般(3)優良
2.被告人、罪犯在課上的聽課情況:(1)較差(2)一般(3)良好
3.被告人、罪犯在課下的表現情況:(1)較差(2)一般(3)良好
4.與大多數同學相處的關系如何?(1)較差(2)一般(3)良好
5.是否積極參與學校的集體活動?(1)很少參與(2)一般(3)經常參與
6.有沒有一些特長,或積極的興趣愛好?(1)沒有(2)一些(3)有
7.有沒有賭博、酗酒、吸毒等不良嗜好?(1)有(2)無
8.被告人、罪犯有沒有發生過一些違法違紀行為?(1)有(2)無
9.你是否同意被告人、罪犯在社區中服刑?(1)不同意(2)無所謂(3)同意
10.對于服刑人員,你能否提供一定的教育、監管及扶助?(1)不能(2)不確定(3)能
F.被害人
1.被害人遭受的損失情況;2.是否能原諒犯罪人;3.是否同意犯罪人在社區中服刑。
原始表的記分方法應該設計為總分100,實際具體得分應該是一個平均數,根據調查的人數取其平均(各種類型具體調查多少人是需要探討的另一個話題,本文未述)。得分乘以權重等于分值,6類人分值匯總為總分值。根據總分值判斷該被調查人是否符合在社區中服刑的條件。

社區矯正社會調查匯總表
有學者認為社區矯正社會調查失真問題是由于公眾不理解造成的,應該通過宣傳和立法,打消群眾的顧慮,明確義務,使之自覺向調查者提供全面客觀的真實情況。⑨⑩這只能作為解決問題的方法之一,與其依賴自覺與義務,不如在設計內容時主動為回答者著想,多為調查對象考慮,出現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就可以避免。從專業調查的角度看,有些指標可能還不夠具體,存在一些主觀性,但對于調查目的來講應該是能夠滿足的。不同維度之間的指標有累同,其設計目的是要用同樣的指標從不同的調查對象那里獲得可供鑒別的結果,指標之間能夠進行邏輯檢驗。另外,調查表的使用需要通過實踐檢驗,效度、調查人數等還需要進一步探討。
[注 釋]
①司紹寒.<刑事訴訟法>視野下的社區矯正社會調查程序[J].中國司法,2012(10).
②朱榮政.完善社區矯正審前調查評估工作的思考[J].人民調解,2010(9).
③陳廣念.突出審前調查作用提升社區矯正質量[J].人民調解,2010(11).
④李沐陽,陳萍.雨花臺區開展社區矯正審前調查工作的調研[J].人民調解,2012(6).
⑤吳啟華.我區社區矯正前社會調查評估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人民調解,2012(11).
⑥李云雄.社區矯正審前調查制度淺析[J].中國司法,2009(8).
⑦蔡雅奇.論社區矯正中的裁決前調查制度[J].鐵道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12(2).
⑧風笑天.社會學研究方法(第二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⑨石奎.社區矯正審前調查評估機制有關問題的實證研究[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2(12).
⑩吳艷華.審前社會調查與社區矯正的適用[J].河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