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生
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的原因分析與防治體會
王秋生
目的 探討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的原因,總結防治措施。方法 回顧性分析收治的腦外傷手術后繼發顱內感染32例的臨床資料,分析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的原因,總結防治措施。結果 年齡≥60歲、術前GCS評分<8分、術前未使用抗生素、手術次數≥2次、手術時間≥4h、有腦脊液漏的腦外傷手術患者更易繼發顱內感染;32例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患者經治療后,29例(90.62%)患者治愈出院,3例(9.38%)治療無效死亡。結論 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與多種因素有關,術前使用抗生素、徹底清創、規范化術后處理等可降低顱內感染的發生。
腦外傷;顱內感染;原因;防治
顱內感染是腦外傷術后最為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患者預后往往較差,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臨床資料顯示,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的發生率為1.8%~12.9%,其病死率可達27.34%~39.2%[1]。近年來,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與規范化治療的實施,使得腦外傷尤其是重型腦外傷患者的預后得到明顯改善,而如何減少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發生則一直是神經外科醫師關注及研究的重點[2-3]。本研究通過對32例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旨在探討顱內感染產生的原因以及有針對的防治措施,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江蘇省新沂市中醫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腦外傷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繼發顱內感染32例。32例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中男16例,女16例,年齡19~72歲,平均(42.6±3.8)歲,受傷至就診時間1~20h,平均(5.48±0.24)h。其中開放性顱腦外傷5例,閉合性顱腦外傷27例。
1.2 顱內感染診斷標準 臨床表現為高熱、嘔吐、頭痛、腦膜刺激征陽性,常規腰穿腦脊液檢查白細胞>10×106/L,主要是多核細胞,蛋白>0.45g/L,糖<2.25mmol/L,氯化物<120mmol/L;血常規檢查,白細胞>10×109/L。符合上述標準,或腦脊液培養陽性者即可確診為繼發顱內感染。
1.3 顱內感染原因 將年齡、性別、術前GCS、顱腦損傷類型、術前使用抗生素、手術次數、手術時間、術中失血、腦脊液漏、術后氣管切開納入統計中。
1.4 治療 對32例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患者根據其藥敏結果與腦脊液細菌培養選擇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去甲萬古霉素聯合三代頭孢菌素是臨床經驗用藥法[3]。所有患者均采取腰大池置管引流,7例腦脊液漏患者于無菌消毒下重新縫合包扎切口,2例腦膿腫形成患者給予穿刺引流,抗生素鹽水灌注沖洗膿腔,2例硬膜外膿腫形成者,先于皮下置雙腔管,再用抗生素鹽水灌注沖洗,引流。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13.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顱內感染影響因素 年齡≥60歲、術前GCS評分<8分、術前未使用抗生素、手術次數≥2次、手術時間≥4h、有腦脊液漏的腦外傷手術患者更易繼發顱內感染。見表1。

表1 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影響因素分析
2.2 繼發顱內感染患者預后 32例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患者經治療后,29例(90.62%)患者治愈出院,3例(9.38%)治療無效死亡。
腦外傷術后一旦繼發顱內感染輕者可延長治療時間、增加患者痛苦,重者可危及生命。一般情況下,顱腦組織存在多重保護機制,感染的幾率低,但當保護腦組織的肌肉、皮膚等遭受損害后,或血腦屏障受損后,腦組織就易受到細菌侵襲進而發生感染[4]。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多與顱內高壓、腦水腫及腦膨出等同時存在,各種癥狀之間相互影響使病情加重,故患者的預后往往較差。本研究中,32例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患者的死亡率為9.38%,低于相關研究[1]。
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與多種因素有關,本研究顯示,其產生與患者的年齡、術前GCS評分、術前是否使用抗生素、手術次數、手術時間、是否有腦脊液漏都存在密切關系。(1)高齡患者相對于低齡患者而言,因機體衰老,抵抗力差,故易發生術后感染。(2)術前GCS評分直接與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相關,GCS評分<8分者為重型顱腦損傷,腦組織挫傷與水腫嚴重,患者抵抗力低下,更易發生感染[5]。(3)術前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術后繼發感染的發生率低,主要與其對術中細菌的殺滅作用有關。(4)多次手術多發生于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相對于1次手術而言術后繼發感染率明顯上升。(5)手術時間越長,暴露時間也就越長,細菌感染幾率也隨之上升[6-7],研究認為手術時間和感染率平行增加。本研究,手術時間≥4h的感染率達25.71%,明顯高于手術<4h的患者。(6)切口出現腦脊液漏的患者顱內直接與外界環境相連通,故機體生理屏障作用下降,易增加感染機會[8]。
可見,針對腦外傷患者術后繼發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若能做到積極防治對降低術后感染具有重要意義。患者入院后應積極糾正患者的狀況,提高其機體免疫力與抵抗力。加強生命體征監測,如有異常應及時報告主治醫師,并配合醫師做相應處理,盡可能將感染消滅在萌芽狀態。手術過程中要做到嚴格無菌操作,及時清理醫療垃圾,做好病房消毒與清潔工作。嚴格執行隔離制度,防止出現交叉感染。醫師應努力提高手術技能,盡可能縮短手術時間,防止暴露時間過長造成感染。對有腦脊液漏的患者應做好漏口管理工作,對切口進行加壓包扎,及時清理污垢,及時換藥,保持敷料干燥清潔。另外,盡量縮短引流管放置時間,并及時更換引流裝置,一旦出現顱內感染,需將引流管及早拔除[9]。
綜上所述,年齡、術前GCS評分、術前使用抗生素、手術次數、手術時間、腦脊液漏是腦外傷患者繼發顱內感染的危險因素,針對此積極采取預防干預措施可減少術后感染的發生。
[1] 胡聲斌,凌興飛,孫偉.13例顱腦外傷術后病人顱內感染的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5):71-72.
[2] 陳賢斌,蘇志鵬,朱丹華,等.腦外傷術后繼發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8):1604-1605.
[3] 管義祥,吳德模,陸正,等.顱腦外傷患者術后顱內感染的風險因素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12,32(6):890-891,909.
[4] 孫虎.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65-67.
[5] 羅民新.萬古霉素不同給藥方式預防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9(14):75-76.
[6] 姜紅振,馬曉東,周定標,等.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12,9(3):155-156.
[7] 謝賢生,劉勝初,張顯強.47例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3,33(6):848-850.
[8] 侯銳,郭芳.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相關因素探析[J].當代醫學,2013,19(13):33-34.
[9] 石力濤,蔡新茹,張莉花,等.顱腦外傷術后顱內感染的相關因素分析[J].河北醫藥,2013,35(11):1676-1677.
10.3969/j.issn.1009-4393.2015.31.023
江蘇 221400 江蘇省新沂市中醫院 (王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