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華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廣州 510066
創新節目形式推動電視節目搶占市場份額
趙桂華
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廣州510066
摘要在大眾傳播時代的背景下,受眾逐漸成為了電視節目研發的中心。受眾的價值取向及心態等出現了新的變化,電視新聞節目只有與受眾心理相適應才能夠獲得成功與發展。當前,電視節目的表現形式還不能夠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需要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創新。本文對電視新聞節目形式創新進行了分析,推動電視節目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
關鍵詞電視節目;形式;創新
當前,受眾在媒介的生存與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電視新聞節目在制作的過程中將如何吸引受眾作為了主要目的。電視新聞節目在制作的過程中,主要的內容包括內容選擇、形式安排等。即便節目的內容再好再新,但是如果節目形式不進行改變與創新,受眾也不會關注該節目。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電視新聞節目出現了更為多樣的形式,更好地滿足了受眾的審美需求,提高了節目的傳播效果。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呈現出同質化與社會化的發展趨勢。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多的電視人為了打造與提升電視節目的核心競爭力而更加重視對信息源的挖掘與壟斷,電視新聞節目的制作從電視內容訴求逐漸轉變為電視節目形式訴求。電視節目表現形式成為了電視行業關注的焦點。例如青島電視臺推出的《滿漢全席》節目,其中包含了寓教于樂的傳統形態與多元互動的傳播形式,凸顯出服務類節目已經從傳統的單一說教型向著知識服務型不斷轉化。隨著電視新聞節目在形式方面的不斷創新,節目形式呈現出個性化與多樣化的發展趨勢,相同或者相似的信息、資源等,只有通過不同的解讀與表現才能夠標新立異,形式創新已經成為了電視節目重要的核心競爭力。
隨著電視節目多元化發展趨勢的不斷深入,節目主持人的個人魅力在節目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的知識存量、個人素質、表達語境、品質氣度、應變能力等,都是電視節目形式實現創新的重要基礎。電視節目主持人通過自身的智慧、幽默等創造的親和力與震撼力是所有節目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傳播學的相關理論中對刺激形式與受眾反映之間的關系進行了闡述,促進形式越豐富,受眾的反映越大。數字技術的發展促進了電視新聞運用元素的增加,傳統的電視新聞元素之間實現了相互的結合,產生了動畫演示、聲音字幕疊加等形式,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得到了進一步的運用。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如果出現一些比較復雜的分類描述,光靠語言很難對其進行清楚的表達,需要借助相關的數據對其進行佐證,從而提高新聞的時效性與權威性。如果采用主持人報讀數字的方法將會導致傳播過程繁瑣、抽象,受眾難以形成較為直觀的印象。因此,需要通過屏幕文字、動畫特技、電子表格等圖文并茂的形式對數據進行展示,降低受眾在接受過程中存在的難度。總而言之,通過多種符號形式的運用能夠實現新聞節目內容的豐富與客觀,更好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
電視新聞傳播速度在數字化時代背景下逐步加速,新聞的時空效應成為了電視新聞節目在未來發展過程中重點追求的特點之一。在對電視新聞進行編排的過程中,通過直播的形式能夠讓受眾更快、更及時的知道發生的新聞、事件等。在對電視新聞能力進行衡量的過程中,直播機制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之一。國外一些知名的電視新聞節目中都普遍采用了直播報道的方式,通過對重大新聞事件的直播讓受眾更加了解該新聞節目,從而提升了電視新聞節目的知名度。新聞直播條件隨著技術的發展而更加成熟,地方臺也已經具備了進行電視新聞直播的能力。直播的形式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種類型是現場直播,另一種類型是演播室直播,其中演播室直播形式較為常見,通過演播室對多個新聞現場進行交互收視,而演播室中的主持人通過對新聞事件的評述讓受眾身臨其境,提高新聞報道的真實性與時效性。新聞編輯在工作的過程中要實現新聞直播領域的不斷拓展,將更多貼近民生、百姓與生活的直播內容呈現在受眾面前。
在傳統的電視節目中,主持人僅僅是進行單向的傳播,受眾只能夠是被動的對新聞內容進行接受,受眾與節目之間無法進行互動。當前,受眾的自我意識不斷強化,不再滿足只做新聞的被動接受者,希望自身能夠更多地參與到電視新聞節目中,進行反饋、互動等活動。在這種因素的影響之下,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受到了廣泛受眾的認可與歡迎。微博、微信等方式能夠更好地滿足受眾互動參與的需求,受眾通過微博與微信等方式能夠對新聞內容進行自主的傳播、評論、探討等,真正成為參與者而非僅僅只是旁觀者。因此,電視新聞節目也應該重視受眾與節目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在電視節目制作的過程中,要為受眾提供參與的渠道,例如互聯網、微信、微博、短信等,通過這些渠道對新聞話題進行探討。同時,如果受眾能夠參與到新聞節目的制作過程中,還能夠為節目制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將自己的需求更好地傳達給節目制作方,制作出更加符合受眾需求、受到受眾喜愛的電視新聞節目。同時,節目在播出的過程中受到時間限制會有很多內容無法播出,節目制作方可以將這些內容發布在網絡平臺中,讓觀眾更加全面、詳細的了解新聞事件,讓受眾在觀看節目的同時不僅收獲了相關的信息,同時收獲了不同的觀點。
在全媒體時代中,電視新聞每天應該對新媒體技術進行充分的利用,進而實現電視新聞節目制作形式的豐富。首先,節目組應該在互聯網平臺中建立屬于自己的數據庫,定期從互聯網信息中搜尋有價值的新聞事實,實現新聞采集方式創新。其次,在節目制作過程中充分利用新媒體機制,通過數字特效等對節目的編排形式進行改變。當前,很多新聞節目中都采用虛擬演播室的方式,一方面豐富的節目的形式,另一方面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感受。最后,在新聞播出的過程中要實現與新媒體的合作,不僅要利用傳統的電視信號實現節目的播出,同時與互聯網視頻網站進行合作,在互聯網中實現電視新聞節目更加廣泛的傳播。
內容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形式,隨著新聞電視節目之間的競爭不斷激烈,電視新聞節目只有實現內容與表現形式的不斷創新,才能夠更好地滿足新時期受眾的需求,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與媒體效益。
參考文獻
[1]李燕梅,盧希文,王丹丹.一種時興的廣播節目形式:縱式節目的內容和特點[J].視聽,2013,6(75):10-12.
[2]關曉松.制播分離體制下的節目創新——以北京電臺節目制作中心“創新節目大賽”為例[J].中國廣播,2013,08 (63):90-92.
[3]單清偉.數字媒體時代我國電視節目創新的動因分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3,10(74):61-62.
[4]沈莉.關注新節目期待新機制——上海東方廣播電臺“創新節目擂臺賽”綜述[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0,12 (52):62-63.
于指定檔案類型進行查詢,可按升序、降序等方式,對排列順序進行顯示,或對分頁顯示數量進行設置;網上借閱模塊。負責就用戶所檢索到的檔案及文件,提供網上實體借閱與預約功能,便于用戶借閱,該平臺還會對借閱者、檔案情況等相關信息進行自動記錄,完成預約申請。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39-02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