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
【摘要】本文提出了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危害以及如何增進教師心理健康,以促進教師自身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教師心理 心理健康 教育質量 對策
健康的心理能夠使教師成為人際關系的藝術家,正確而合理地處理師生之間,教師與家長之間,教師與同事之間,教師與領導之間的關系,使教師本人生活在一個穩定和諧的人際關系中,有利于教師本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師教學與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家長及社會各個方面與教師友好的溝通與合作,共同完成培養學生的任務。沒有身心健康的教師,就談不上教育的進步。要培養具有完善健全人格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工作任務繁重、心理壓力較大。人際關系緊張。學校管理方面的原因。教師自身因素。教師渴望成功的心理易產生挫折感與心理疾病等等。教師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危害: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危害。對教師本身健康的危害。對教育教學質量的危害。對學生個性發展的危害。對教師職業的影響。因此,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刻不容緩的。
一、根據自己的體會,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學會把握自己,注意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自覺維護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做到敬業、寬容、淡泊、放松
首先我們教師要敬業。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既然走上教師之路,就應該在工作中努力釋放自己的光和熱,愛崗敬業,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會帶來身心的健康,工作的不斷進步,自然也會有成就感,會精神充實,心理會健康。其次要學會包容和寬容。我們教師在工作中要正確看待競爭,與人為善,善于與人溝通協調,團結合作,寬容地對待自己的對手、強手,這樣,就會心地開闊,心光燦爛。如果對任何事都斤斤計較、一味地嫉妒他人、算計他人,自己的心理就會扭曲變態。同時,要寬容地對待學生的錯誤與不足,做到心平氣和而少燥郁、少怨怒,這也有利于教師心理健康。第三教師要淡泊名利,守住心靈中那份寧靜。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著教師就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于世俗之外的情懷。教師職業的社會功效是潛在的,并不像某些職業的功效立竿見影,光輝耀眼。教師職業與所謂的“風光”職業相差較遠,收入相對偏低,榮譽也相對較少。教師如果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的職業、自己的工作,心態就會坦然;否則,心態就會失衡,就不利于心理健康。對工作中的名利榮譽,趨之若騖,得到歡喜,得不到就失落,這樣的教師心態常常在不平衡中波蕩。淡泊地對待這一切,我們就會心地純正,心光燦爛。
二、呼吁社會的支持、理解
如今流行著只有“不稱職的教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教師面臨著諸多不應有的指責,不公正的評價。學生成績不好、品行不好、出現不安全事故怨老師。人們在關注、看待教育時,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對教師少一些指責,多一些理解;少一點怨恨,多一點支持。只有在全社會樹立“尊師重教”、“科教興國”的良好氣氛,提高教師地位、尊重教師勞動成果、理解教師苦衷、減輕教師過重的社會壓力和心理負荷,創設一個融洽、溫馨、積極進取的工作環境,才能使教師大膽而充分地發揮自我。
三、希望學校多些關懷
如今很多的學校,為了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采取了很多的方法:有的將學生的考試成績與教師的評優、晉級、獎金等掛鉤;有的采取綜合考評末位淘汰制;有的教室里裝有攝像頭;有的管理制度繁瑣,使得教師“眼睛一睜,忙到熄燈”等,這種做法正確嗎?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在于要豐富教師的精神生活,提高教師的生存質量。激發每位教師的工作熱情,增強教師的責任感、事業心。教師是支撐學校發展的大梁,只有讓教師安心、舒心,才能換來教師的熱心和盡心。
四、學生尊敬老師
社會主義新型師生關系的基本要求是教師關心熱愛學生,學生尊敬老師。但現在的學校,把關心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強調教師關心、愛護學生的同時,卻淡化和弱化了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熱愛。有些學校學生與教師在課堂上發生沖突,甚至是有學生拿刀砍殺老師的等等。只有學生尊敬老師,老師才能緩解心頭的憂愁和疑慮。
五、培養教師的興趣和情感以及意志和能力
對教育工作的興趣,是教師創造性地完成教育和教學工作的重要心理品質之一。積極的興趣和情感不僅促使教師積極鉆研專業知識,而且促使他們更熱愛教育工作。同時,培養教師的意志和能力,使教師具有克服各種困難的意志品質,增強教師從教的信念。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者要切實轉變舊的管理理念,將對教師的嚴格要求與創設寬松、愉快、和諧的工作環境有機結合,為辛勤工作的教師提供更多體驗成功、實現價值的機會。
參考文獻:
[1]謬全明.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其危害——目前國內中小學教師心理問題研究文獻綜述[J].涪陵師范學院學報,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