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明
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的執政基礎,建國以來農村黨組織建設的實踐告訴我們,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礎牢固,國強民富。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四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落到實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全面建設,切實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
心系群眾,廉潔奉公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保持先進性的本質要求,黨只有一心為公,立黨才能立得牢,黨只有一心為民,執政才能執得好。要牢記全心全意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農村基層組織就是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要全心全意為村民服好務、謀福祉,班子內的每一個領導干部都必須以“心系群眾,奉公為民”作為自己的出發點和歸宿,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黨組織要時刻把群眾的冷暖掛在心中,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依法保障村民的合法權益。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廉潔奉公極其重要,要把廉潔奉公擺在首位。古人云:“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則吏不敢慢,公則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農村黨組織成員承諾并做到“決不以權謀私”、“絕不占小便宜,絕不讓黨的好政策‘短斤少兩”,是搞好各項工作的首要條件。“公生明,廉生威。”沒有私心,廉潔奉公,一塵不染,兩袖清風,就能一身正氣,就敢堅持真理,主持公道,就有威信,就能使群眾心悅誠服,就能得到百姓的厚愛和擁護。這樣黨組織才能成為群眾的主心骨,才能眾望所歸,一呼百應,才能有感召力、凝聚力、戰斗力,才能把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實到位,團結帶領廣大村民把農村的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扎實做好。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絕大部分是好的,能夠做到“心系群眾,奉公為民”,千方百計,為村民做好事,謀福祉,深受村民歡迎。但也有個別現象令人擔憂:農村基層黨組織成員,把黨和人民賦予的為人民服務的權利,當成為自己謀取私利的手段,對群眾的疾苦漠不關心,好處自己撈。尤其是城鎮周圍,農村開發,土地買賣。有的基層黨組織成員多吃多占,侵占集體利益、群眾利益,引起群眾糾紛,甚至群體上訪事件,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社會穩定。
因此,在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全面建設中,心系群眾,摒棄雜念,心出于公,就顯得極為重要。各級黨組織要高度重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把這個陣地牢牢地掌握在黨的手里,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狀況要認真調查研究、科學分析做到心中有數。以此,進一步做好工作,發展、鞏固先進的黨組織,促進、提高中間狀態的黨組織,要下決心,有計劃、有步驟地整頓、改進、改組落后和存在問題黨組織,切實把我國廣大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為推動發展、服務群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堅強戰斗堡壘,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有效地鞏固黨的執政地位。
處事公道,公正公平
農村的村民祖祖輩輩都在一個村生活,都是鄉里鄉親,最忌諱的是處事不公。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實施主體,代表的是全體人民群眾的利益,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謀福祉。村里實施計劃生育政策、住宅房基地政策、惠民政策(低保實施、困難救濟、扶貧救助)建筑工程、干部選用、黨員發展、賞罰處置,以及處理群眾糾紛等等,都要做到出于公心,公道正派,一碗水端平。做到賞得其所,罰責其咎,是非分明,不拉偏架,不評歪理,不論是親朋好友,還是沾親帶故,都要一個標準斷是非、一把尺子論短長,決不能優親厚友,假公濟私。有人認為老百姓不好領導,實際上,公道自在人心,群眾是通情達理的,只要出于公心,公正公平地處理問題,就會說話有人聽,辦事有人跟,處事公正就能夠明辨是非,能夠獲取群眾的信任,就很好領導。俗話說不平則鳴,基層黨組織如果有的人辦事不公,肯定會受到群眾抵制,當然就會很難領導,農村的許多矛盾沖突,就是基層黨組織某些領導處事不公造成的。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
農村的干部、黨員,天天和群眾在一起,其一言一行,群眾都關注著,處事公不公,影響到基層黨組織的威信,影響到群眾的情緒,影響到社會的祥和安定。因此,基層黨組一定要把“處事公道,公正公平”放在組織建設的突出位置,加強建設,力爭做到:言而有信,誠信踐諾,言必行,行必果。
俗話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百姓心中有桿秤,只要公平他準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干部要率先垂范,處處做出好樣子,要求群眾做到的,自己和自己家人首先做到,要求群眾不能做的,自己和自己家人首先不做。這樣就能得到群眾的擁護和尊重,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村風、民風,就能很好地領導群眾同心建家園,致富奔小康。
班子團結,戮力同心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班子團結是物質基礎,組織保障。講團結是完成好農村各項任務的客觀要求,是組織成員必須具備的政治素質。基層黨組織只有搞好團結,才能真正形成領導核心,才能最大限度地充分發揮班子成員中每個人的聰明智慧,才能激發每個班子成員的敬業精神、創造能力,才能出智慧、出力量、出凝聚力、號召力、戰斗力、生產力,才能卓有成效地盡到責任,完成使命。
搞好團結,一是要出于公心,同道同心。這個公心就是立黨為公,就是黨的方針政策和村民群眾的正當利益。班子中凡事出于公心,就有了搞好團結的客觀基礎,就能很好地團結共事,工作中認識上即使有意見分歧,也容易達到統一,都是出于公心,不會產生隔閡。二是懂規矩,按黨的原則辦事。班子成員要懂規矩,講原則,守紀律,循程序,按照黨的規矩辦事。班子集體研究確定了的事情,不能隨便改變,即使在實踐中出現必須改變的情況,也要經基層黨組織班子集體討論研究決定,這是黨內紀律,也是規矩,任何個人不能隨便自行改變,否則就會造成班子成員的矛盾和工作中的被動,影響團結。同時,要明確分工,各負其責。書記不能包攬過多,你占了別人的路,就會逼得別人無路可走,那樣就會產生矛盾。不能鋤了人家的苗,荒了自家的田,還影響了團結,做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要恪盡職守,各盡其責。盡責要到位,用權不越位,做到幫手不插手,援手不袖手。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要堅持民主集中制,班子內作風一定要民主,民主決策,科學決策,才能戮力同心,把各項工作做好。三是坦誠相待,互相配合,容人容事,求同存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誰不需要寬容和諒解呢?因此,在一個班子內,要講團結,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與人為善,待人以誠,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容人之短,諒人之過,幫人之難。這樣,同志間的關系會更加和諧,更加親密,領導班子就會更加團結,更具有凝聚力、親和力、感召力和戰斗力。
我國長期扶貧工作的經驗告訴我們,給錢給物,不如幫助建個好支部。農村富不富,關鍵在支部,建好黨支部,關鍵是支書。要想切實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推動科學發展、帶領農民致富、密切聯系群眾、維護農村穩定的堅強戰斗堡壘,就要認真選好基層黨組織的領頭雁。村支部書記必須具備“講政治、重公道、有本領、善服務、口碑好”的基本標準,德才兼備、無私奉獻,出類拔萃,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做到講黨性,講原則,公正無私,公道正派,扶正祛邪,勇于負責,敢于擔當,有本事,肯干事,干實事,會干事,能干成事。必須是為造福鄉親,不怕吃苦,不怕流汗,撲下身子,帶頭艱苦奮斗,開拓創新,有辦法,有能力,帶領廣大村民共同致富的行家里手。這樣,我們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就會滿足農村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開辟新境界,登上新臺階,創造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