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文+劉龍
美麗富饒的松花江畔,神奇壯美的長白山腳下,孕育著純樸善良的吉林人民。吉林省農村信用社(簡稱“吉林農信”)作為吉林人民自己的銀行,時刻不忘黨和國家賦予的使命和職責,在自身發展壯大,提質增效的同時,不忘反哺社會,勇擔社會責任。為弘揚扶貧濟困精神,共創和諧社會,做出了一個責任企業最真誠的努力和崇德向善的堅持。
吉林農信于2004年5月20日成立。現轄28家縣聯社、21家農村商業銀行、1家農村合作銀行,員工2.6萬人,服務網點1631個,是省內網點最多、服務范圍最廣、支農力度最大的地方金融機構。截至2015年6月末,實現資產總額4131.7億元、存款余額2772.6億元、貸款余額1810.4億元;11年來,累計實現撥備前利潤330.7億元,上交稅金88.9億元。資產總額、存款余額、貸款余額、利潤總額、納稅總額均名列全省金融機構之首。
多年來,吉林農信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認真履行社會責任,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公益事業,惠及省內外上千單位和個人,涵蓋百姓民生、愛心助學、扶貧濟困、救孤敬老、義賑救災、志愿服務等多個方面。為了做好社會慈善公益事業,2013年吉林農信專門成立了吉林省農村信用社慈善基金會,以省聯社和50家行社捐贈的方式籌集善款。據統計,從省聯社成立以來,已累計向社會慈善捐助金額6818萬元。
有人說:“評價一個企業是不是成功,不是看他創造了多少利潤和財富,而是看他為社會貢獻了多少力量。”
在談到為何要斥資做出這么多扶貧濟困公益事業時,吉林農信黨委書記、理事長唐忠民的話令人記憶猶新,“沒有地方黨政和百姓的支持,就沒有吉林農信的今天。開展扶貧濟困等公益活動,是業界良心,也是責任擔當!”
關注民生 情暖民心
農村信用社因農而生,伴農成長。服務“三農”,是吉林農信的經營宗旨,“農村繁榮、農業豐收、農民致富”,是吉林農信人的目標與追求。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以來,吉林農信在服務實體經濟,推進吉林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始終將服務民生作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不斷創新金融服務,創造性滿足客戶需求,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動了社會民生事業的發展,為社會大眾的幸福生活貢獻了力量。
以“三幫扶”為載體,深化與廣大農民的魚水深情。2011年,省聯社號召各行社,以全省開展的 “幫扶困難群眾、幫扶困難黨員、幫扶薄弱基層黨組織”活動為契機,加大幫扶力度,確定了60個村社作為幫扶聯系點,通過捐資捐物改善村黨支部公辦條件;通過聘請農研所專家傳授農村種養技術,購買實用技術圖書,為農民致富項目提供低息貸款等方式幫助農民增收致富;通過修繕房屋、大病救治、現金救助等方式,解決貧困黨員群眾的現實困難。積極支持農村泥草房改造、“村村通”建設、村屯美化,贊助國家、省、市各類體育賽事、運動會、藝術節等活動。幾年來,吉林農信先后為新農村建設捐款4033萬元。
以“直補資金”為保證,惠及全體農民。吉林省聯社以國家發放的糧食生產直補資金為保障,開發了“直補保”貸款品種,實行利率優惠,讓利農民,支持廣大農民擴大種養規模,早日實現致富目標。目前,全省農村信用社“直補保”貸款余額近60億元,每年向農民讓利近5億元。
“多虧了農信社的‘直補保,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有了這40萬貸款,我就可以擴大養殖規模了。”家住吉林省梅河口市牛心頂鎮河東村的金昌杰夫婦經營著一個家庭農場,承包土地360余畝,每年直補資金近8.5萬元,用糧食直補資金做抵押在梅河聯社貸款40萬元,預計未來3年可實現收入超百萬元。
以獎勵為手段,共建社會和諧。公民誠信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一方面,吉林農信結合金融服務大力加強誠實守信、履約踐諾的宣傳;另一方面,加大對誠信客戶的獎勵力度。廣泛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的評定,并對信用戶實行“利率優惠、額度放寬、隨用隨貸、貸款優先”的獎勵政策。各行社開展各種形式的真情慈善回饋活動,延邊農商行自2007年以來,每年向表現突出的誠信農戶代表獎勵農用拖拉機。截至目前,已經出資500多萬元購買拖拉機,獎勵優秀誠信農戶達520戶,對打造農村信用環境起到了良好的催化劑作用。
一件件實事,一串串數字,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黨對人民群眾的關懷和溫暖,深化了農村信用社與廣大農民兄弟的魚水深情。
扶貧濟困 功德無量
助學,恩澤綿長。捐資助學活動是情暖萬家的社會系統工程,幫助每個貧困家庭度過難關,讓每一個想上學的孩子上得起學,也是社會各界慈善愛心人士的共同心愿。
多年來,吉林農信愛心助學公益活動內容豐富,成效顯著。一是捐助教育機構。吉林農信慈善基金會成立以來,先后向大安市雛鷹早教中心、長春市二道區教育局、敦化市希望小學等多家教育機構投入愛心助學款項1000多萬元。為修繕榆樹市13所中小學校校舍,改善辦學條件捐資35萬元等舉措,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二是開展貧困農民子女“圓夢”行動。每年面向邊遠鄉鎮定向招收應屆高中畢業的貧困農民子女100人,由省聯社委托高校定向培養,學費由所在地信用社資助,學成后到信用社工作,圓了貧困農民子女的“大學夢”和“工作夢”。三是在高校設立助學基金。2005年延邊農商行出資50萬元在延邊大學設立勵志獎學金,使20名貧困優秀大學生獲得資助,其中有12名品學兼優學生自愿參加信用社工作,現有4人成為高管;九臺農商行在吉林工商學院設立 “龍湖獎”愛心助學基金,捐贈50萬元用于資助困難優秀學生。目前,已資助近60余名特困學生完成學業。
受到資助的貧困學生顏興華,家住九臺市卡倫鎮南崗村5社,她曾在感謝信中寫道:“真的很感激信用社,讓我圓了上學夢!也讓我感受到所處社會好溫暖,是你們帶給我人生的希望和不懈的斗志”。
助貧,構建和諧。古語云:扶貧者,人恒愛之;濟困者,行善積德。扶貧濟困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幸福吉林的時代要求。多年來,吉林農信始終秉承“扶貧濟困,樂善好施”的傳統美德,關注弱勢群體,熱心公益事業,在助貧、助殘、助困、助醫等方面,向社會伸出援助之手,目前已累計慈善捐贈2519萬元。
農安縣三崗鎮光榮村農戶池占軍就是個典型列子。2009年在信用社3萬元貸款的扶持下,他的小日子本應該過得越來越紅火,但天有不測風氣,池占軍突如其來的重病,把這個家庭擊垮了,治病致其傾家蕩產,債臺高壘,妻離子散,只有75歲老母親相依為伴,所欠貸款一直無力償還。但要強、講誠信的池母對信用社一直心存感激,2014年在信用社集中清收不良貸款過程中,池母響應信用社還貸政策,抬錢(借民間高利貸)還清了所欠的全部貸款。當地信用社得知此情況后,對池母舉動高度贊賞,也對池家母子的境況深表同情,并向全轄倡議向池家捐款2萬元幫其還清抬款。農安縣委縣政府對信用社和池母的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生而有信,你們是感動農安的人。”并號召全縣人民向他們學習,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這只是吉林農信11年來扶貧濟困的一個縮影。省聯社通過設立“愛心賬戶”捐助因病、因災致貧的困難員工,目前已經達329人,捐助金額653.3萬元。舒蘭農商行將政府獎勵農商行領導班子的100萬元全部捐出,設立了愛心基金,用于幫助貧困生病員工。九臺農商行捐資500萬元與長春市民政局合作設立了“九臺農商銀行愛心基金”,扶助社會弱勢群體。
救孤敬老,盡責擔當。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作為公益事業的一部分,養老院、福利中心、孤兒院、慈愛院一直備受眾多愛心人士的關注。只要大家都伸出援助友愛之手,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無論是節日,還是假日,無論是在省會長春,還是在邊疆城市延邊、通化,都能在托老所、孤兒院里看到吉林農信高管的足跡。從衣物到慰問金,從過冬用煤到中秋月餅,從給老人洗衣喂飯到與孩子們唱歌游戲,都可以看到吉林農信員工的身影。2012年,長春農商行在“善暖春城、福耀夕陽”慈善敬老活動中,慈善捐款60多萬元;2013年,長白山農商行向長白山老年大學捐贈3.5萬元、為2200名70周歲以上低保家庭老人捐助了每張價值200元總額44萬元的購藥卡。點亮了希望和愛的火炬,讓老人不孤單,讓孤兒不孤獨。
農信有真情,人間有真愛。吉林農信用實際行動弘揚助人為樂、積德行善的精神,用關愛、用真情去營造友愛、善良的精神家園,用偉大與崇高書寫著人間的大愛,唱響了時代和諧的主旋律。
義賑救災 大愛無疆
為什么我們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面對一場場突發的自然災害,吉林農信同災區人民心手相牽、共擔風雨,彰顯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博愛無私的道德情懷。
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2010年吉林省洪澇災害、2013年雅安地震、吉林省松原地震……每次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吉林農信都能積極行動起來,在全系統內開展義賑募捐活動。幾年來,共向災區以及紅十字會、地方慈善基金會等公益性組織募集善款1071萬元,為抗災、救災及災后重建做出了重大貢獻。
最令人難忘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引發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空前的愛心大接力。吉林農信在災害信息播報后第一時間,組織員工向災區捐款,有的員工甚至拿出了自己整個月的工資,短短一天時間就籌集善款114萬元。青海玉樹、四川雅安,很多人原本并不熟知的地方,在聽到地震噩耗傳來時,省聯社黨委再次發出倡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號召高管員工慷慨解囊,讓吉林農信人的愛心如涓涓細流匯入全國抗震救災的滾滾洪流。2010年,吉林省發生洪澇災害,延邊地區更是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許多鄉鎮和偏遠農村道路沖毀、橋梁垮塌,糧食絕收,損失慘重。當地農商行毅然出資300萬元救災,同時,組織高管員工在短短的一天時間內就募集善款44650元。
不僅如此,每當自然災害來臨,吉林農信人都在第一時間捐款捐物,心向災區。義賑救災已經成為吉林農信員工的自覺行動,全系統各級黨組織積極發揮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號的作用,充分展現了吉林農信“義賑救災,大愛無疆”的崇高境界。
志愿服務 感恩回饋
推進志愿服務是創新文明吉林的重要內容,也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作為企業通過志愿服務,感恩回饋社會,彰顯企業的品牌力量,孕育企業的文化內涵,有利于加快推動和諧社會的步伐。
吉林農信始終秉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念,創新慈善服務方式,通過開展真情慈善回饋、組織志愿者團隊獻愛心等活動,將慈善公益落到實處,抓出成效。目前,九臺、舒蘭、磐石等30多家行社組建了志愿服務隊等公益服務性組織。據統計,僅九臺農商銀行成立以來,累計進行志愿服務活動達30余次,捐款達28468元。
“慈善放飛夢想,愛心成就未來”。吉林農信慈善之路惠及百姓、回饋社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站在新的起點上,吉林農信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弘揚慈善精神,秉承公益宗旨,勇擔社會責任,為共創和諧社會,努力實現“農信夢”、“吉林夢”、“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