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榮珠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視察時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增強緊迫感,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加大扶貧開發工作力度,真抓實干,吹糠見米,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責任明確、舉措明確,確保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致富”。陜西省委、省政府為此專門研究出臺貫徹講話精神做好扶貧開發工作的《意見》。
充分認識扶貧開發工作的艱巨性,增強責任感緊迫感
陜西省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扶貧開發取得了重大進展。 2011~2014年,全省脫貧380萬人,貧困人口規模減小近一半,貧困地區農民收入增速連續多年超過全省平均水平。但對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三個陜西”目標,扶貧開發任務仍十分繁重,現有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65個、貧困村8808個(鎮村綜合改革前)、省定扶貧標準下貧困人口460萬人(國定扶貧標準下有貧困人口368萬)。
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要確保到2018年實現革命老區群眾率先脫貧、到2020年全省貧困人口基本脫貧,確保貧困地區特別是革命老區群眾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小康社會。全省扶貧系統要發揮職能作用,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明確目標任務,突出工作重點,改進工作作風,當好參謀助手,強化協調督導,堅決把扶貧開發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突出工作重點,實施精準扶貧
一是發展特色產業,穩定提高貧困群眾收入。對有勞動能力、發展條件和脫貧意愿的貧困戶,通過補助財政扶貧資金、發放貼息貸款、建立互助資金等,直接扶持發展特色種養業、加工業和鄉村旅游服務、電商等特色產業,建立穩定增收來源,依靠自身努力脫貧致富。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引領帶動作用,鼓勵在貧困地區建立農副產品基地,貧困戶通過土地入股、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補助參股等形式與之結成利益共同體,利用市場主體帶動群眾增收脫貧。
二是推進移民搬遷,根本改變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按照“四化同步”要求,對不具備生存和發展條件的貧困群眾,實施移民搬遷,從根本上拔掉窮根。落實搬遷戶建房補助政策,搞好移民搬遷戶新居建設,統籌完善安置點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重視解決好搬遷戶就業增收問題,幫助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對建檔立卡中屬于危房、需要就地改造建房的貧困戶,優先納入規劃實施。通過移民搬遷,努力實現扶貧開發和生態建設、避災安全及城鎮化建設等多贏效應。
三是發展勞務輸出,增加貧困群眾工資性收入。加強初高中畢業“兩后生”培訓,培養輸出農村新增勞動力;加強移民搬遷進城鎮安置貧困戶培訓,推進穩定就業和市民化;加強貧困家庭農業富余勞動力培訓,提高其轉移外出就業能力。引導貧困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土地入股等,外出打工或就近在合作社、龍頭企業打工增收。鼓勵倡導各類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吸收貧困群眾打工,帶動群眾增收脫貧。做好勞務用工信息宣傳,搞好外出務工保障服務,協調爭取務工機會,將城鎮社區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貧困群眾就業,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四是完善公共服務,提升貧困群眾生活水平。對連片特困地區和革命老區,大力推進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推進貧困地區教育、衛生、文化、廣播影視和信息化等社會事業發展,落實好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等工作。
五是實行兜底政策,解決特殊群體脫貧問題。對沒有發展能力的貧困老年人、殘疾人和因病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按規定落實補助救助政策,保障基本生活,并對比現行標準兜底脫貧。對發展能力不足的貧困家庭大學生、中高職在校生和高中生,大力實施教育扶貧,通過發放獎學金、助學金、助學貸款等幫助完成學業,提高素質技能,斬斷貧困代際傳遞。
落實保障措施,提高扶貧工作水平
一是夯實扶貧工作責任。實行扶貧責任與扶貧任務、資金、權利到縣,夯實貧困縣黨委政府和黨政主要領導的扶貧開發主體責任。落實行業扶貧責任,行業政策、項目、資金、技術等向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傾斜。
二是匯聚社會幫扶合力。搭建社會扶貧信息服務平臺,向貧困村選派第一書記,鼓勵民營企業通過投資興業、吸納就業等參與貧困地區開發建設。策劃實施好“扶貧日”活動,動員引導各類社會組織、志愿者和公民個人奉獻愛心,形成全社會扶貧攻堅合力。
三是落實投入政策。認真貫徹已經出臺文件和扶貧條例精神,確保片區發展支持政策、移民搬遷、行業扶貧十項重點工作等方面既定政策措施落到實處。特別是落實好各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政策,設區市和有扶貧任務的縣要保證每年新增財力的80%用于扶貧為主的民生工程。
四是完善工作機制。落實貧困縣考核、約束、退出機制,改革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引導貧困地區把工作重點放在扶貧開發上。制定干部駐村聯戶扶貧工作管理辦法,規范扶貧干部選派、日常管理、考核獎懲等工作。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扶貧資金分配機制,完善資金項目審批權限下放后的監管機制,清理修訂現行制度辦法,分級履行扶貧事權,開創扶貧開發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