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志剛
“大道至簡,有權不可任性”,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針對簡化行政審批程序的一番妙語,將簡政放權的施政要義描繪得淋漓盡致。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是本屆政府開門辦的第一件大事,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則被作為實現政府職能轉變的“先手棋”,為輿論所關注,民眾所期待。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路走得穩不穩、遠不遠,這第一步顯得尤為重要。
從目前情況看,簡政放權這“先手棋”成效還是不錯的。僅僅過去了兩年多,國務院部門共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537項,本屆政府承諾減少三分之一的目標提前兩年多完成。簡政放權的“好”,老百姓體會得最為真切。無論是工商登記,還是企業年檢,一些的大事小情,明顯感覺事情好辦了,程序少了,服務也好了。政府部門的“衙門”風氣被清風吹過,也變得清新起來。可以說,簡政放權既釋放了市場活力,也贏得了萬千民心。
簡政放權成效固然令人鼓舞,但放在行政體制改革這“萬里征程”中,眼下的成績也僅僅算是邁出了一小步而已,距離最終的改革目標尚有相當大的距離。
這不,在民眾剛為事好辦而鼓掌的時候,證明“你媽是你媽”,一歲孩子需要出具“無犯罪記錄證明”這等奇葩事又讓民眾煩了心,總理生了氣。對此,有關部門試圖以“照章辦事”說明自己的做法如何有道理,但民眾顯然并不買賬。就此類事情,我們且不去論辯是非,卻暴露出當下簡政放權依然存在“硬傷”,那就是只顧做“減法”,而少做了“加法”。做不全、做不好“加減法”,簡政放權成效會大打折扣。
過去一些政府職能部門的手太長,該管的管,不該管的也管,耗費了資源又束縛了市場活力,所以中央才要求摒除并簡化辦事程序,并借助信息化手段,進行一站式服務。“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如此才能把事辦到老百姓的心坎,而政府部門也才能從冗繁的辦事程序中得以解脫。
總體看,目前做得比較多比較好的是“減法”,做減法,一般按照中央或地方文件辦事,該取消哪些審批事項、減免哪些收費項目等,這些文件都寫得明明白白,主要是落實到位的問題。相比之下,“加法”做得卻少。從轉變政府職能的出發點看,“加法”顯得更加必要也更加重要。
眼下有這樣一種現象,一些政府職能部門僵化地做“減法”。百姓辦事,門好進了,臉上也有笑容了,但就是不辦事。即便民眾的訴求如何的合理合法,只要紙面上沒有的一概不辦,如此不作為還美其名曰“依法辦事”。如此看來,這“減法”倒是像給某些政府部門“減負”。對于這樣的“懶政”行為,李克強總理說得好,“不作為的‘懶政’也是腐敗!”要嚴厲問責那些“混日子”“不作為”“得過且過”的行為。
簡政放權是盤大棋,需要有中央層面的統籌規劃,也需要各地各級部門落實并依法依規進行制度創新,老百姓打交道最多的是基層政府部門及辦事人員,而基層部門對老百姓的需求也了解得最清楚。簡政放權,不是讓政府“無為”,而是要讓政府擺脫羈絆,通過創新工作方式轉變職能,提高政府效能以及人員履職能力,為百姓多辦一些好事實事,簡政放權要從政府部門“端菜”變為人民群眾“點菜”。顯然,只有心中裝著百姓,這“菜”才能點好。
道行萬里,莫忘本初。說到底,簡政放權是為了人民群眾利益,群眾滿意不滿意,是檢驗簡政放權成效的根本標準?!安荒芄饪茨阆铝硕啻蠊Ψ?,數字上取消下放了多少,關鍵要看群眾和企業是不是辦起事來快了、花錢少了、成本低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