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治成
摘 要:京津冀地區作為我國三大區域之一,在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中占據著重要地位。目前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出臺并開始實施一體化發展綱要。本文結合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呈現出的特點,分析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具備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京津冀一體化;產業結構;生產要素流動
一、京津冀整體情況分析
京津冀在各自發展過程中依托自身優勢,形成了與實際情況相符的整體發展體系。北京市作為我國首都,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占有突出優勢,在京津冀發展中處于核心地位;天津市依托自身港口的優勢,積極采取外向型經濟戰略,努力發展對外貿易;河北省憑借自身自然資源豐富、人力成本低、海岸線長等特點,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重工化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京津冀地區發揮自身獨特的區位優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京津冀在一體化發展中積累了不少的問題,使得京津冀在一體化發展過程中面臨著不小的挑戰。
京津冀整體發展情況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京津地區城鎮化水平和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較高,其發展遠遠領先于河北省。而河北省人口基數大,表面上國內生產總值總量最大,但是人均產值、人均預算收入和人均城鎮化水平很低,遠遠低于京津地區相應的指標。
二、京津冀一體化具備的優勢
京津冀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具備的優勢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個
方面:
一方面,京津冀區域生產要素相對集中,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呈點狀布局。除此之外,京津冀區域還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即京津冀區域是全國行政中心、經濟中心與科研中心,它的特殊性與集中性決定了京津冀區域在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具有獨特的優勢和特點。
另一方面,京津冀區域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京津地區是全國的科技中心,有一個比較完整的科學技術體系,人力資源十分豐富,科技體系和研究機構較為密集,研究和開發的深度也強于其他區域。京津冀地區交通狀況十分發達,是中國海陸空以及管道交通線路的樞紐地帶。此外,經過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轉移,北京、天津、河北地區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優勢產業,并逐步形成與周邊環境相協調的產業結構系統。
三、京津冀一體化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投資環境一體化程度低
低水平的市場投資環境和區域協調機制的缺乏,是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存在的首要問題。市場的投資環境在區域一體化過程中起著基礎作用,活躍的市場氛圍和開放的投資環境對于實現區域內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至關重要。京津冀地區具有開放程度較高和投資相對集中的特點,但是區域內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自籌資金,其他渠道的資金和利用方式較為匱乏。河北省依賴傳統的基礎,沒有能夠很好的利用京津的開放市場來發展自己,沒有吸引足夠充分的市場投資。
(二)產業一體化程度低
在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各地區發展處于相對獨立的經濟領域,沒有形成很好的產業分工。近年來京津冀區域內產業發展呈現出兩種趨勢:一方面,產業結構差異明顯。京津冀地區之間產業結構有很大差異,而且產業之間也沒有建立緊密的內在聯系。另一方面,產業轉移趨勢加強,京津地區的產業逐步轉移出來。根據近幾年的資料顯示,京津地區轉移出來的、河北能夠有效承接的制造業僅僅只占到三分之一,且大部分是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的附加值比較低的行業。在這產業轉移過程中,由于經濟對接程度較低,河北未能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來有效的承接這些轉移出來的行業,也未能借此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和發展模式的轉型。
由于京津冀不同地區之間存在不同的地理特征和經濟水平的差異,北京、天津、河北在一體化發展過程中呈現出垂直分工的內在關系。市場投資環境一體化程度低、產業同構現象嚴重、產業一體化程度低,這些特點表明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仍然面臨著很大的問題。
總之,在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雖然北京和天津地區具備經濟發展的獨特優勢,產業轉移也具有較好的輻射功能,但河北省沒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未能有效的吸收京津地區的輻射效益來促進自身的發展。京津冀地區整體上呈現出產業鏈轉移的承接能力薄弱的特點,導致了產業結構的不完善和低水平,也表明了京津冀一體化發展仍然處于低級階段。
(三)產業互補性弱
雖然京津冀地區發展較快,但是京津冀地區發展空間布局還不盡合理,區位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而導致產業同構和重疊現象。比如北京的首都優勢、天津的港口優勢、河北的資源優勢,這些區位優勢沒有形成整體競爭優勢,反而這三個地區在發展過程中相互封閉,相互爭資源和爭投資,長期以往必然導致京津冀區域出現產業同構和重疊現象,不利于發揮京津冀區域的整體性效益。
在產業結構中,產業的互補性對于區域一體化的產業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然而受傳統經濟體制的影響,京津冀地區均以傳統工業為基礎,這不僅限制了本地區目前的產業發展,造成環境污染和資源不合理利用;而且制約了產業的優化和升級,缺乏長久的發展潛力。各地區之間的重復建設嚴重,沒有整體的規劃和合理分工,產業同構現象嚴重,導致整個區域不能形成很好的協同效應。
參考文獻:
[1]王麗.京津冀區域經濟的協調與發展[J].經濟研究,2007:26-28.
[2]孫久文,鄧慧慧.京津冀區域經濟一體化及其合作途徑探討[J].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08(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