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君
摘 要: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非正規金融依托先進的科技得到更好的發展,一直處于近乎壟斷地位的正規金融正面臨著一定程度的沖擊,不僅如此,本文研究發現:由我國正規金融本身的特點所決定,對中小企業融資效用并不顯著,甚至有稍微的抑制作用,而非正規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效用非常顯著,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作用也是逐漸減小的,說明非正規金融對促進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政府應該順勢調整金融結構,促進非正規金融的發展,同時加以有效的監管。
關鍵詞:非正規金融;中小企業融資;金融結構;監管
改革開放以來,中小企業數量劇增,發展迅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在促進經濟發展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減少失業和縮小收入差距方面也起到了關鍵作用,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日益顯露。但是,其融資難是客觀存在的世界性的難題,正規金融作為我國金融結構的核心,盡管國家一直降低門檻,對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沒有起到很大的作用。然而,近年來,非正規金融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其方式靈活,程序簡單,對于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提出了很好的契機。因此分別研究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對于正確評價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的發展現狀,準確把握我國金融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和實踐意義。
國外的研究中,大部分學者認為,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相比,非正規金融占有不少的市場份額,而且在縮減交易成本、加快信息傳遞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作用顯著,更應該加以重視[1]。國內也不乏有這樣的研究,比如胡宗義采用面板數據分位數回歸方法,研究了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的收入效應差異,證明了非正規金融的效果更加顯著[2]。本文借鑒前輩學者的研究,將深入探究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是否也具有不同的效果。
一、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效應分析
正規金融主要是指由政府批準并進行監管的金融活動,主要是通過國有商業銀行等正式金融中介機構和金融市場進行的資金融通。非正規金融是指在正規金融之外存在于現行制度法規邊緣的金融活動,未納入國家金融管理體系。正規金融主要是商業銀行受國家支持和監管,為了防范風險和利潤最大化,面向的是大企業集團,因此中小企業在它面前往往是可望而不可即。而非正規金融不同,它一般是處于金融監管的范圍之外,交易的對手恰恰是不被正規金融所認可的非標準化的金融工具,方式靈活,程序簡便,所以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上,鼓勵支持非正規金融的發展無疑是一個絕好的辦法。
中小企業特點是壽命短,80%活不到一年以上,我國中小企業存活率是3.7年。世界銀行數據顯示,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率是7.4%,這樣客觀事實無法改變,中小企業不具有規模優勢,小微企業自身特點決定的,它本身就有“信用低、規模小、風險大”的特點,而我國的正規金融的典型代表商業銀行,它的目標客戶定位就是“大企業”“大城市”,顯然與中小企業的特點是格格不入的。即使國家屢屢出臺政策降低門檻,但是就如同一個城市降低五星級酒店門檻以期望緩解該城市游客入住問題一樣,顯然是不切實際的。
政府近年來確實出臺了各種政策,在商業銀行增設中小企業貸款部、定向降準等,希望更好的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但是效果并不顯著。因為我國商業銀行采用的是集權制度,由央行到銀監會再到商業銀行,權限是逐漸減小的,沒有權限,處處受制,商業銀行在執行央行政策時效應便不能達到最大程度的發揮,因此政策經過各個部門效用是逐漸減弱的,這就是說政策的傳導機制也是存在問題的。同時銀行還采用嚴格績效制度和責任制度,在幫助中小企業融資上其實有心無力。
然而,非正規金融是游離于金融法規邊緣的,受到的限制就少得多,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利益函數來決定自己的貸款對象,盈虧自負。在國外,社區銀行就被作為中小企業融資的主要機構,很好的解決了融資難問題,是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目前,我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點,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金融崛起,多元化的融資平臺異軍突起,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渠道,相信這些非正規金融的崛起,必然會為融資難問題的解決提供很好的契機。
二、結論與政策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正規金融對于中小企業融資的效應并不顯著,甚至還會有些微的阻礙作用,而非正規金融對中小企業融資的效應十分顯著,當然隨著規模的擴大效應也是逐漸減弱的。因為中小企業是具有正外部性的,政府必須營造有利于其發展的金融生態,才能更好地促進它的發展,而非正規金融就是適合它發展的金融途徑,政府應該大力發展。
但是,不得不說,游離于正規金融法規邊緣,或多或少也存在很多問題和安全隱患,政府在大力發展非正規金融的同時,也應該加強監管,設立必要的監管部門,防范交易風險,以維護中小企業和大眾的利益。
除此之外,我國的資本市場發展不健全,直接融資比例極低,使得中小企業的直接融資途徑受阻,這顯然不利于其長遠發展,對于這方面,筆者將會繼續進行深入探究。
參考文獻:
[1]Jain S. Symbiosis vs. crowding-out:the interaction of formal and informal credit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59(2): 419– 444.
[2]胡宗義.農村正規金融和非正規金融發展的農村居民收入效應研究.經濟地理[J].2014(12):147-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