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經濟環境仍然比較復雜,機遇和挑戰相互交織,和平、發展、合作仍是主流,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國內環境同樣有利有弊,改革紅利將繼續釋放,同時也面臨諸多不利因素。本文對國際國內宏觀環境進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來經濟發展的變化。
關鍵詞:經濟發展;宏觀環境;變化
一、國際宏觀環境
世界經濟環境仍然比較復雜,機遇和挑戰相互交織,和平、發展、合作仍是主流,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并存。
國際經濟“十三五”時期將從低速調整進入到溫和增長期,先進新興市場國家,可能會有一批經濟體先后進入到中上等或者高收入國家,包括巴西、阿根廷以及中東歐一些國家,都有可能進入到高收入國家;三是后起新興市場國家有可能進入到中等收入國家。這三類國家都會成長出新的供給和需求,帶來機遇。
然而,全球經濟復蘇進程緩慢,全面復蘇基礎不牢固,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美國再工業化戰略,歐盟的新工業革命概念,德國的工業4.0戰略,將吸引高端制造不斷回流;一批中低收入國家利用勞動、土地、環境資源和匯率,進一步強化對中國的供給替代效應;人民幣匯率升值影響競爭力;貿易保護抬頭等均帶來挑戰。
二、國內宏觀環境
從國內來看,改革力度加大、新的增長帶培育以及新常態下的走出去戰略等重大舉措正逐步形成促進內部發展的有利條件,改革紅利將繼續釋放。但同時也面臨勞動成本上漲、全要素生產率下降、金融風險增加等不利因素。
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加強,可釋放一些改革紅利,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做出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正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改革將減輕企業負擔;國資委將大力推進深化中央企業內部改革工作。改革后國有企業定位更明確,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和競爭力。
國家重大戰略與經濟發展政策的實施帶來新的機遇和發展紅利。以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型城市化、長江經濟帶等區域聯動發展為重點的經濟發展戰略在未來一段時間將對促進經濟發展起到很大的帶動作用。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例,會讓區域差距縮小,北京周邊城市向北京看齊,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同時三方的內部協同不僅能夠促進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也有利于推動各地的產業升級換代,加強良性合作,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作為新常態下實施新的走出去戰略,一帶一路旨在將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聯動起來。“一帶一路”會在“十三五”時期開始全面部署實施,有專家預測,2015年“一帶一路”可能會產生3000億到4000億元投資,拉動GDP0.2到0.3個百分點。“十三五”期間,“一帶一路”帶來的增長可能是巨量的。
從不利方面看,我國經濟已經進入新常態,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拉動力下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帶來諸多不利。主要包括:勞動成本繼續上升,年輕和廉價的勞動力在不斷減少;全要素生產率將會出現下降,依靠技術進步獲取增長的難度在不斷增加;與“十二五”時期相比,“十三五”時期我國產能過剩矛盾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劇等。
三、未來經濟發展變化分析
綜合以上國際國內宏觀環境分析,預測未來幾年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水平都將再上一個新臺階,與發達的高收入國家距離將進一步拉近。與前段周期相比,經濟發展出現新的變化。
一是經濟增長趨勢由高增長轉向中位增長。在經濟周期和宏觀調控作用下,本周期內經濟增長下行階段將接近結束,“十三五”期間經濟回升,但平均增長率將低于前幾個五年規劃。
二是由主要依靠傳統產業促進經濟發展的模式向主要依靠創新驅動促進經濟發展的模式轉變。隨著我國勞動力、資金、環境的成本壓力的不斷持續上升,依靠簡單的要素投入型的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已經難以為繼。經濟增長的驅動力正逐步由要素投入重點轉向依靠科技進步,加快促進創新型經濟的發展。
三是由主要依靠投資拉動型的經濟發展模式向依靠消費等內需型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應對外部國際環境變化,實現我國從經濟大國到經濟強國、消費強國變化,消費主導型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是必然選擇。
四是從四大板塊到區域協調發展的轉變。“十三五”期間,區域協調發展將成為重頭戲,在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完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切實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四、結束語
經濟是國家發展之根本,我國目前的宏觀經濟形勢與走勢保持良好,但在國際市場競爭背景下,必然會遇到更多的挑戰與矛盾。我們必須更為深入的去進行改革,保持更好的狀態去迎接挑戰,為我國經濟穩步發展提供保障,為國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樹華,范瑋,孫克強.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分析與未來走勢預測[J]. 江蘇紡織,2010,08:1-8.
[2]楊發瓊. 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與走勢的相關分析[J]. 現代經濟信息,2015,06:9.
作者簡介:張蕾(1986–),男 ,漢族,河北安國人,河北省委黨校保定工作站2013級在職研究生經濟管理專業,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