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影子銀行近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對經濟社會產生的影響與日俱增。本文分析了我國影子銀行的特征及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并提出引導影子銀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影子銀行;特征;影響;建議
一、影子銀行的概念
金融穩定理事會(FSB)將影子銀行定義為,“在銀行體系以外從事信用中介的機構和行為,包括投資銀行、對沖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債券保險公司、結構性投資工具(SIV)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等。
這個概念雖然準確,但卻難以凸顯我國影子銀行的獨有特征。國內很多學者對我國影子銀行的定義進行了探索,認為我國影子銀行主要是指行使部分銀行職能,不受或少受監管的業務或機構,包括銀行理財業務、信托產品及民間金融機構等。
二、我國影子銀行的特征
自2004年國內商業銀行開始推出理財產品和服務起,我國影子銀行才開始萌芽。經過了幾年的高速發展,相對于歐美發達國家,我國影子銀行的發展仍然不成熟,形式上還處于初級階段,很大程度上只是銀行信貸模式的變種。總體上呈現層次較低、規模擴張的特征。
(一)我國影子銀行發展體系不均衡
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影子銀行完整,從貸款發起到證券化以及創造衍生產品每個環節都有不同的機構專業承擔,而目前我國各影子銀行機構獨立發展,規模小、數量多,缺少分工、合作,未形成一個完整聯動的體系。
(二)我國影子銀行資金來源較單一
資金大部分來源于吸收居民儲蓄和企業定期存款,部分來自社會閑置資金。資金規模較小、易受外部環境影響,具有不穩定的特性。
(三)我國影子銀行融資手段創新不足
我國影子銀行主要是作為傳統商業銀行的補充存在,為中小企業或其他無法從商業銀行融資的主體提供資金,主要包括直接復制商業銀行核心業務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活動和銀信合作理財產品等非正式證券化活動。
三、影子銀行對我國當前經濟發展的影響
(一)沖擊傳統銀行經營模式
我國傳統商業銀行的收入主要來源于存貸款利差,影子銀行的發展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金融產品的創新,其產品的大規模開發對于商業銀行傳統的存貸款利差模式形成挑戰,對商業銀行傳統經營模式產生了沖擊。影子銀行產品回報率普遍高于商業銀行定期存款收益率,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資金進入,一定程度上對銀行吸收存款造成了擠出,在利率管制的情況下,將存貸差收入作為主要利潤來源的商業銀行受到巨大的沖擊。
(二)弱化貨幣政策效果
影子銀行一定程度上行使了貨幣銀行的職能,但不在傳統貨幣銀行體系之列,大大削弱了央行的宏觀調控職能。由于影子銀行信息披露的不完善和規避監管等措施,中央銀行所了解和掌握的金融信息愈加不透明,這使得中央銀行這制定經濟政策時所面臨的不確定因素更多。同時,當前我國的貨幣政策工具以存款準備金率及利率變動為主,影子銀行的發展使貸款通過各種方式進行包裝、銷售或轉移,導致貨幣信貸控制規模等數量型貨幣政策工具效力下降,對貨幣政策工具效力造成沖擊。
(三)加大金融系統風險
影子銀行由于內生的高風險性,給金融體系帶來了巨大風險,威脅到金融系統的穩定以及社會的安定和諧。通過影子銀行融資的企業往往比那些通過傳統銀行融資的企業具有更大的經營風險,由于影子銀行很難評估企業是否存在濫用資金,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管。而影子銀行與傳統銀行又關系緊密,當影子銀行出現問題時,風險會通過金融鏈條傳導至正規金融機構。
四、對引導影子銀行發展的建議
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和自由化程度都仍然較低,政府對市場發展的限制仍然較多,急需加大推進金融市場改革的力度,正確看待并積極引導我國影子銀行向更加規范、健康的方向發展。
(一)建立健全金融立法,形成全面監管體系
全面系統規劃銀子銀行的監管整體安排,首先需要制定影子銀行的法律、部門規章和管理細則,完善影子銀行法律環境。其次,要健全影子銀行監控機制,包括分類監管、分層監管、統一監管、動態監管、預警監測等。分類和分層監管要職責明晰、強化補位,動態監管注重影子銀行經營過程及新的影子銀行的興起,預警監測重點關注審慎性指標等。最后,加強和優化監管部門間的協調、溝通及配合。
(二)加快金融改革,推進利率市場化
利率市場化是我國金融改革的方向,也是從根源上規避影子銀行風險的途徑。利率管制是目前經濟中投資浪費及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加快金融改革,推動利率市場化,形成市場價格機制,對于引導資金流向、調節社會儲蓄與投資、促進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具有重要意義,利于規范影子銀行的發展。
(三)鼓勵金融創新,推動商業銀行業務轉型
鼓勵金融創新是緩解我國影子銀行結構性不平衡、推進我國影子銀行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手段。按照建立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要求,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金融市場體系。商業銀行要在影子銀行對自身發展帶來沖擊的情況下,加快經營轉型步伐,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大力發展低資本耗用的中間業務和新興業務,與影子銀行體系形成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周曉燕.淺析中國式影子銀行系統及其發展、影響和政策建議[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3.
[2]李蕊.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的風險與監管[J].新金融,2014,10.
[3]董文華.淺析我國影子銀行現狀及監管政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3,11.
作者簡介:蘇靖(1983–),男,漢族,河北保定人,河北省委黨校保定工作站2013級在職研究生經濟管理專業,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