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紅
人才興則民族興,人才強則國家強,人才優先發展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根本。近幾年來,縣域經濟社會蓬勃發展,除了其他一些要素外,人作為生產力的第一要素,在發展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縣域既有廣大的農村,又有一定規模的城鎮,做好人力資源的開發至關重要,不僅能夠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也是著力做好“三農”工作,加快新農村建設和全面小康進程的現實選擇。
一、縣域人力資源面對的挑戰
(一)總體文化素質不高,農村人口素質偏低
以低層次文化人口為主體,農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9年,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八分之一左右。部分農村剩余勞動力由于文化程度較低、培訓就業的意識和擇業觀念陳舊,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求,自覺和主動接受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擇業意識和就業觀念亟待轉變。
(二)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各類高層次人才緊缺
在對某縣的調查發現,該縣有70萬人口,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不足2萬人,其中高級職稱人才僅占專業技術人員的2%。中高級人才匱乏,特別是農業專業技術人才斷層,結構不合理,知識不能及時更新,在崗人才中,創新型人才少,既掌握專業知識,又具備一定學術研究能力、懂得現代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更少。
(三)教育資源總體供給能力不足,城鄉教育發展仍不均衡
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城區教育總體供給能力不足,中小學班額普遍過大,招生壓力大,且各學校辦學條件、師資力量、教學質量也存在一定差距,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職業教育資源存在低水平競爭、結構性過剩和資源閑置的問題,職業教育部分專業設置不合理,特色不濃,已不能適應社會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教育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有待進一步深化,終身教育體系建設進展緩慢。
二、面臨的機遇
(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機遇
建設新農村,最終要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各級不斷加大對“三農”工作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力度,大幅度增加人力資源開發投入,普遍開展農業生產技能培訓,擴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制定各類支持政策,鼓勵外出務工農民帶技術、帶資金回鄉創業,成為新農村建設的帶頭人。支持工商企業、大專院校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鄉土人才創辦現代農業企業,加大對“陽光工程”等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項目支持力度等,一系列的惠農支農政策為加快縣域人力資源的開發帶來了新的機遇。
(二)中央關于加大人力資源開發,加快人才隊伍建設的政策機遇
各級先后出臺各類文件,堅持優先扶持、鼓勵發展教育事業,大力提高人才隊伍的素質和能力,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突出抓好農村實用人才、醫療衛生人才和應用開發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培養大批生產能手、能工巧匠、致富帶頭人和鄉村科技人員,充分發揮其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主力軍作用。
(三)縣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為人力資源的深度開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隨著縣域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的投入不斷加大,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高中階段教育資源不斷擴大,職業教育蓬勃發展,教育經費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初步形成。人才總量不斷增加,人才結構漸趨合理,專業門類趨于齊全。同時,隨著現代農業、工業和勞務經濟的發展,不但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和產業工人,而且也促進了人力資源的深度開發和合理流動。
三、加快人力資源建設的意見和建議
(一)加快發展各類教育,提升人力資源整體素質
一是要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建立扶貧助學長效機制,保障經濟困難家庭子女受教育的權利。二是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速培養社會實用人才。加大對職業教育的資金投入,深化職業教育資源整合,優化布局結構。三是構建完善終身學習體系,持續提高整體國民素質。要通過興辦多種形式的成人學校,形成一種結構合理的終身教育體系。
(二)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提高勞動者綜合素質
一是充分發揮各類培訓機構作用,對勞動力進行全方位、大規模的培訓,特別是在對農村勞動力培訓中要努力做到培訓內容貼近市場、培訓基地貼近基層、培訓時間貼近實際。二是對勞動者進行法律法規、就業指導、職業道德、安全生產知識、勞動技能、再就業政策等方面的培訓。三是以抓好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為切入點,開展“陽光工程”培訓。四是堅持專業培訓與市場需求相結合,常規培訓與特殊培訓相結合,使受培訓者對所學專業學有所用。五是采取聯合辦班的形式,開展崗位培訓和特殊工種培訓。通過培訓和宣傳,使勞動者掌握一技之長,了解政策法規,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的競爭力。
(三)營造良好環境,引進高層次人才
要努力營造“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建設人才軟環境。要建立和完善有關人才流動爭議仲裁的配套制度,切實依法保護引進的人才在使用、流動、晉升、福利、獎勵、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權利,為各類人才充分施展才華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進一步增強企事業單位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逐步提高高層次人才的比例,使人才結構更趨合理,力爭實現通過聘用一個優秀人才,帶起一個重點學科,完成一個重大科技項目,促進一個產品開發的目標。
(四)建立人才流通機制,鼓勵人力資源合理流動
要建立人才流通的有效機制,把優秀人才選派到經濟發達地區對應的企業、政府機關及相關單位進行學習培訓,包括短期考察學習、中期掛職學習、長期干部交流,讓他們在發達地區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接受市場經濟的鍛煉,逐步轉變觀念,成為縣域發展市場經濟的骨干和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