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娟
摘 要:隨著國家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醫療糾紛數量激增,醫患矛盾尤為尖銳,而有效的調解機制正是處理醫療糾紛的一劑良藥,完善我國的醫療糾紛調解制度有利于正確化解醫療糾紛,促進醫患和諧。
關鍵詞:醫療糾紛;調解;探析
隨著我國醫療行業的逐步發展與完善,醫療事故賠償案件逐漸成為公眾所重點關注的內容。據有關調查顯示,全國各地的暴力傷醫、醫鬧擾亂醫院正常秩序事件時有發生,醫患矛盾逐步激化,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糾紛問題已經逐漸成為我國社會當中的主要矛盾之一,嚴重抑制了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而科學合理的調解機制是化解醫療糾紛的有效途徑。
一、醫療糾紛概述
(一)醫療糾紛的概念性探究
“醫療糾紛”是我國醫療服務行業中仍存在爭議的概念性問題,諸多學者與專家對于醫療糾紛的概念,都有其獨特的理解與定義。從廣義的角度進行分析,醫療糾紛屬于醫療衛生監督人員與患者之間的利益矛盾問題,不屬于社會矛盾的范疇,然而,醫療糾紛又涉及到醫療服務機構與消費者之間的利益分歧,代表了我國服務機構與廣大人民的切實合法權益,在解決雙方糾紛問題的過程中難免要損害其中一方的實際權益,因此,在廣義理解上,醫療糾紛屬于醫療行為以外的社會問題,具體指代一種社會現象,具有高度的客觀性與理論性。從狹義的角度進行分析,包括患者在內的社會公眾,在醫療服務機構接受治療,反而受到了不法侵害,危及自身合法權益,這在原則與法律角度都是不容輕視的嚴重社會現象與具體問題,患者在就醫過程中接受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因經濟問題或者其他問題而引發分歧和糾紛,這都包括醫療行為以外的社會問題當中,屬于醫療衛生機構監督與管理運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狹義的角度上進行分析,醫療糾紛僅指患者在就醫過程中因醫護人員的不規范治療、護理等醫療行為而引發的分歧和糾紛,其表現出的問題性質極其惡劣,是我國當下急需處理與解決的重點問題。
(二)醫療糾紛的特征
1.患者與醫療機構間的糾紛
根據我國醫療服務的相關法律規定,醫療服務機構在患者前來就診治療的過程中,雙方都應簽訂明確的合同關系,確定醫療服務從屬,使患者在接受醫療服務的過程中免除其他煩惱,切實保障患者的實際權益。但有一點需要額外明確,在我國除非是某些個體診所,在傳統的醫療服務機構當中,醫護人員都不屬于單獨的一方,在醫療法律當中都代表所屬醫療機構,其醫療服務行為也都代表所屬醫療服務機構的職務行為,在發生糾紛的過程中,所屬醫療機構需要承擔主要責任。
2.因醫療行為引起
狹義的醫療糾紛只能是因為醫療行為不當所引起的,費用問題、服務態度問題等醫療服務行為均不屬于狹義的醫療糾紛,因此,在法律責任明確的過程中,應根據醫療糾紛的實際情況進行準確的評定。
3.醫患雙方對醫療服務所產生的分歧
在我國醫療服務行業,很多醫療糾紛被認定為只存在雙方之間的爭議糾紛,醫患之間產生糾紛的原因不明確,致使醫療糾紛問題在實踐環節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對我國公眾環境造成極大的負面危害。同時,部分醫療工作者在醫療衛生服務工作中并未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工作的實際性質,致使醫患糾紛問題一旦出現,便很難有效解決,致使醫患雙方都存在爭議,圍繞醫療服務行為問題展開利益糾紛。
二、我國醫療糾紛調解機制的實際情況探究
(一)調解機制的含義分析
根據我國傳統文獻的解釋,調解機制是通過勸導協商與說服教育來進行探查與判定事件的一種重要方法,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建立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通過維護雙方的實際利益,做到公平分配。醫療糾紛的調節機制,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具有其先進性意義,能夠有效預防糾紛解決過程中的突發情況,為醫患雙方提供了確切的安全保障。
(二)我國醫療糾紛調解機制的應用探究
1.以衛生行政部門為主的調解
以衛生行政部門為主的調節模式,在實踐環節具有一定的規范性與約束性,能夠有效制止醫患雙方的爭吵與糾紛情況,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以我國《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為依據,使醫患雙方在良好的法律途徑保護下先后進行糾紛事故的陳述與分析,有效解決民事糾紛、經濟糾紛與一般違法行為所引發的醫療糾紛
事件。
2.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
人民調解委員會最早是由民間組織所開辦的處理民事糾紛的職務部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演變直至今天。人民調解委員會在處理醫療糾紛事件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自身濃厚的民族色彩與衛生行政部門所授予的調解職能,使人民調解委員在處理醫療糾紛事件時往往能夠快捷、有效地解決雙方的爭論與矛盾,以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為根本,在事故責任明確認定的情況下,正確解決醫療糾紛問題。
3.以醫療糾紛專業調解機構為主的調解
醫療糾紛專業調解機構具體指的是醫療責任保險公司所委托的第三方調節機構。在實踐環節,醫療責任保險公司所委托的第三方調節機構對醫療糾紛問題進行相應調解,在明確雙方責任與醫療服務問題行為的過程后,實現專業化調解,幫助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與患者更好的處理糾紛問題,保證雙方的合法權益,避免醫患糾紛引發為更為惡劣的矛盾問題。
4.以法院訴訟為主的調解
法院訴訟是醫患雙方合法維護自身權益的主要選擇方式,在醫患雙方爭論意見無法統一時,雙方往往需要借助法院,通過法院訴訟的方式進行事故責任與經濟損失賠償等問題的明確定義。在法院訴訟的過程中,我國各級法院都應秉承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審判與決斷,有效解決醫患糾紛矛盾,以此構建完善、和諧的社會公共環境。
三、完善我國醫療糾紛調解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目前,我國現有的醫療糾紛調解制度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對各地發生的醫療糾紛的處理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之處:當事人在調解過程中對調解結果不滿意,對調解行為產生質疑,或者當事人在調解過程中對調解人員的專業性產生質疑等。為此,對我國的醫療糾紛調解機制進行完善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完善醫療調解過程中的財政支持與立法保障工作
我國調解制度在實踐應用過程中尚未形成完善化的運作與監察體系,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更離不開政府財政與相關法律的支持與保護。因此,在進行優化與創新的過程中,我國政府部門應積極開展解決醫療糾紛事件的學習項目,使調解制度在逐步完善的過程中能夠充分發揮出應有的效用。同時,我國政府更應該積極調撥專項資金,使專項資金實際應用于醫療糾紛的解決工作當中,通過立法保障與財政支持,促進我國調解制度的發展與進步。
(二)建立專職、專業調解人才隊伍
傳統的醫療糾紛事件中往往涉及多學科的文化與理論知識,醫療糾紛調解人員在進行調解工作的過程中理應掌握相關的專業化知識,因此建立一支專職、專業的調解隊伍十分必要。在人民調解機構中配備專門從事醫療糾紛調解實務工作的相關人員,并要求具有專業知識,可以從社會上公開招聘,通過嚴格的業務考核程序和培訓之后,上崗參與調處工作,也可以聘請已經退休的醫療專業人員、公檢法法律服務人員等熱心醫療糾紛調解事業的相關人員參與到調解機構中來,建立專職、專業調解人才培養機制。
(三)實現醫療保險制度的全面覆蓋
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是醫務人員與患者在醫療糾紛事件中的主要保障性因素,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然而,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醫療責任保險制度仍沒有明確落實,我國諸多城市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在實踐應用過程中仍存在的諸多障礙與影響,其中包括,被保險人在落實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的過程中還需要提供地方政府相關政策文件,醫療責任保險的種類與賠償范圍存在相應的要求與限制等,這一問題嚴重影響了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的落實與推廣,對我國醫療糾紛調解工作的發展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醫療糾紛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難點,是當前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面臨的障礙。如何有效化解醫療糾紛,建立解決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逐漸成為我國醫學界和法學界研究和討論的重點問題。在我國今后的醫療糾紛調解工作中,政府部門應積極完善調解制度,實現全面覆蓋的醫療責任保險體制,通過多層次、多角度的實踐探究與優化創新,有效解決我國醫療糾紛事件所導致的問題情況,切實保障醫療機構和患者的合法利益,為我國醫療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徐立偉.我國醫療糾紛調解機制的現狀與完善[D].碩士論文,中國政法大學,2010(3).
[2]何有振.醫療糾紛調解制度研究[D].碩士論文,山東大學,2009(9).
[3]曹艷林,王將軍,等.完善我國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建議的探討[J].中國醫院,2012(7).
[4]陳翰丹,論醫療糾紛人民調解機制的完善[J].衛生與法,2011(7).
[5]顧貴國,婁繼權,等.公立醫院醫療糾紛現狀與解決途徑分析[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