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隆等



摘 要 把完全成熟的果實采收后直接去除果皮(未完全成熟的果實則先堆漚6 d再去皮),種子若未能及時播種可在室內用濕沙貯藏, 把種子用清水浸0~2 h或40℃溫水浸1 h或300 mg/L赤霉素浸2 h,再播在腐葉土或沙壤土上,可以獲得較好的發芽質量。
關鍵詞 矮紫金牛 ;種子 ;處理 ;發芽
分類號 S68
Abstract Take cutting shoots from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ranches of Ardisia humilis in the winter and spring, with different amount of leaves and rooting powder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rooting trial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aking basal and middle branches of Ardisia humilis for cutting shoots in the spring, and removed all of the leaves, cutting base soaked in the solution of rooting powder for 0.5 h, then parcel mud of rooting powder. After such treatment, we found faster rooting, more roots and higher survival rate of cuttings.
Keywords Ardisia humilis ; cutting ; treatment ; survival
矮紫金牛(Ardisia humilis Vahl),為紫金牛科紫金牛屬下的一個種,常綠灌木,花瓣粉紅或紅紫色。果球形,暗紅色至紫黑色。生長在海拔40~1 100米的山間、坡地疏、密林下,或開闊的坡地[1]。矮紫金牛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其葉面深綠色,早春生長時,幼葉紫紅色,光滑油亮,雅致、清秀。自然生長,枝葉聚集于頂部,似傘狀的樹冠非常優美,花果紅色,生于特殊的側枝上,是極佳的觀花、觀葉、觀果植物[2]。
播種是紫金牛屬植物的一種主要繁殖方法。彭天光等[3]研究表明,朱砂根種子在干燥環境下貯藏會發生脫水傷害問題,使種子活力下降,在低溫濕潤下貯藏時能保持較高活力;用3 mg/L赤霉素處理可提高虎舌紅和蓮座紫金牛種子的發芽率。目前尚未有對矮紫金牛進行播種研究的報道。本文主要試驗了不同貯藏方式和溫度、播種前的處理方式、播種的基質等對矮紫金牛種子發芽的影響,為矮紫金牛的播種育苗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2014年6月3日從海口萬寧興隆地區采收矮紫金牛果實,分為完全成熟(果皮粉紅色,果肉多,種殼堅硬)和不完全成熟果實(果皮灰綠,果肉少,種殼堅硬)2種。
1.2 方法
對于不完全成熟的果實進行堆漚試驗,堆漚天數分別為0、2、4、6和8 d。矮紫金牛果實成熟度不一,給采收種子帶來不便。矮紫金牛果實成熟的外觀表現是粉紅色,果皮多肉,易搓去果皮。而有些果實表皮灰綠,果殼變堅硬,果實表皮緊貼種子種殼,不易去皮,這種種子內部生理是否達到后熟尚不清楚。通過采收這種果實,放入容器中或編織袋中堆漚(封口處敞開,不要封口),以探究此方法對種子后熟是否有影響。每個處理為100粒種子。
對于完全成熟的果實,把其與細沙混合進行搓皮,用水淘去果皮,選取飽滿的種子,放在陰涼地方晾干,分別做以下試驗處理。
1.2.1 室溫和不同低溫下采用濕沙和干燥2種貯藏方式對種子活力的影響[4-6]
取200粒種子分別裝入2個網兜,將一個網兜放入盛有細沙的鐵盤中,在其上再鋪一層細沙,厚度為3 cm,用噴壺噴濕細沙,每天保持濕潤,放在室內。將另一個放入含有硅膠的干燥器中貯藏。貯藏時間為7 d。設置3、9、15℃ 3個不同的溫度,在各溫度中用干燥和保濕方式貯藏種子,各低溫干燥處理的種子數為200粒。將種子放在設置好溫度的冰箱中,貯藏1個星期后,在各低溫干燥處理中取一半種子泡清水6 h后播種,另一半不浸水處理直接播種。
1.2.2 不同日曬時間長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7]
日曬時間長度設置0、6、12、18 h,共4種。每個日曬處理種子數為200粒,處理后再取各日曬處理一半種子做浸泡2 h清水處理再播種,另一部分不做泡水處理,直接播種。探究日曬后泡水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共8個處理。日曬要在晴朗的天氣下暴曬。
1.2.3 不同浸種時間長度對種子萌發的影響[8-9]
清水浸泡種子時間長度為0、2、4、6、8、10、12 h,共7個處理。探究種子浸泡清水對其發芽活性的影響。
1.2.4 不同溫水處理對種子萌發的影響[10-11]
將水倒入4個水浴鍋中,通電后將這4個水浴鍋設置溫度分別為20、40、60、80℃。每處理為100粒種子,浸泡時間為1 h。
1.2.5 萘乙酸和赤霉素不同濃度對種子萌發影響[12-13]
濃度設置為100、300、500 mg/L。每個處理取100粒種子,將配好的溶液倒入裝有種子的培養器皿里,溶液剛好完全浸沒種子即可,浸泡時間為2 h。
1.2.6 不同土壤類型對種子萌發的影響[14]
種子在不同的土壤類型播種,發芽率和長勢也不一。通過不同土壤播種矮紫金牛種子,探究其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選用的土壤類型有:黃心土、紅壤土、腐葉土、沙壤土,共4類基質。
除了不同土壤類型對種子萌發的影響試驗以外,其它試驗處理的播種基質為黃心土∶有機肥=1∶1。將處理好的種子取出,播在穴盤中,插好標簽,放在陰涼的樹蔭下,透光率為40%~50%。
1.3 測定指標
以種胚突破種皮和出土為發芽標準,每隔2d記錄1次發芽粒數,計算發芽率及平均發芽時間。發芽率(%)=n/N×100%,其中n為正常發芽粒數,N為供試種子數;平均發芽時間=∑(dn)/∑n,其中d為從播種之日算起的天數,n為相應各日常發芽粒數。平均發芽時間是衡量種子發芽快慢的一個指標,不同處理的同一樹種,其值越小,表示該樹種發芽迅速,發芽能力越強[9]。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堆漚時間對未完全成熟的矮紫金牛種子發芽的影響
從表1可看出,矮紫金牛未完全成熟的果實在6 d的堆漚時間以內,隨著堆漚時間的增加,種子的發芽率也增加,而發芽時間變短,表明果實通過堆漚處理可促進未完全成熟的種子后熟。但果實堆漚8 d時,種子的發芽率又出現下降,而發芽時間又變長,其原因有待于進一步探討。
2.2 不同貯藏方式對矮紫金牛種子發芽的影響
從表2可看出,干燥貯藏7d處理種子,發芽率為零,而保濕貯藏的種子發芽率為43%。可能在干燥條件下貯藏造成種子嚴重脫水后,種子胚受到影響導致發芽率降低。所以采收回來的種子禁止脫水,最好做保濕貯藏工作或隨采隨播,保持種子的細胞活性。
2.3 不同溫度和貯藏方式對矮紫金牛種子發芽的影響
從表3、4可看出,3℃干、濕貯藏,9℃干、濕貯藏和15℃干燥貯藏發芽率為0,各溫度干燥后浸水發芽效果也不理想。15℃保濕貯藏,發芽率只有16%。所以,矮紫金牛不能在低于15℃以下低溫貯藏。
2.4 不同日曬和浸種時間對矮紫金牛種子發芽的影響
從表5可知,矮紫金牛種子不經過日曬處理發芽率較其他日曬處理發芽率高。日曬6 h處理后,浸水處理發芽率比不浸水發芽率稍微高些,但整體發芽率還是偏低。日曬12和18 h處理,不管是直接播種還是浸種后再播,發芽率很低甚至發芽率為0。有可能烈日暴曬后,造成種子水份減少,影響胚的正常生長。結果與室溫條件下干燥貯藏試驗結果相似,證明矮紫金牛種子脫水后對本種種子發芽不利。
2.5 不同浸種時間對矮紫金牛種子發芽的影響
從表6可看出,浸種時間越長,發芽率越低。當浸種超過4 h后發芽率就開始逐漸降低,而不浸種和浸種2 h處理發芽率和平均發芽時間相差不大。可能矮紫金牛種子對無氧條件較為敏感,浸種時間越長,種子無氧呼吸就越嚴重,造成無氧發酵影響胚的活性。
2.6 不同溫水浸種對矮紫金牛種子發芽的影響
從表7可知,隨著溫度的增加有利于種子的發芽,但超過40℃后種子發芽受到影響甚至不發芽。在40℃時種子發芽率和平均發芽時間最好。溫度過高,超出種子承受能力,使細胞失去活性導致種子發芽率下降。
2.7 不同濃度萘乙酸和赤霉素濃度處理對矮紫金牛種子發芽的影響
從表8、9可看出,萘乙酸處理較對照組清水的發芽率不高,隨著濃度增高發芽率降低,有可能萘乙酸濃度增加對種子的胚乳產生藥害,抑制種子的發芽。萘乙酸與對照組發芽時間相差1~2 d,但對照組的平均發芽時間最短;赤霉素在100和300 mg/L處理種子發芽率較萘乙酸100和300 mg/L處理明顯,且濃度為300 mg/L時發芽時間最早,與對照組的發芽率以及平均發芽時間都很相近。當濃度為500 mg/L時,發芽率下降到25%。由此可知,萘乙酸和赤霉素濃度在100~300 mg/L,處理矮紫金牛種子效果不明顯,超過500 mg/L對種子產生藥害。
2.8 不同土壤類型對矮紫金牛種子發芽的影響
從表10可知,矮紫金牛在各土壤類型中,發芽率和平均發芽時間最好為腐葉土,其次為沙壤土,再到紅壤土,最后為黃心土。腐葉土、沙壤土較紅壤土和黃心土發芽早4~5 d。黃心土和紅壤土澆水時易板結,持水性大,不易透氣,影響種子發芽;腐葉土與沙壤土則透氣,不易板結,利于種子萌發。據野外觀察,種子苗長勢良好,一般分布在腐葉土和富有機質且蔭蔽的環境中;而在貧瘠的、板結嚴重的土壤上長勢肥差,發芽率不高。
3 討論與結論
綜上所述,每個處理發芽時間都是集中在7月底到8月初開始陸續發芽。試驗處理對矮紫金牛縮短發芽時間沒有顯著的效果,與不做任何處理直接播種的種子發芽時間相近,但相比整個試驗處理,發芽率和平均發芽時間較好的為赤霉素100~300 mg/L處理和溫水40℃處理。采收完全成熟的種子播種要及時去皮和播種;當果實的果皮未軟化、灰綠色和種殼堅硬,也可以采收,但采后要進行堆漚6 d之后去皮和播種,播種在腐葉土或沙壤土上,可獲得較好的發芽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79,58:48.
[2] 吳慶文,林尤河,李東海,等. 矮紫金牛的生物學特性及其在園林中的應用[J]. 科技創新報,2009(02):15-16.
[3] 彭天光,黃上志,傅家瑞. 紫金牛屬植物種子貯藏和萌發的初步研究[J]. 中山大學學報,2003,42(4):79-83.
[4] 李國榮,張勝昔,王玉美,等. 常溫干燥貯藏條件下棉種生活力[J]. 湖北農業科學,2010.49(12):2994-2998.
[5] 陳俊松,陳潤政,傅家瑞. 枇杷種子保濕貯藏的研究[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1998(4):11-14.
[6] 張艷玲,孫守如,王蘭菊,等. 低溫處理對芹菜種子發芽的影響[J].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1993.32(1):73-75.
[7] 邵玉濤,殷壽華,蘭芹英,等. 假檳榔種子脫水耐性的發育變化[J]. 云南植物研究,2006.28(5):515-522.
[8] 侯志兵,趙 祥,白志明,等. 不同浸種時間對達烏里胡枝子種子發芽力的影響[J]. 草原與草坪,2007(5):11-14.
[9] 錢春榮,王俊河,馮延江,等. 不同浸種時間對水稻種子發芽勢和發芽率的影響[J]. 農藝科學,2008,28(9):183-185.
[10] 袁 軍,譚曉風,羅 健,等. 不同處理措施對普通油茶種子萌發的影響[J].中國種業,2009(9):50-51.
[11] 周宏根,丁 奎,祁穩紅. 不同溫水對銀杏種子破殼和溫水處理對發芽率的影響[J]. 江蘇林業科技,2001,28(6):15-16.
[12] 胡小京,劉進平,涂能惠,等. 萘乙酸對洋桔梗種子發芽的影響[J]. 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6):17 935-17 936,17 959.
[13] 王麗敏,張 霞,張富春. 植物激素赤霉素和萘乙酸對鹽穗木種子萌發的影響[J].新疆農業科學,2014,51(3):504-510
[14] 錢紅格,陳存根,王 強,等. 不同土壤類型白榆種子貯藏物質的動態變化[J]. 西北農業學報,2009,18(4):22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