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被越來越多的人提上了日程,健身成了一種風尚。學生作為社會中的龐大群體,平時有繁重的課業壓身,似乎也只有寒暑假這種長假期可以在體育鍛煉上一展身手。操場上、小區里,鍛煉的身影漸漸多了起來,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這種做法。成年人擔心孩子的安全問題與學業。對于假期體育鍛煉,利益相關者怎么看呢?
程文(體育老師)
作為老師,我非常支持學生參加假期的體育鍛煉,這讓孩子們可以全面發展。參加假期體育鍛煉有很多好處。第一,增強體質和鍛煉意識,豐富假期生活,陶冶情操,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個健康的體魄。身體是事業的本錢,身體不好,會對學生的一生產生不良影響。第二,磨練意志品質,不僅使身體得到鍛煉,也使精神得到提升。尤其是參加足球或籃球等集體項目,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學會怎樣與人合作,也能夠使他們交到更多的朋友,有益身心健康。
我們學校每年寒暑假都會組織一些假期的體育鍛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報名。今年就利用暑假時間組織了一次五人小足球的體育訓練項目,還參加了北京市大興區組織的專項比賽,獲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學生們都很高興。除此之外,老師也十分重視學生的安全問題。現在許多家長因為工作繁忙,在孩子寒暑假期間沒有那么多時間陪著一起鍛煉,不能很好地監護孩子的安全。因此,我們建議家長可以為孩子報一些正規的體育培訓班,或由學校組織體育鍛煉,讓孩子在參與體育鍛煉時能夠確保安全。
蘇靜 (建筑公司職員)
我確實希望孩子能在假期參加一些體育活動,鍛煉鍛煉。但是我很擔心女兒的安全,因為我平時工作忙,孩子放暑假了,我還得照常上班,根本沒有時間陪她。男孩還好點,她是個女孩,我就更不放心了。現在社會上什么人都有,不太安生,不但有學生遇害的案件,一到暑假,常有孩子出事的報道,尤其是游野泳溺死什么的。孩子還小,沒有那么強的安全意識,好多體育運動又容易受傷,磕磕碰碰在所難免。要是有家長跟著,還能照顧著點兒,有危險的傾向可以及時處理或者避免。要是只有她自己,我可不放心。我弟弟家的孩子今年放暑假,天天和朋友出去打籃球,前兩天把手給戳了,還挺嚴重,得在醫院住幾個星期,還得做個小手術。玩兒個籃球就成這樣了,你說我能放心嗎?
即使有學校或者正規的機構能夠在假期組織孩子鍛煉,那也得看看是什么項目,如果是不容易受傷的體育項目,比如說瑜伽之類的,我可能會允許她去,或者這項活動有非常完善的保障措施,我也會考慮。
李可明(北京市大興區教委)
我認為不光是假期,周一到周日,每天都應該參加體育鍛煉。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應該是自發自覺的,要有這樣的意識。學生在校期間,課間也需要活動。有些學校害怕學生課間擁擠,容易引發安全問題,就沒有給學生去操場活動的時間。現代人最應該關注的就是身體健康問題。前幾年可能大家都還在談論工作和掙錢,但現在最關注的就是健康。因此,家長必須支持學生參加假期體育鍛煉。如果學生沒有這樣的意識,家長有責任提醒督促,畢竟身體是自己的。
與參加補習班聽課相比,參加體育活動危險系數肯定比較高,但并不是不可防范。只有多鍛煉,預防危機的能力才會越強。孩子都喜歡跑跑跳跳,受點小傷沒啥大不了的。但是,如果壓根兒不愛運動,只要受點傷,別的孩子歇一天或者不歇都行,不愛運動的孩子可能一周都恢復不了。所以說,運動本身是一定有好處的,家長應該知道這一點。我們一直在說“生命在于運動”,如果為了安全,能不動就不動,那么,最終造成的損失會遠遠高于孩子參加運動造成的傷害。大家都不去運動,全運會、中超、中甲、CBA以至于奧運會、世界杯,怎么辦?
很多時候,安全只是一個借口,家長怕孩子運動占用了學習的時間,耽誤了學習。但是如果學習成績比較優秀,身體卻不足以扛住一天的工作,那學習的意義和價值是什么?一個日常生活中離不開醫院、離不開藥、離不開大夫的人,學習再好,也沒有賴以發揮的物質基礎。
劉克非(高二學生)
我很喜歡參加假期的體育鍛煉。這個暑假我就參加了我家附近的一家騎行俱樂部,和朋友一起騎行。我們會騎車去很遠的地方,最遠的一次從亦莊一直騎到延慶。我一直認為騎行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是一種非常特別的鍛煉方式,不僅可以健身減肥,還可以欣賞路邊美麗的風景,整個人就放松了。有時候,我們短距離騎行,會追求一下速度與激情,騎得比較快。俱樂部里的人關系都很好,我年齡比較小,叔叔阿姨很照顧我。我們就像朋友一樣總是相互調侃,每次騎行都很有意思。
起初,我媽特別擔心安全問題。所以,我最開始只參加一些短距離的騎行。后來,騎行的次數多了,積累了一些經驗,而且和俱樂部的朋友也熟了,他們就比較放心了。我們都非常注重安全,會在騎行的前幾天研究路線和天氣,還會計算要帶的水和必備干糧,為騎行做準備。我們有很多專業設備可以保障安全,我的車上裝了GPSD定位系統,可以與大家保持聯系,而且我們基本上都是二十到三十幾人的集體行動,沒有那么危險。哦對了,要特別注意別中暑,尤其是暑假的時候。
我喜歡騎行,它讓我學到了好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也開闊了我的眼界。
韓焜(勝利聯盟菲戈足球學校負責人)
我們足校現在基本上都是暑假來報名參加的學生。從小學生到高中生都有,四五歲的也有,不過不多。他們都對足球非常感興趣,利用暑假的時間來這兒學習足球,不僅鍛煉了身體,還能學會一項體育技能。
我覺得學生假期參加體育鍛煉是非常好的,應該得到家長的鼓勵和支持。假期參加體育活動的好處和我們足球學校宣揚的足球理念非常契合,我們希望用足球這項團隊戶外活動,幫助孩子培養健康的體魄和生活習慣,帶給孩子更多心理和精神上的健康,乃至性格上更積極的轉變。我們想讓孩子在享受足球快樂的同時,領會競爭的意義;追尋勝利的同時,學會尊重他人。足球還可以培養拼搏精神,加強自我管理,學會應對逆境,以更積極、更健康、更快樂的態度面對人生。
呂釗(旅德華人)
運動是德國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足球更是從小就融入德意志民族的血脈。我在德國業余俱樂部踢球的時候,曾觀摩過青少年隊的訓練和比賽,這些孩子對足球的理解已經達到了一定層次。小平爺爺曾有心愿:“足球要從娃娃抓起。”德國人顯然深諳此道。
與職業聯盟類似,德國足球業余聯賽也有夏休和冬歇。夏休恰逢暑假,雖然訓練和比賽已停,但通常俱樂部會舉辦一些杯賽,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競爭與展示的舞臺,也請他們的家長前來見證孩子的成長。
在去年的杯賽上,我有幸親眼觀看了U7和U9兩個年齡組的孩子較量,如此低齡的球員已經踢得有模有樣。一位酷似小卡恩的金發門將動作有板有眼,還有一個身披10號的小孩竟然連過數人后射門得分。經過訓練和引導,也許他們就是德國的未來。
2011年的數據顯示,德國7-15歲的男孩共有足球隊83236支,16-19歲則是18986支;19歲以下的女孩球隊也有6292支。這些孩子共同構成了德國足球堅實的塔基,足球則成為他們未來可能的職業方向。無孔不入的球探可能就在場邊觀看他們的一舉一動。
與中國學生繁重的課業壓力不同,德國孩子普遍的放學時間在中午1點左右,放學后會按照喜好參加各式各樣的興趣班。興趣班在暑假運行依舊,家長上班時不必擔心孩子沒有去處。
平日興趣班,假期夏令營,這是德國孩子課余的常態。除了上述由俱樂部主導的活動,各類夏令營也是德國孩子在假期運動的好選擇。不論是騎馬、擊劍、游泳、滑冰還是自行車,都可以找得到。6個月大的孩子也有嬰兒爬泳班可以參加,甚至因為課程火爆,要等到別人退課才能報上名。各類運動項目之外,野外生存類、素質拓展類的夏令營層出不窮。
德國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心態大多比較理性,參加興趣班或者夏令營不是逼迫孩子出人頭地,而是著眼在綜合發展。更難能可貴的是孩子們不僅參與了運動,也收獲了這樣的理念:運動生涯苦且短,成為明星畢竟是少數,所以,不論從事什么項目,學習不能落后,這樣可以在未來有更多選擇機會。兼顧體育和學業,可以鍛煉孩子們的自我管理能力,那些自我管理能力強的孩子往往運動成績出色,學習成績也好。這不正是中國家長夢寐以求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