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戈拉斯
恒大本賽季變數頗多,連續更換教練,滿營的傷兵,加上爭冠對手的強力引援,都使衛冕難度空前的大。可偏偏在賽季關鍵階段,球隊攤上大事了。
中超第二十輪,7月18日的宏遠主場,郜林無奈成了部分遼寧球迷“問候家人”的對象,直到比賽結束,忍無可忍的郜林向不依不饒追到球隊大巴辱罵自己家人的球迷扔鞋。
談及足壇上球員與球迷的直面沖突,就不得不提曾經的曼聯“國王”坎通納,這貨當時對惡語相向的球迷一腳怒踹,差點斷送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如果再參考前輩們被辱罵家人后的情感反應,齊達內在世界杯決賽上不惜紅牌頭頂馬特拉齊的一幕足以說明再職業的球員,也受不了這種語言暴力。

在我的腦海中,觀眾席上能找到的攻擊球員的詞語無非就是針對球員個人的一些粗話。郜林默默在球場上用進球和象征性打臉的慶祝手勢來回擊,到了球場下扔鞋子,相比前輩們的火爆脾氣,對那些操著暴力語言的足球流氓,還算溫柔。
5天后,足協做出處罰決定,對郜林禁賽5場。幾乎在同一時段,遼寧下輪迎戰舜天的海報出爐,口號赫然向主場球迷致敬:雄關漫道,一路有你。這由上至下一系列的變故,將這個有點奇葩的事件推向一個更加奇葩的方向,在我看來,這個方向直接指向了中國足球深刻反思的十字路口。
賀煒說:游戲有規則,每個角色都有行為邊界。
球迷與球員是足球文化兩個關鍵的組成部分。在政策支持、資金充裕的情況下,球隊引進高質量的球員以提升球隊整體技戰術素養,引進更先進的運作模式讓聯賽更具商業價值,可要發展健康有序的足球文化,如何提升球迷素質才真正考驗足協的管理水準。中國足球需要球迷,需要更多人走進球場看球,但更需要培養的是讓人樂于接受的足球文化,而不是為了留住球迷一味遷就和忍讓。足協可以有萬千規則,可規則不能被利用成為滋生暴力的溫床。
這種情況好的結果無非就是現在看到的場面,停滯在語言暴力的極致和肢體暴力的邊緣,壞的結果實在有太多可供參考的樣本,其中比較慘烈的是在1995年2月1日,埃及塞得港,比賽雙方是埃及豪門阿赫利和主場作戰的馬斯里。終場哨響,馬斯里隊3比1獲勝。憤怒的阿赫利球迷沖進場地,向自家球員投擲石塊和水瓶,造成至少74人死亡,150人受傷。
看球,看的是運動的激情、團隊的精神和技戰術帶來的愉悅感。當暴力的洪流在球場肆虐,只會讓更多人對足球望而卻步。
聽說自己被禁賽5場,郜林說:足球流氓贏了。他沒說的是,中國足球輸了。尼克·霍恩比的《極度狂熱》被稱為足球圣經,描述了作為狂熱球迷的自己與足球有關的種種人生歷程。作為讀者,我尤其對孩提時代的他跟隨父親看球的經歷心馳神往。在中國簡短的現代足球歷史里,我老爸小時候根本無球可看,到了我們這一代,剛升級當了爸爸的我在中超蓬勃發展的這個時代問自己:兒子大了,要帶他去球場看球嗎?
這時候,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頗具諷刺的是新近頒布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明確提出努力培養中小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與參與度,現在看上去,我們身邊最鮮活的教材──中超聯賽,快要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打碼的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