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近日,一條消息震驚業界:國內知名電商“1號店”股權易手,沃爾瑪開始全資控股并全面接管。自此,沃爾瑪在中國擁有了山姆會員店、沃爾瑪購物廣場、電子商務網站3種業態。“1號店”創始人于剛與聯合創始人劉峻嶺黯然離場。
業界對于沃爾瑪將如何經營3種不同業態以及如何整合這些業態,進而打通線上、線下之間的聯系都拭目以待。這家全球傳統零售業巨頭的轉型無論成敗,都會給整個零售業帶來思路與經驗,成為業內參考學習的絕佳案例。
事實上,回顧互聯網時代零售業風起云涌的變革過程,我們不難看出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型商業模式在過去10多年間是何其冷酷地強行改變乃至顛覆了傳統的零售模式。以消費電子業為例,即便在零售業最為發達的美國,剛慶祝過20歲生日的電商新貴亞馬遜無情地改變了長期以來由百思買(Bestbuy)、無線電屋(RadioShack)、電路城(Circuit City)多年操縱零售渠道的狀況,甚至將電腦城擠出了零售業。而已有94年歷史的無線電屋,即使將高峰期的7 000多家門店陸續關閉到不超過2 400家,仍未逃脫申請破產保護的命運。
在中國,無論傳統百貨商場,還是以中關村海龍大廈為代表的電子大賣場,或是以國美、蘇寧、永樂、大中、五星電器等為代表的電子家電渠道終端銷售商,都在過去的10多年間面臨天貓、京東、1號店、亞馬遜、當當網等電商的挑戰。高歌猛進的互聯網產業以其產品個性化、供應鏈扁平化以及銷售平民化的特性,極迅速地攻城掠地,無往不勝,京東就是其中一個最具代表性的企業。盡管京東在經營和服務上仍有待提高和完善,但不可否認,劉強東以及他的團隊始終未偏離其預設的長遠目標,十幾年來專注于建立一個完整的供應鏈管理所需的信息、資金以及物流等3大平臺,為打造一個新時代的商業帝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總額達16 459億元,同比增長39.1%,而二季度比一季度增幅提高1.9%。由此可見,電商與實體零售企業的爭奪會持續白熱化。一個不爭的事實:即使電商不能完全取代實體零售商,但實體零售商的生存情況將完全取決于其互聯網化的速度、規模以及線上、線下業務的融合程度。
落后的商業模式被更能滿足現代消費者需求的新興模式所淘汰是歷史必然。但放眼未來,我們仍需不斷探究零售業的江湖版圖,迎接新變化。尤其是電商,在經歷了快速發展之后,它們如何通過技術與應用的創新保持“狼”性,而不至于被后起之秀超越甚至顛覆?
近來,有兩項創新性的技術發展值得關注。一是個人及商用無人機的快速崛起。2013年起,亞馬遜開始在美國部分城市進行無人機送貨的試驗和驗證,據說成果顯著。可以想象,一旦無人機的技術和市場達到一定水平,無人機送貨無疑將為電商的物流派送系統插上翅膀,電商的覆蓋范圍也將更廣。尤其在中國,6.1億的農村人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巨大市場。無人機的出現,為開拓這個群體的市場提供了可能。
另外一個是Uber(優步)正在紐約推出的新服務——UberRush。這種把每個人及Uber司機變為“快遞小哥”的做法極富侵略性。對電商而言,UberRush等第三方平臺派送服務,不僅將有效降低人工送貨成本,也將大幅提高商品從庫房輾轉到消費者手中的速度和效率,提升客戶體驗。從此,每個人可以既是網絡客戶,也是服務于其他消費者的“送貨員”。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零售業同所有其他行業一樣,都將毫無例外地順應了歷史的潮流。那些留存到最后的,都是經得起歲月考驗的時代冒險家和創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