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瑋
現今,很多制造企業都在思考如何借用互聯網東風實現突破發展。因此,今年兩會上“互聯網+”計劃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6月24日,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互聯網+”行動,這為迫切需要擁抱互聯網的企業注入了發展的新動力。
“互聯網+”不是一個簡單的工具,也不是企業鏈條中的一個銷售環節,更不是商務流通的一個部門。這就像某位航空領域信息化權威專家所言,“互聯網+”是將互聯網技術和對互聯網的深入思考應用到行業中,使得該行業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形成聚合效應,如互聯網+制造業、互聯網+建筑業、互聯網+金融業等,并形成新的經濟發展動力。
我們可以看到,任何把互聯網看成一種簡單工具的傳統企業都無法挖掘“+”的深入意義與應用。只有深入思考“互聯網+”給企業從管理、生產到銷售服務帶來的顛覆性改變,才能讓傳統企業更好地擁抱互聯網。
“互聯網+”時代,企業最需要的是通過創新、升級、顛覆改變舊有模式。在企業的研發、制造、管理、銷售服務等環節中,都可融入“互聯網+”的思維,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貼近市場、提升用戶體驗,進而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以海爾為例,海爾在管理上的顛覆,充分開創了互聯網+與傳統家電企業的創新局面。海爾將原有組織重新打散,變成了平臺化的小微組織,海爾只有平臺主、小微主、創客3類人,所有的人都要圍繞用戶需求而展開工作。同時,海爾將傳統的晉升薪酬制度改革為運用二分減陣的薪酬制度,員工薪酬由用戶付薪。只有用戶給其好評,團隊能夠創造價值,才有薪水。這樣就造就了企業所有員工都以用戶為中心,打破原有以企業為中心的管理流程。
綜上所述,企業擁抱“互聯網+”,應認清其本質,“互聯網+”是工具,是一種創新的思維,它無法提升產品質量,改進加工工藝,它只是在傳遞數據,解決企業與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其實質還在于制造行業本身如何用新思維模式去創新傳統產業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