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永義
摘要:簡述了牛青杠葉中毒的中西醫(yī)診治經過,以期為養(yǎng)殖戶提供參考。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6-0030-01
青杠葉屬殼斗科櫟屬植物,在貴州省習水縣永安鎮(zhèn)分布較廣,數量多,每年春季在青草還未長出時,其樹已枝繁葉茂,在農區(qū)經過一個冬天的干草飼養(yǎng),放牧的牛特別喜愛新鮮幼嫩的青綠飼草,牛為了充饑,誤食后引起中毒,嚴重者會導致死亡,本文對發(fā)生的12例青杠葉中毒病例采取中西藥治療,治愈12例,治愈率100%,現將治療情況介紹如下,供參考。
1 發(fā)病原因及致病機理
青杠樹的葉和花所含有毒成分為鞣酸,牛采食大量的青杠葉和花后,大量的鞣酸作用于胃腸黏膜,發(fā)生蛋白質凝固,形成致密的蛋白膜,黏膜末梢神經感受性降低,胃腸蠕動減弱,腸液分泌減少,致使腸內糞便干燥,排糞困難,發(fā)生達成密結,隨著病程時間延長,腸內容物發(fā)酵、腐敗、分解、引起胃腸炎。血液系統(tǒng)和泌尿系統(tǒng)的功能發(fā)生障礙,大量液體滲出至胸腔、腹腔及皮下結締組織,形成胸腔積水、腹腔積水及皮下水腫。
2 臨床癥狀
青杠葉中毒的臨床癥狀以先便秘、后下痢,皮下發(fā)生水腫為特征,臨床分為3個時期。
中毒初期:瘤胃蠕動減弱,喜臥,間有磨牙,排出少量附有黏液的干糞球,精神沉郁,食欲減退,厭食青草,心音減弱,體溫、呼吸無明顯變化。
中毒中期:牛食欲廢絕,噯氣、流涎,瘤胃及腸蠕動微弱,嚴重腹瀉,排黑褐色稀臭糞便,混有粘液和血液,尿少或無尿,一般在3~4 d以后在股部、會陰、肛門等處發(fā)生水腫,隨后蔓延至陰囊,腹部、前胸等部位,觸之有波動感,針刺有透明液體流出。
中毒后期:病牛臥地不起,,食欲廢絕,水腫日趨嚴重,便秘、尿閉、腹圍增大,呼吸時發(fā)出“吭”聲,經常沉郁、消瘦、四肢無力,重者發(fā)病后,10 d左右死亡,若中毒教輕及時治療,1~2 d可治愈。
3 剖檢變化
剖檢以水腫和消化道出血為主要病理變化,胃腸黏膜脫落,出血,皮下結締組織呈現漿液性浸潤,便及整個胸腹部,多數皮下組織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紫紅色出血,胸腹腔沒有淡黃色透明積液,肝臟腫大,硬變,膽囊不同程度腫脹,充滿暗綠色或草綠色的膽汁,腎水腫。
4 診斷
根據調查有無食青杠葉病史,及皮下水腫、先便秘,后腹瀉、排黑褐色稀臭糞便等臨床癥狀可確診。
5 治療
(1)早期:內服蛋白性物質,隨即投喂瀉劑。可用雞蛋清10個加水一次灌服,也可用牛奶或豆?jié){1.5 kg一次內服,隨即投喂硫酸鎂500~1 000 g或小蘇打50~100 g。
(2)中期、后期除投喂上述藥物外,還應靜脈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1 000 mL、5%碳酸氫鈉500~800 mL,同時還應根據出現的癥狀作相應的對癥治療。
(3)中藥治療。可用解毒散:茯苓30 g、遠志25 g、蒼術80 g、厚樸30 g、甘草20 g、白術30 g、黃芩30 g、茵陳25 g、豬苓30 g、澤夕30 g、木香20 g、知母20 g、黃連25 g、黃柏30g。
6 病例介紹
病例一:2014年3月16日,永安鎮(zhèn)小崗村豐巖組王某飼養(yǎng)的一頭黃牛發(fā)病,體重約260 kg。主訴:3日前牛在青杠坡放牧時,牛采食了大量青杠葉,后發(fā)現牛食欲減少,且只食少量的干草,不吃青草,今日食欲已廢絕,排出黑色稀臭糞便。
臨床檢查:該病牛流涎,噯氣,糞便有黏液,會陰、肛門有水腫現象,無熱無痛,觸之有波動感。
診斷:根據主訴病牛曾識食青杠葉,結合臨床癥狀分析,確診為青杠葉中毒。
治療措施:①用豆?jié){2 kg一次灌服后,再內服硫酸鎂600 g。②灌服小蘇打100 g。③用解毒散一劑。
經過上述方法治療后,第2日下瀉,糞便通暢,第3日恢復正常。
病例二:2015年3月28日,本鎮(zhèn)白鹿村陳某飼喂的11頭肉牛發(fā)病。主訴:一周前牛飼喂青杠樹嫩葉后表現出食欲減退,排黑色稀糞等癥狀,直至食欲廢絕。
臨床檢查:病牛噯氣,食欲廢絕,胃腸蠕動音微弱,糞便附有黏液和血液,惡臭,呈紫褐色,無尿,會陰和肛門出現水腫,有波動感。
治療措施:①每頭灌服2%石灰水1 000 mL后,隨即灌服硫酸鎂800 g。②每頭用2 kg豆?jié){灌服。③對病重的5頭,采用靜脈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1 000 mL、5%碳酸氫鈉600 mL。
經過上述治療,3日后全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