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波+李候梅
摘要:對朔州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了介紹。
關鍵詞:朔州;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做法;成效
中圖分類號:S8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6-0061-01
朔州市是一個農業份額較大的城市,農業人口占總人口的70%以上。近年來,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把建設生態畜牧基地作為推進朔州市資源型城市轉型的基本方略。2014年全市畜牧業總收入達45億元,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達1 750元。全市奶牛存欄、鮮奶產量、農民人均牧業純收入、人均畜產品占有量四項指標連續五年均位居全省第一。近年來,朔州市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建設與防治并舉的原則,不斷加強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整體推進全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現將主要做法介紹如下。
1 強化領導,明確職責,在落實目標責任制上求突破
2005年率先制定出臺了“朔州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治責任制和行政責任追究制”,真正構建了政府負總責、部門保質量、財政保經費和各級各類人員任務明確、責任到人的防疫目標責任體系,為全市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建起了一套聯防聯控的責任和實施體系。
1.1 政府負總責
從市到縣都成立了防治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由政府主要領導擔任指揮長和領導組組長,畜牧、工商、公安、質檢、交通等部門共同參與,全面推行行政一把手負責制。每年市、縣、鄉三級政府簽定防疫工作目標責任狀,三級畜牧獸醫部門簽定防疫技術承包責任狀,都實行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的目標責任制。
1.2 部門保質量
為了保證防疫質量,畜牧部門明確了防疫工作所承擔的技術責任,制定出臺了各種重大動物疫病的技術操作規程,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嚴格實施基礎免疫、消毒滅源、抗體水平監測和疫情追蹤,確保免疫效果。
2 建設陣地,充實隊伍,在夯實防疫體系上求發展
近年來,朔州市不斷加強市、縣、鄉、村四級防疫體系,特別是下大功夫建設了基層防疫體系,徹底改變了過去辦公無場所、防疫無設備、檔案不健全的局面。
2.1 完善基礎設施,建立一流的防疫陣地
基層畜牧獸醫中心站處于防控最前沿,承擔著以防疫為主的多項服務任務。2007年全市建成基層畜牧獸醫中心站35個,總投資800多萬元,改革了原有的民營體制,全部為集體所有性質。而且首次實現了鄉鎮中心站建有實驗室,能夠開展常規化驗監測的目標。目前各基層畜牧獸醫中心站運轉良好,真正達到了站容整潔、功能齊全、制度規范、隊伍精干的標準。
2.2 充實力量,建立高素質的防疫隊伍
基層畜牧獸醫人員是整個防疫體系的基礎。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不斷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從2005年開始,全市新增基層畜牧獸醫人員110名,達到448名,新增村級防疫員420名,達到981名。標志著市、縣、鄉、村四級防疫隊伍的真正形成,成為保障全市畜牧業健康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3 完善制度,健全體制機制,在落實措施上求創新
近年來,朔州市制定出臺了多項管理制度,建立完善了激勵約束機制,做到了用責任來確保防疫措施的落實,用制度來確保重大動物疫情不發生,保證了防疫工作的順利開展。
3.1 實行了檔案管理制度
建設科學規范的畜禽免疫檔案,是有效監督防疫質量、確保防疫密度的重要措施。朔州市建立健全了市、縣、鄉三級化驗室監測制度檔案。內容涉4個大項47個具體項目,從采樣、送檢、檢測等每個環節都建立了嚴格的記錄備案,做到科學合理,有據可查。目前全市各級動物防疫檔案齊全,管理規范。
3.2 完善了防疫考核獎懲制度
在過去防疫工作檢查考核的基礎上,2014年又重新完善了“朔州市動物防疫百分考核辦法”。重點加大對抗體監測工作開展情況的考核力度,把分值由過去的20分提高為50分,從診斷液訂購、實驗室管理、檢測工作、免疫抗體水平高低等7個方面進行考核,有效提升了防控措施的落實。
4 強化措施,在重大動物疫病防控上求質量
幾年來,朔州市認真落實“加強領導、密切配合、依靠科學、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斷處置”24字方針,堅持以免為主、綜合防治,不斷加大防控工作力度。
4.1 做實基礎免疫
按照“應免盡免,不留空檔”的要求,對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等實施強有力的集中免疫,實行了“五統一”和“五不漏”,確保各項強制免疫密度都達100%的目標。
4.2 做大抗體檢測覆蓋面
對禽流感、口蹄疫、雞新城疫、豬瘟等疫病實行集中監測、日常監測、規模場定點監測和日常抽檢四項監測相結合。2014年全年共計抽測14 280份,監測面覆蓋913個村、224個規模養殖場,有效地防控了動物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