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瀟
摘要 對成縣近年來核桃產業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從產業發展形成共識、增強示范帶動能力、科技水平明顯提高、產業化體系初步形成、聯村聯戶促發展5個方面闡述了成縣在發展核桃產業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取得的成效,并據此提出今后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的對策,即制定全縣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總體規劃、落實3個轉變、盡快形成鄉土人才技術隊伍、加快核桃嫁接改良進程、壯大龍頭企業,以供參考。
關鍵詞 核桃產業;發展現狀;措施;成效;對策;甘肅成縣
中圖分類號 F326.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9-0101-01
1 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
成縣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屬秦嶺山脈徽成盆地,總面積1 780 km2,總人口26.1萬人。耕地面積2.77萬hm2,林地面積8.64萬hm2,全縣轄17個鄉鎮13個居委會,245個村,境內海拔高度為750~2 377 m,年日照時數1 624 h,年均降雨量 620.8 mm,無霜期200 d,四季分明,冷暖適宜,為南北過渡性暖溫帶半溫潤氣候區,光、熱、水、土、肥等自然條件都非常適宜于核桃生長。成縣核桃種植歷史悠久,分布廣泛,品質優良,是全國核桃主產區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縣已建成核桃基地3.33萬hm2,栽植核桃樹1 100萬株,結果樹400萬株,未結果幼樹逾700萬株,初步建成了中部川壩丘陵區核桃片帶,南北二山河谷區核桃片帶,西部干旱丘陵區核桃片帶,全縣實現了適宜區核桃全覆蓋的目標。全縣核桃堅果產量達到2.144萬t,產值達到4.288億元,農民人均核桃收入達到2 232元。先后建成核桃良種示范園1萬hm2,完成核桃高接換優逾1 000萬株,良種率達90%。
2 成縣核桃產業發展措施及成效
2.1 產業發展形成共識
通過廣泛深入的政策引導和強有力的工作措施,使廣大干部群眾從單一抓糧食生產迅速轉變到抓核桃產業上來,充分認識到核桃產業促進發家致富的積極作用。近年來,成縣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成縣,核桃大縣”的目標要求,堅持“特色做特,優勢做優”的發展思路,健全完善了核桃樹管理檔案,對全縣核桃樹實現了制度化管理[1-3]。此外,還成立了開發領導小組,實行縣級領導包抓和部門幫鄉駐村責任制,建立了科技培訓機制和資金保障機制,并把產業開發納入農村經濟目標管理責任書考核,使全縣上下高度重視,熱情高漲,全社會大辦狠抓核桃產業的工作格局已經形成[4]。
2.2 增強示范帶動能力
采取縣上投資和扶持大戶建園的方式,先后建成3.33 hm2以上核桃示范園1 000個、6.67 hm2以上500個、20 hm2以上120個、33.33 hm2以上15個。采用大戶自育和集中繁育相結合的方式,共培育66.67 hm2核桃良種苗木840萬株,其中培育優良品種嫁接苗440萬株,培育實生苗400萬株,出圃優質核桃苗木200萬株。其中,比較典型的有大路溝核桃科技示范園、陳院天梁農業生態示范園、陳院陳莊核桃密植采穗園、紅川丁家溝核桃示范園、城關南山核桃豐產示范園、店村柏柳優質核桃示范園、索池鄉李山核桃示范園等34個標準化核桃示范園,培育了一批核桃科技示范戶和技術能手,為全縣核桃產業發展樹立了不同的示范模式,輻射帶動全面發展。
2.3 科技水平明顯提高
先后從國內外引進83個核桃優良品種(如強特勒、陜核、元豐、清香、香玲等),建成213.33 hm2核桃良種采穗園,品種科技示范園40 hm2,高接換優示范點150個966.67 hm2。邀請專家對核桃品種進行選優評定,確定了香玲、中林5號、中林1 號等7個主栽品種和強特勒、清香等5個搭配品種;同時自選課題,選育出了2個優良核桃品種隴南15號和755。全面落實科技特派員制度,每年堅持開展大規模農民技術培訓活動,組織開展核桃樹綜合管理活動,大力推廣普及和落實核桃樹綜合管理“十項”技術,促進了核桃生產質量和效益的提升[5]。
2.4 產業化體系初步形成
一是大辦加工龍頭企業。按照“三到戶”工程要求,建成以隴南市華龍恒業農產品加工有限公司為主的核桃加工企業3個,生產核桃仁5種9個系列產品,核桃堅果3種6個系列產品,精煉核桃油1種,年加工核桃達4 500 t。二是組建市場營銷網絡。建成集核桃交易、商品會展、商務洽談、產品加工于一體的小川營銷中心,建立和規范了縣、鄉、村級核桃協會。三是狠抓注冊認證工作。完成了核桃有機食品認證、原產地地理標識產品認證和成縣核桃產品商標注冊,有力提升了成縣核桃的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6]。四是打造成縣核桃品牌。圍繞打造“成縣核桃”品牌的目標,積極參加省內外重大節會,全面推介成縣核桃產品,提高成縣核桃知名度。
2.5 聯村聯戶促發展
成縣將核桃產業作為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和“聯村聯戶、為民富民”的主要內容,采取更加有力的舉措,全力加快核桃產業提質增效[7-8]。研究制定了《成縣核桃樹高接換優實施方案》和《成縣核桃樹綜合管理考核辦法》,向全縣幫扶干部印發《核桃樹常年綜合管理技術月歷》手冊1萬份,向農戶印發《核桃樹常年綜合管理技術要點》掛圖5萬份,累計培訓農民4.5萬人次,指導群眾按季節、有重點、常年性地開展核桃樹綜合管理活動,形成了全民齊抓共管核桃樹產業的良好局面。
3 發展對策
近年來,雖然成縣核桃產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建設核桃強縣的目標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建議今后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3.1 以變大為強為目標,制定核桃產業提質增效總體規劃
針對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以嫁接改良、綜合管理、技術培訓為重點內容,明確階段性工作任務,加快推進核桃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3.2 以綜合管理為核心,落實3個轉變
全面落實“由行政推動向群眾自發轉變,由粗放型管理向科技型、精細化管理轉變,由分散型管理向集中連片管理轉變”,繼續推進核桃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充分發揮群眾的主體作用,引導群眾自覺落實綜合管理各項措施,促進核桃增產、農民增收。
3.3 以科技培訓為重點,盡快形成鄉土人才技術隊伍
完善科技培訓機制,整合部門技術力量,采取各種有效方式,重點培養嫁接、管理技術人才,在每個村組建1支20~30人的核桃技術隊伍,更好地服務于當地核桃產業發展。
3.4 以聯村聯戶為契機,加快核桃嫁接改良進程
督促各幫扶單位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爭3年內全面完成1 100萬株的提質增效任務。
3.5 以項目建設為引領,壯大龍頭企業
在產品加工增值上下功夫。繼續加大企業扶持力度,積極引進先進的生產加工設備,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品加工增值能力,規范市場營銷,增加經濟效益。
4 參考文獻
[1] 王保平,賀渙文.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現代農業科技,2015(7):109.
[2] 楊永平.甘肅成縣核桃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3(4):36-37.
[3] 張艷霞,史雯霞.成縣發展核桃產業應采取的對策[J].甘肅林業,2013(4):21.
[4] 王芳,薛小平,劉寶峰,等.尊重規律 擴大基地 強化科技 壯大龍頭 健全市場 打造品牌 提質增效[N].隴南日報,2009-09-04(2).
[5] 賀朝舉,燕海潮.打造中國核桃第一縣[N].隴南日報,2007-09-25(1).
[6] 張增祥,白楊,胡繼周.成縣 沖刺隴上核桃第一縣[N].甘肅經濟日報,2009-04-28(4).
[7] 張曉敏.成縣核桃產業開發情況[EB/OL].(2007-09-05)[2016-08-15].http://ln.gansudaily.com.cn/system/2007/09/05/010461019.shtml.
[8] 李曼菲.成縣核桃產業發展狀況分析與戰略制定[J].經濟研究導刊,2015(21):56-58.
現代農業科技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