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紅梅
摘要 果樹生長發育是多種因素協調平衡的結果,包括果樹與環境的協調,果樹各器官間的協調和內部營養物質的協調等。分析了果樹生長發育與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及營養協調的關系,旨在通過改善果樹生長的環境條件,實現高產、優質、高效益的生產目標。
關鍵詞 果樹;生長發育;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營養協調;影響
中圖分類號 S6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19-0099-02
果樹與生態環境是一個互為因果、協調發展的統一體。果樹生長發育與很多因素有關,很多果樹專家和一些有經驗的果農通過試驗即可發現環境決定果樹生長發育,影響果樹的產量和品質,人為地改變果樹生長的外界環境條件,就能改變和控制果樹的生長發育過程。當外界環境改善有利于果樹生長時,就能提高果實的產量和質量。果樹的生態環境條件是指果樹生存地點周圍空間一切因素的總和。它包括氣候條件、土壤條件、地形條件、生物條件等。其中,溫度、光照、水分、土壤、空氣等是直接生態因子;風、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則是間接生態因子。筆者主要針對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營養條件等對果樹生長發育的生態環境條件進行探討。
1 氣候條件
1.1 溫度
溫度決定果樹的分布,影響果樹生長發育,是果樹生命活動的必要因素之一。對果樹分布、生長和結果起決定性作用的主要是年平均溫度、生長期積溫和冬季最低溫度等。溫度條件包括氣溫、水溫及土壤溫度。溫度過高或過低,果樹新陳代謝的酶的活性受到影響,果樹的新陳代謝過程隨之降低。果樹只有生長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才有利于其快速生長發育。
經過筆者多年的調研及當地果園果農的試驗證明,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將規格大小相同的油桃樹苗在同一時間種植,一批栽在塑料大棚內,另一批栽在大棚外,2~3年后生長發育就出現了明顯的不同,栽在大棚內的油桃樹苗在溫度較高的環境下生長,生長發育比棚外的快,結果早于棚外的油桃樹。
1.2 水分
在果樹生長過程中,水是果樹生存的重要生態因素。果樹樹體的50%~80%由水組成。水是果樹生命活動的原料和重要介質,參與果樹的各種生理活動。水可以調節樹體溫度,避免或減輕災害。水對土壤中礦物質的溶解和促進根系吸收利用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果樹對水分的需求具有一定規律:一是不同樹種的生理代謝特點不同,其需水量存在差異,一般果樹每生產1 kg光合產物需消耗水分300~800 kg。二是果樹在年周期的不同階段對水分的需求不同,一般生長期大量需水,休眠期需水少;在生長期中,前期需水多,后期較少。具體要求:萌芽期要求水分充足;花期要求空氣及土壤水分適宜;新梢旺長期為需水臨界期;花芽分化期需水相對較少;果實成熟期至落葉前水分不宜過多;冬季需水相對較少,但缺水易造成凍害和抽條[1-2]。
生產上可通過多種途徑協調果樹與水分之間的關系,如北方果樹采取節水灌溉、適地栽樹、合理修剪等。
1.3 光照
光照通過影響光合作用及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而成為果樹的主要生存因素。光照強度、光譜成分、日照長度是衡量光照狀況的重要指標[3]。
光照強度是單位面積內的光通量,隨緯度、海拔、季節、天氣及樹冠中位置而變化。在一定范圍光照強度與光合作用呈正比。一般情況下,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當光合作用達到上限值時,增加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不大。通常,增加光照強度有利于果實的成熟及使水果糖分含量增加、色素等外觀品質充分形成等。
光譜成分對果樹光合作用有較大的影響。直射光的強度大,而漫射光含有50%~60%植物所需要的紅、黃色光,幾乎全部可被利用;上光和前光是太陽從空中直接照射到樹冠上方和側方的直射光和漫射光,是果樹接受的主要光源。下光和后光是地面及樹后物體反射到樹冠下部和后部的漫射光。光譜成分對果樹的均衡發育和協調結果有重要意義。
果樹與光照的協調可從兩方面進行:一是根據環境選擇果樹,因為不同種果樹對光照的適應性不同。二是果樹在栽種過程中,創造適宜的光照條件滿足果樹生長發育。生產上通過樹形修剪使果樹樹冠的通風透光性極好,這樣就能有效提高果樹葉片的光合效能,因此果樹果實品質及外觀著色也好。
2 土壤條件
土壤是果樹生產的基礎,良好的土壤能滿足果樹對水、肥、氣、熱的要求。土壤厚度、質地、酸堿度、含鹽量等都對果樹生長與結果有著重要作用。
2.1 土壤的物理條件
土壤的物理條件是指土壤顆粒的大小及土壤顆粒的排列方式,其對果樹根系的自由生長影響較大。適合果樹生長的土壤條件是團粒結構,土層厚度60~100 cm以上,且無不良層次結構;土壤質地以壤質土較為理想,特點是通透性、保水保肥性強,養分含量高,有機質分解快。土壤含水量以田間持水量的60%~80%適合果樹生長,同時要有良好的通氣性。當土壤通氣性不好時,不僅會影響果樹生長新的根,對果樹與外界的交換作用也有不利,最終阻礙果樹的健康生長。
2.2 土壤酸堿度
作為土壤重要的化學性質之一,土壤酸堿度對土壤養分的有效性有重要影響。一般最利于果樹生長的土壤酸堿度為pH值6~7。大多數果樹適合在中性及微酸性土壤中生長,但不同品種的果樹要求土壤的酸堿度也有所不同。土壤酸堿度還通過影響微生物的活動而對果樹的生長造成影響,因此在果樹栽培中也要考慮對土壤酸堿度的要求條件。
2.3 土壤有機質
土壤有機質包括腐殖質及非腐殖質兩大類,其中,腐殖質占土壤有機質的85%~90%。腐殖質是果樹營養的重要碳源和氮源,土壤中99%以上的氮素是以腐殖質的形式存在的。同時,腐殖質也是果樹所需各種礦物質營養的重要來源,同時其可與各種微量元素形成絡合物,增加微量元素的有效性。
2.4 土壤礦質元素
果樹生長過程中可從土壤中攝取13種礦質元素,其中大量元素7種(氮、磷、鉀、硫、鈣、鎂、鈦)、微量元素6種(錳、鋅、銅、鉬、硼和氯)。土壤中的礦物質和有機質的分解是果樹所需無機元素的來源,果樹在含有適當比例的礦質元素的土壤上才能生長良好,因此通過合理施肥改善土壤的營養狀況是提高植物(果樹)產量的重要措施。生產上協調果樹與土壤的關系主要通過砧木選擇、改良土壤、增施有機肥等措施完成[4-6]。
3 營養協調
3.1 果樹營養的動態平衡
果樹營養在年生長周期中處于動態平衡狀態,果樹生產上協調養分動態平衡的手段是通過春季綜合管理,特別是保證肥水供應以加快擴大型代謝,形成大量高質量枝葉;采用夏季修剪、化控技術抑制過量生長,減少消耗,提高全樹營養制造能力;通過合理留果、防治病蟲害及控制后期徒長,保持貯藏型代謝的強度和持續時間,提高營養積累水平。
3.2 營養分配的協調
在營養物質總量一定的條件下,果樹生長結果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營養物質的分配和運轉。而營養物質的分配具有就近供應、集中使用的特點。果樹生產的許多技術措施包括器官協調,實質上是營養協調。例如,環剝可提高剝口以上營養供應水平,達到成花、保果的目地。夏季抑制新梢旺長有利于同化產物更多地流向果實,使果實發育成為主要營養中心。
4 參考文獻
[1] 劉正杰,史常麗,郭娟.果樹產量品質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2013(3):70.
[2] 張洪勝,陳浪波,慈志娟.影響果樹根系生長和吸收活動的內外因素淺析[J].煙臺果樹,2013(2):3-5.
[3] 楊濤.淺析氣象因素對果樹的影響及氣象災害防御對策[J].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2011(6):112-113.
[4] 王立娜.影響果樹發展的十個因素[J].河北果樹,2015(4):40-41.
[5] 黨同洋.影響果樹吸收無機養分的環境因素[J].吉林農業,2008(3):28.
[6] 黨同洋.影響果樹吸收無機養分的環境因素[J].煙臺果樹,2008(2):52-53.
現代農業科技2016年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