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彬
摘要:雞呼吸道病仍是目前危害養雞業最嚴重的一類疾病之一。就6種常見的雞呼吸道疾病的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變特征及診斷方法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相應的防治措施。
關鍵詞:雞;呼吸道疾病;鑒別診斷;防制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5)06-0044-02
雞的呼吸道疾病在養雞生產中是不容忽視的一類疾病,各種日齡的雞均可感染,發病率高而且容易引起多種疾病的繼發感染,可使雛雞生長發育遲緩,成年雞產蛋下降,嚴重者會導致各種日齡的雞只死亡。雞的主要呼吸道疾病有慢性呼吸道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曲霉菌病、雞傳染性鼻炎、雞傳染性喉氣管炎、黏膜型雞痘等。根據多年的臨床實踐,對上述6種常見的雞呼吸道傳染病從病原、流行特點、臨床癥狀、病變特征、實驗室診斷和防治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供廣大養殖戶參考。
1 慢性呼吸道病
雞慢性呼吸道病是由敗血霉形體感染引起發病的,其臨床特征為咳嗽、流鼻液和呼吸道啰音。
(1)病原.敗血型霉形體是一種很小的原核生物,無細胞壁,姬姆薩染色著色良好,革蘭氏染色為弱陰性,需氧和兼性厭氧,有血凝性。
(2)流行特點。該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深秋與冬季多發。各種年齡雞均可感染,4~8周齡雛雞最敏感。
(3)臨床癥狀。鼻流黏性或漿性液體,有喘鳴音。眼瞼腫脹,分泌物封眼,雞體消瘦。
(4)病變特征。鼻黏膜增厚,有干酪樣物。眼結膜發炎,竇內充血、水腫,,有滲出物。氣囊增厚,有干酪樣物。敗血型霉形體伴有肝周炎、腹膜炎。
(5)實驗室診斷。可采用全血平板凝集反應,血凝抑制試驗,分離培養霉形體。
(6)防治方法。雞群中只有少數雞只發病,并沒有流行擴散的趨勢時,可選用卡他霉素(成年雞每日肌注2萬U)、鏈霉素(成年雞每日肌注20萬U),早晚各注射1次,連用3 d,一般可消除癥狀。雞群發病后,引起發病的誘因不能在短期內消除,又有繼續蔓延趨勢時,可在飲水中投喂泰樂菌素或強力霉素(治療量),或用支原凈、紅霉素拌料。盡量減少應激,一旦出現應激應及時給予適當藥物和維生素,以改善雞體抵抗力。
2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是由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呼吸道傳染病。
(1)病原。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屬于冠狀病毒屬的一個代表種,主要存在于病雞的呼吸道和肺中,對乙醚、溫熱及一般消毒劑敏感。
(2)流行特點。該病僅發生于雞,任何年齡均可發病,雛雞死亡率較高。
(3)臨床癥狀。自然感染病雞突然發生呼吸道癥狀,表現呼吸困難,有啰音,流鼻液。產蛋雞群發病后出現產蛋率下降,產畸形蛋、軟蛋、沙皮蛋,蛋清稀薄,蛋清與蛋黃分離。
(4)病變特征。鼻、氣管中下部有出血性炎癥,氣管、支氣管發生漿液性卡他性炎癥,肺水腫,氣囊炎。產蛋雞卵泡充血、出血、變形,腹中有液狀卵黃。腎型傳支伴有腎腫大,尿酸鹽沉積。
(5)實驗室診斷。可采用中和試驗,分離病毒。
(6)防治方法。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預防,是控制該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在7~10日齡用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苗滴鼻或用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苗H120與新城疫Ⅱ系苗混合飲水,35日齡再用傳染性支氣管炎弱毒苗H52加強免疫,對該病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3 曲霉菌病
曲霉菌病為禽類、哺乳動物和人的一種曲霉菌感染性疾病。雞感染后特點是在組織器官中形成肉芽腫,主要是肺和氣囊的炎癥和產生大小不一的結節。
(1)病原。引發該病的病原屬于曲霉菌屬,依次為煙曲霉菌和黃曲霉菌等。
(2)流行特點。禽類如雞、火雞、鴨、鵝和鴿等均有易感性,雛雞尤其敏感,成年雞散發,呈慢性經過。
(3)臨床癥狀。潛伏期2~7 d,病雞表現精神萎糜,急性者呼吸困難,鼻、眼發炎,肉垂發紺。慢性感染多見于成雞,主要表現發育不良。
(4)病變特征。肺和氣囊有黃白色粟粒狀小結節,有的病例氣管內也有小結節,氣管無炎癥。
(5)實驗室診斷。取霉斑結節壓片鏡檢發現曲霉菌即可診斷。
(6)防治方法。不使用發霉的墊料和飼料是預防曲霉菌病的主要措施。育雛室應注意通風換氣,保持室內干燥、清潔。如墊料發霉應及時更換,也可用0.5%過氧乙酸帶雞消毒。內服制霉菌素:每100只雞用50萬U的制霉菌素拌入少量的飼料中飼喂,每日2次,連喂5 d。在飼料中加喂維生素C粉,每100 kg飼料加維生素C 100 g。
4 雞傳染性鼻炎
傳染性鼻炎是由雞副嗜血桿菌引進的雞的急性呼吸系統傳染病。
(1)病原。雞副嗜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小球桿菌。該菌兼性厭氧,分A、B、C三個血清型。該菌抵抗力較弱,對氯霉素等抗菌素敏感。
(2)流行特點。病雞和帶菌雞是主要傳染源,主要通過飛沫和塵埃經呼吸道傳播。該病多發生于秋冬和早春寒冷季節,育成雞和產蛋雞易感染,呈急性經過,無繼發感染時死亡率不高。
(3)臨床癥狀。潛伏期短是鼻炎的一個特征,自然感染為1~3 d。病雞表現打噴嚏,流鼻液,顏面浮腫,眼瞼和肉髯水腫,眼結膜充血發炎。
(4)病理特征。主要病變為鼻腔和竇黏膜呈急性卡他性炎。鼻腔和鼻竇充血,腫脹,有黏液及膿性分泌物,眼結膜囊內有干酪物,喉及氣管一般無炎癥。
(5)實驗室診斷。采用凝集試驗,分離培養嗜血桿菌。
(6)防治方法。磺胺二甲基嘧啶,按0.2%比例拌入飼料中喂服,連用3~4 d。鏈霉素,每只雞肌肉注射100~200 mg,每天1次,連用3 d。土霉素,按0.2%比例混入飼料內,連喂3~4 d。在治療同時,結合外科療法效果更好,如病雞只表現鼻炎和眼炎時,可用2%的硼酸水清洗;如竇腔內蓄積有豆腐渣樣凝固物時,應以手術刀切開,用鑷子夾出全部凝固物,以硼酸水沖洗后,滴入青霉素眼藥水。
5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是由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1)病原。雞傳染性喉氣管炎病毒屬于皰疹病毒科,主要寄存于病雞的氣管組織及其滲出液中,對外界抵抗力較弱。
(2)流行特點。該病主要侵害雞,無品種差異,任何年齡均可發病,成年雞發病率較高。病雞和康復后的帶毒雞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經呼吸道和眼內傳染。
(3)臨床癥狀。病雞表現呼吸困難,嚴重病例呼吸時抬頭伸頸,發出響亮的喘鳴聲,咳嗽或甩頭,甩出帶血黏液。檢查口腔時可見喉裂處有干酪性栓塞。產蛋雞群發病后出現產蛋下降。
(4)病變特征。主要病理變化在喉頭和氣管。喉頭出血,喉裂處有干酪物栓子堵塞,氣管上1/3氣管環嚴重充血、出血。氣管內有血樣滲出物,有時有偽膜,偽膜易剝離。
(5)實驗室診斷。可采用瓊脂擴散試驗、中和試驗,核內有包涵體,可分離出病毒。
(6)防治方法。發病早期,緊急接種傳染性喉氣管炎疫苗,同時飼料中添加強力霉素(萬分之五)或紅霉素(1‰)或泰樂菌素(萬分之五)進行治療。發病中后期用氨茶堿(萬分之二)拌料,強力霉素(萬分之五)拌料4 d;同時每只雞3萬~5萬U的青霉素、鏈霉素飲水。對呼吸困難的雞用氫化可的松和青霉素、鏈霉素混合噴喉,以緩解呼吸道癥狀,能降低死亡率。
6 黏膜型雞痘
黏膜性雞痘是由雞痘病毒感染引起的、以黏膜病變為主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其特征為食道出現類白喉樣假膜或增生性病變。
(1)病原。禽痘病毒屬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屬,主要寄存于病雞的皮膚、毛囊和黏膜的上皮細胞。
(2)流行特點。該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脫落和碎散的痘痂是病毒散布的主要形式。蚊子是主要的傳播媒介。各種年齡雞均可感染,雛雞發病率和死亡率均較高,多數病例伴發皮膚型雞痘。
(3)臨床癥狀。口腔、咽喉黏膜處出現壞死性痘癍,喉裂處被干酪樣物堵塞,呼吸及吞咽困難。
(4)病變特征。發病初期,喉和氣管黏膜見有濕潤隆起,病程稍長,形成干酪樣假膜。假膜不易剝離,強行剝離后有癍痕。
(5)防治方法。雞痘疫苗免疫接種是預防雞痘最好的方法:用雞痘鵪鶉化弱毒疫苗在雞翅(翅根與翅中連接處)內側無毛、無血管的翼膜三角區刺種。7~10月份進的雞要將首免提前到10~15日齡,二免在100日齡左右;其他月份進的雞首免在30~35日齡,二免在100~120日齡。發病初期飲服1‰紫藥水3~5 d;白喉可用鑷子將口腔內假膜剝掉,用0.02%高錳酸鉀水洗后,涂上碘甘油(碘化鉀10 g+碘片5 g+甘油20 mL+蒸餾水至1 000 mL),每天1~2次,連用3~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