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縣地處江西省西南部、羅霄山脈南段東麓,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時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國家羅霄山脈特殊困難地區連片開發縣,贛南等原中央蘇區縣,總人口58萬,國土面積3144平方公里,其中80%是山地,耕地僅占8.3%,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之稱,是一個人多山多耕地少、地質災害頻發的老區特困縣。目前全縣仍有貧困人口10萬人,貧困發生率達20.4%。
為深入推進移民扶貧工作,近年來,遂川縣結合縣情,把移民扶貧工作放在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民生工程來思考、決策和落實。2014年江西省下達遂川縣移民計劃3435人,其中進園2000人,實際完成803戶3436人,其中進園634戶2712人,鄉村安置169戶724人;兩年共計進園1089戶4634人,超過計劃19%。主要做法是:
一、做到四個強化,確保山區群眾搬得出
1、強化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移民扶貧工作,一直把它作為“一把手”工程、頭號民生工程來抓,并打造成遂川縣的一大品牌。縣委書記親自掛帥移民進園工作領導小組組長,親自擔任縣移民搬遷扶貧試驗區工程建設總指揮,并實行縣、鄉、村黨政一把手工作責任制,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縣委、縣政府研究制定了《遂川縣2014年移民搬遷扶貧工作方案》,對全縣各鄉鎮下達了移民搬遷任務,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評進行考核。2014年,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對遂川縣移民搬遷扶貧試驗區建設進行了四次調度,移民進園領導小組和指揮部進行了十多次調度,研究解決了一系列困難和問題。
2、強化政策宣傳。在宣傳發動上做到“四到戶”,即工作人員上門到戶,宣傳資料發放到戶,政策規定宣講到戶,群眾疑慮解答到戶。堅持縣鄉兩級政府是移民搬遷工作責任主體,移民群眾是受益主體,在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下,有計劃地對貧困地區尤其是邊遠高寒山區和地質災害隱患區的群眾實施移民搬遷,不搞行政命令。
3、強化移民核查。組織機關干部進行實地調查、入戶核查,做到“三個不放松”:堅持移民條件不放松。繼續按照移民要求,將最偏遠、最艱苦、最貧窮的深山區列為重點搬遷范圍;堅持整體搬遷不放松。老點能實現整體搬遷的優先列為移民對象,新點一定要達到整體搬遷;堅持集中安置不放松。凡是集中安置達不到90%的,直接核減和調整移民計劃。
4、強化讓利于民。縣里主動調整規劃,提供園區最好土地,建設移民安置房,在保證移民享受原有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出臺了40條移民進園優惠政策,從整體搬遷、資金扶助、行政管理、房產證辦理、土地和山林流轉、社會保障、就業扶持和金融服務等八大方面進行扶持。
二、建設“夢想家園”,確保山區群眾穩得住
1.拿出“黃金地段”建設移民房。遂川縣的移民搬遷扶貧試驗區建在縣工業園區,該區位于遂川縣東部,距縣城12公里、贛粵高速公路4公里,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地段,也是縣城區域發展規劃的第二城區。各鄉鎮的圩鎮也拿出最佳地塊供移民安置,移民戶大多居住在圩鎮商貿區、主道旁。
2.成功將移民試驗區列為省重大項目。為加速推進項目建設,遂川縣積極爭取上級支持,歷經征地、拆遷、規劃、設計、可研、能評、環評、用地報批、申請省發改委立項等,終于獲得省委、省政府支持,遂川縣移民搬遷扶貧試驗區成為全省第一個列為省重大項目的移民進城進園項目。該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009.68畝,安置移民5000戶20000人,總投資達11.82億元。
3.點內建設實現“五通四化”。聘請江西同濟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對移民試驗區硬化綠化亮化等工程進行規劃設計,點內規劃了十多米寬的主干道,綠化率將達35%,容積率達1.12,移民試驗區將成為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鄉鎮移民安置點也全部加強了基礎設施建,實現了“五通四化”,即:通自來水、通電、通水泥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路面硬化、路燈亮化、造林綠化和環境美化,把移民小區建設成了新農村,令周邊居民羨慕不已。
4.外部配套實現“功能齊全、生活便利”。啟動了九年一貫制學校、幼兒園、職業學校、派出所、商貿市場等配套設施建設,設立了銀行網點、醫院、郵政、電信等設施正在進行建筑規劃設計。配套設施建成后,移民各種生活需求均可滿足,可形成“五分鐘經濟生活圈”,真正實現“五個不出小區”,即:小孩讀書不出小區,小病醫療不出小區,基本購物不出小區,娛樂休閑不出小區,就業務工不出小區。
5.小區管理實行“村民自治”。根據移民安置規模的大小,將試驗區劃分為若干社區,每個社區都成立移民社區黨支部和社區居委會,實行村民自治管理。通過公選的方式選任社區干部,由移民自己選出當家人,并設立等5個工作服務站,建立系列規章制度,讓移民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對人數較少的鄉鎮集中安置點,成立移民村落社區和納入所在村組管理,由村委會、村民小組積極主動為移民提供幫助。
三、加強政策扶持,確保山區群眾富得起
1.培訓扶持。充分利用“陽光工程”、“雨露計劃”和實用技能培訓等載體,圍繞縣內特色產業和移民務工所需的技能,組織移民戶參加培訓,鼓勵試驗區移民戶就讀縣內外中、高等職業學校,學得一技之長。
2.就業扶持。縣就業局每年組織一次移民戶就業招聘會,園區衛生保潔、綠化養護、門衛保安、搬運等公益性就業崗位,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移民戶就業,確保有就業需求和就業能力的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移民在園區企業創業的,優先享受縣財政租賃補貼和就業局小額信貸。
3.部門扶持。全面落實移民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工作責任,切實為移民搬遷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各種優質服務。新村辦把移民安置點列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資金支持交通、水利部門為移民集中安置點建設公路和橋梁,修筑河堤;民政部門將特困移民戶納入低保。
4.干部幫扶。堅持開展科級干部“1+2”幫扶活動,即在幫扶1戶貧困戶的基礎上,再幫扶1戶移民戶。幫扶干部不僅在經濟上給予移民戶一定的扶持,更主要的是引導貧困移民戶樹立脫貧信心,為其在發展種、養、加工業和務工創業等方面提供指導和幫助,促其早日脫貧致富。
[作者簡介]
郭小華,遂川縣扶貧和移民辦。
■責任編輯:邵猷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