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彥青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城關鎮第一中心學區北關小學
利用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宋彥青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城關鎮第一中心學區北關小學
創設數學教學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幫助學生將生活實際與數學學習聯系在一起,激發其理解抽象與具體關系的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數學。老師作為教育實施者要幫助學生在數學情境學習中,掌握學習主動權,在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產生快樂、滿足、自信的情緒,從而高效地增強學習興趣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情境設計;提高興趣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何在新課程環境下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高效教學,成為了現在小學教育探索的一個新方向。《數學課程標準》提出“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建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能讓學生在觀察、交流、反思等生活環境活動中逐步體會教學知識的產生、形成和發展過程。而當前,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無效和低效的情境,對教學效益的發揮難以提高。因此,開展創設有效情境的研究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改善教學方式。本文則旨在創建有效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全面清新的信息,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在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有效發揮其主動性,幫助學生主動投入到數學學習過程中,使教學活動對學生始終有一種吸引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益。
在小學數學教育中,學生興趣是最重要的一點。教師在每堂課中都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設法把枯燥的數字、符號以及抽象的概念變成形象的、愉悅性的教材。在課程開始的時候為學生創設最佳教學情境,能大大地激發其興趣,啟動其思維。為此,我們要求教師利用聽音樂、猜謎語、做游戲和講故事等方法,創設學習情境。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教師可以從一個故事開始,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小和尚在講故事,講的是什么?從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廟,廟里有個小和尚在講故事,講的是什么?……這樣就能讓學生發現其中的規律并接著故事找到興趣,積極投入到學習中,激發了學生對探索知識的欲望。
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要善于創設和諧的情境,幫助學生保持興奮和求知進取的狀態,誘發學生興趣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到探索新知識的學習中。如在教學“年、月、日”的概念時,我們老師可以設計一個情境為“有個小朋友已經10歲了,才剛剛過了5個生日,你們知道為什么嗎?如果不知道,那么你們今天學了‘年、月、日’這一節,你們就明白了。”這時候,學生都會很好奇,為什么自己過一歲就一個生日而小朋友長了10歲才過了5個生日?事情與他們理解的有點出入,于是這個故事就引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和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就會主動得想了解信息弄清楚究竟是怎么回事,內心產生了一種自覺學習的積極動機,你們教師在教學中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發覺教材本身全面的信息因素,充分利用教學和知識的魅力,為學生創設發現和探索的學習情境,使他們在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創新能力。例如,在跟學生講解“梯形面積的計算”時,教師可以先提問,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身邊的工具探索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提示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習工具,通過剪、拼的方法,把梯形轉化成為可以利用學過的公式計算出的各種圖形組合體,學生們在充分思考和研究并得到老師的提醒后,學生分成的小組可以得出幾種方法:用兩個完全的梯形拼湊成一個四邊形;沿等腰梯形的對稱軸剪開拼成一個長方形;沿梯形的一條對角線剪開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沿梯形上底的兩個角向底邊作兩條高,將其分為一個長方形和兩個三角形;把直角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或一個長方形和三角形;在梯形的下底重點向上底的兩個角連接,分解成三個三角形。這么多的方法,都是通過學生不斷的探索發現的,方法之多也出乎了意料,老師也深深地體會到只要在教學中善于創設探究情境,讓學生手鬧并用,那么學生在獲取知識過程中,將真正成為再創造的過程,在這種再創造的活動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會得到不斷增強。
數學源于生活,在課堂后,教師可以創設教學大課堂情境,鼓勵并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學習“統計”的概念之后,教師可以把統計班內人數、學生刊物數量及參加運動會各項比賽人數情況交給學生去統計,而老師在一旁指引。這些廣泛而是用的實踐活動,不僅能讓學生樂此不疲,更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數學本身的魅力。現代認知心理學認為,表象不但可以儲存,而且可以對儲存的表象痕跡(信息)進行加工改組,形成新的表象,即想象表象,它也是進行形象思維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師要善于創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大課堂情境,如圖示情境、語言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探索的欲望,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在豐富的生活情境中學習數學,更加符合小學教學認知規律,教學過程中能更加輕松、活躍并高效地學習數學。新課程理念中強調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并非讓數學課脫離情境,遠離兒童生活,而是從特定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引發學生的興趣。讓孩子在新課程的環境下更好地吸收知識,更高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