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毅
高校是培養社會高等人才的主要陣地,隨著我國廣播影視事業的不斷發展,社會對廣播影視編導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斷增長,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要提高廣播影視編導專業主要課程《影視導演基礎》的教學質量,有效提升學生專業素質能力,為社會培養、輸送廣播影視編導專業高等人才。
《影視導演基礎》并不是一門傳統的高校課程,它在高校中的教學實踐還不長,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等都有待完善,所以客觀來講,在當前高校《影視導演基礎》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著《影視導演基礎》教學質量的提高。
在高校廣播影視編導專業的課程體系當中,《影視導演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它對學生編導專業素質能力的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改進教學措施,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成才、就業以及職業道路中的成長來說,都具有非常大的推動作用。但《影視導演基礎》課程對學生的自主性及綜合知識素養都有很高的要求,當前高校廣播影視編導專業學生多數是通過藝考這一途徑來到高校的,雖然學生的創造性比較強,但是相對普通學生來說,其綜合知識素養比較欠缺,學習的自主性不強,情緒波動比較明顯,對外在激勵的要求比較高。在給予一定的外部激勵時,學生精神面貌良好,一旦外部激勵條件消失,學生往往就表現得萎靡不振。[1]
影視事業始終在不停地發展,教學觀念也必須要不斷更新,這樣才能使教學符合時代所需,促進學生專業能力提升。但從廣播影視編導專業的師資情況來看,除了老牌的藝術類院校以及傳統的優勢綜合大學之外,編導專業的師資存在種種問題。最典型的就是,教師多數從其他專業轉行而來,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喜歡用原有的教學經驗應對新的問題,使得教師教學在觀念方法等方面無法適應新的專業的教學要求。[2]
《影視導演基礎》課程的實踐教學,在操作上存在明顯的零散化特征,教師對學生的實踐往往沒有明確的定位及內在的對課程的深層架構,學生的實踐內容比較散亂,實踐樣式五花八門,缺乏系統性。學生的實踐沒有明確的實踐目的,學生的多次實踐也無法形成一個綜合實踐體系,從而無法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從當前廣播影視編導專業學生《影視導演基礎》的實踐作品來看,其作品基本上都是在校園內拍攝完成的,這就影響了學生專業能力的有效提升。雖然在高校內進行《影視導演基礎》作品創作與實踐,能夠很好的控制成本,也能夠找到豐富的場地、人員、道具等所必須的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真實的校園生活,但是卻與現實社會出現了脫節的情況,從作品成果來看不能滿足社會的主流需求。
目前我國廣播影視事業的發展急需人才,作為培養社會高等人才主要陣地的高校,應當改進《影視導演基礎》教學措施,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廣播影視編導專業學生的專業素質能力,為社會培養、輸送廣播影視編導專業高等人才。
在理論教學方面,應樹立問題引導、教學互動、致力于提高學生學習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理念,并貫徹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影視導演基礎》課程的理論教學主要集中在兩個模塊,第一個模塊為影視導演的工作環節與流程,是對學生的導演工作內容教學。第二個模塊為影視導演的導演構思,是對導演工作及導演意識的教育。為了配合《影視導演基礎》實踐教學的需要,兩個模塊的教學應穿插進行。
《影視導演基礎》是以實踐為主的學科,必須要通過有效的實踐教學,才能真正意義上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的專業素質和能力。理論和實踐都具有非常強的系統性、流程性特點,尤其是在實踐教學過程當中,為了讓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到鍛煉,教師必須要提前組織、引導規劃設計好實踐的內容、流程與構架,確保學生的實踐學習可以系統性的推進。例如導演闡釋寫作、分鏡頭劇本寫作、短篇劇本寫作、長鏡頭實驗、場面調度實驗、人物出場短作業、武打動作片短作業、十分鐘仿拍等等,這些都是學生必須要實踐操作的內容。[3]
在實踐的具體操作與組織形式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進行組合,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分組,確保每個小組的能力水平均等。讓小組中的成員既能夠完成個人操作實踐,也能夠完成團隊操作實踐,這能夠讓學生體驗到真實的影視導演工作情境,非常有利益于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提升。
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是了解學生學習進展情況的關鍵途徑,通過教學評價首先能夠幫助學生查找出學習中存在的不足,為其今后的學習與提升找準方向,其次是能夠體現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進步與成效,這能夠帶給學生極大的激勵作用,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學習。但傳統的評價方式過于簡單、片面,不能夠很好地體現出學生的進步,尤其是對于《影視導演基礎》這種操作性非常強的學科而言,傳統的評價方式更難發揮出實效。
在《影視導演基礎》的評價方面,應當在傳統教學評價方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評價覆蓋面,優化評價機制。例如,不僅要對學生的理論學習成績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學習態度進行評價,尤其是在實踐作品的評價方面,更要突出廣播影視的現實特點。學校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導演作品競賽,以競賽活動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這既能夠促進學生參與,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更能夠激發出學生的創新精神,競賽活動盡可能的仿真,由教師和學生一同組成的評委組對作品進行打分,然后舉行頒獎儀式,以作為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評價。
讓學生僅在校園中取材進行《影視導演基礎》實踐必然存在局限性,不能很好地與社會主流需求接軌,為此,教師應當拓寬教學思路,組織學生進入到社會中取材進行創作實踐,盡量貼合社會的主流需求,這更有利于學生積累經驗,能夠為學生的就業與職業道路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但在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對學生的管理,既要確保學生的社會安全,也要確保學生社會實踐的有效性,不能讓學生盲目進入社會進行拍攝,否則的話不僅會浪費時間,更會導致學生的社會觀念走向錯誤的發展道路。為此,在學生走出學校走進社會之前,教師必須要引導他們制定明確的實踐計劃、過程與目標,并定期對他們的進展情況進行了解,該鼓勵的鼓勵,該糾正的糾正,使他們得到正確的發展。
對于廣播影視編導專業的學生而言,《影視導演基礎》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必須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以促進學生發展,為社會培養、輸送廣播影視編導專業高等人才。
[1]萬黎明.導演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新世紀劇壇,2014(6):54-59.
[2]李艷英.影視導演學研究述評[J].濟寧學院學報,2014(2):46-50.
[3]張瑋.淺談影視導演與現場拍攝[J].民營科技,2013(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