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月
(河南省工業設計學校藝術設計系,鄭州 450000)
《現代設計詞典》中寫到“構思設計”等同于“概念設計”,概念設計是整個設計階段的初期,它包括前期資料收集、理想化草圖分析、基于現狀分析、最終設計構想的提出和拓展。《設計詞典》中將“概念設計”定義為一種以形象作為設計對象,寬泛思維的設計形式;它開始于對新觀念的一種理想化思考,在其中提煉并產生新的設計方式。概念設計始發源于20世紀中期的意大利,它又被稱為“觀念設計”。在“觀念藝術”影響下,起初的“概念設計”形成了在拋開所有技術限制的環境下,以無限制的全角度探索與研究和自由的表現創意為最終目的。但是在景觀生態設計中的概念設計并不能純粹的只表現創意,而應重視對場地的思考。
a.色彩——景觀概念設計中恰當色彩的應用可以達到渲染環境氛圍和影響人們情緒感受的作用。
b.光影——包含所有的顏色,萬物之源“光”,可以強烈地喚醒物質性,它孕育著時間和空間,光影的交錯記錄著場所的四季變遷。
c.材質——每一種材料都有其特有的質感與肌理,在景觀概念設計過程中善于發現與重塑材料是現代景觀生態設計師們常用手法之一。
生態美學是一門發展中的學科,是站在生態學與美學相結合的角度上來做研究的學科。我國正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城市化腳步的快速延伸也導致了一系列城市環境問題,當代城市是一個充滿著不安與危險的時代,人類將迎來一個極具壓力感的時代。
如何在發展中謀求雙贏,既獲得發展同時又將破壞環境的程度將至最低,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與當代生態美學中的綠色、回歸自然的思想不謀而合甚至更精練。而這種思想最直觀的體現即表現在城市的景觀生態設計中,如何營造一個舒適的城市環境、生態又賦予美感的城市環境是當今社會人類關注的重點。發展中求保護,保護中求發展,做到人類與環境的共生將是景觀概念設計發展的未來趨勢。在這一方面,國內外已有許多設計師們在做嘗試,中國的俞孔堅教授創立土人景觀生態設計研究院,倡導"天地-人-神"和諧的設計理念,堅持民族設計,堅持本土設計,立志發揚本土文化至全球。
作者所提到的民族傳統文化并非照搬原有的中國古典園林設計方法進行景觀生態設計,而是經過思考、提煉和符合當代城市環境需求的具有民族傳統文化意義的景觀概念設計作品。城市景觀應該具有標志性,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縱觀歐洲當代景觀發展歷程,他們將其傳統文化扎根于設計中,重視其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同時結合運用當時最先進的科技,將科技成果與傳統相結合,創造出符合時代發展的景觀概念設計作品。蘊含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的景觀概念設計是有情感的設計場所,情感的體現,表現在設計過程中對材料、顏色、元素、符號等的運用,在尊重民族傳統和地域特征的過程中求新求變才有理可循,堪稱經典。仔細品讀中國當代的城市景觀生態設計,優秀經典的設計乏善可陳,曾今的輝煌已付之一炬,作為未來從事景觀行業的我們,需要認真的體會與解讀中國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將其抽絲剝繭,結合現代景觀概念設計手法將其表現出來,創造經典。
通過對景觀概念設計的實踐性分析與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景觀概念設計在概念元素汲取方面是多元化的,任何形式的元素都可以成為設計師靈感的源泉;景觀概念設計在方案思考階段的思維方式更生動、活潑,有利于景觀生態設計師思維的拓展與延生,在不脫離整體與現實的情況下,跳躍的思維,抽象的模型思考方式有利于方案的構思;西方景觀概念設計中幾何元素的運用與中國本土民族文化相結合可以設計出更符合中國國情的設計。景觀概念設計也不外乎場所認同感,扎根本土,去其糟粕才能做出經典的設計。此外,作者認為,新時代中國的景觀生態設計師們應該抱有對未來設計的探索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以孜孜不倦的態度尊重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尋找一條適合中國景觀發展的道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實現這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