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陳淞山 臺灣政評人
民進黨兩岸議題論述,始終備受島內外各界關注。自2012年11月黨內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至今,僅開過一次談話會,令外界始終將其視作象征之舉,而無實質作為。年初民進黨重啟“中國事務委員會”,正值地方“九合一”選舉贏得空前勝利,且距離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僅剩約一年的時間點,民進黨要如何走完這“最后一哩路”的路程,此次會議亦可視為觀察指標之一。
去年島內地方“九合一”選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曾說,“如果選得好,連中國(大陸)都會朝民進黨的方向來調整”。她自認不必調整,大陸也會“朝民進黨的方向”來調整。如今,民進黨攜“九合一”勝選氣勢,踏上角逐“大位”的“最后半哩路”。但選后大陸方面并未如蔡英文所想象“朝民進黨的方向”來調整,而是提出在“共同珍惜兩岸關系發展成果”的前提下對民進黨采取觀望態度。其實民進黨深知改變島內政治版圖的地方“九合一”選舉,只是民眾對國民黨宣泄民怨的不信任投票,自身并未真正獲得民眾的信任。民進黨最為外界所詬病的“政治罩門”兩岸議題論述還沒正視處理,民、共之間“九二共識”的僵局尚未解開,島內民眾依舊擔心重返執政的民進黨無法展現處理兩岸事務的政治能力。
這次民進黨宣布恢復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不僅修改與會委員人數,還納入黨內青壯派政治菁英就兩岸新情勢進行總體評估與探討。顯見黨內青壯派對兩岸議題論述的思考,已令黨主席蔡英文漸漸意識到“兩岸問題”始終是民進黨的政治軟肋,亦是至今無法獲得島內大多數民眾信賴執政的重要信心指標。畢竟盡早面對處理、適時調整民進黨大陸政策,不僅對重返執政有正面加分的作用,而且對于執政后如何穩定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也有極大程度的幫助。倘若民進黨能借助此次恢復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契機,積極正視處理民、共關系的政治障礙,徹底打開民、共對立的政治僵局,對于民進黨而言,自然有著事半功倍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