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從2009年起,奧巴馬和同事希拉里、帕內塔,開始提出并實施“重返亞太”戰略,搞出了個“巧實力”和“再平衡”,真可謂精通“力學”原理。其實,在處理國際關系事務中同時也存在另一個力學原理——牛頓第三定律,即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
太平洋占地球總面積的35%,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9.8%,是四大洋中最大的。把中國和美國的兩國國土面積加起來,也不過是太平洋的1/10。習近平2012年2月13日訪問美國,在談及亞太區域時說:區域的人民追求和平、穩定與發展,太平洋足夠大,足以容下中美兩國。是的,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而美國總想獨霸太平洋、獨霸世界。
《孟子·梁惠王下》中有這樣的描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習近平的一番話也許就出于此意。但我們不能忘記:音樂與海洋是大相徑庭的。從經濟學角度解析,音樂是具備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的公共品,所以“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而海洋就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來說,毋庸置疑地具有顯著的排他性;而其間所蘊含的巨大資源,又無可厚非地具有典型的競爭性。對于美國這樣一個目前具有無可比擬的超強實力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講,太平洋勢必被其視作其私有財產,成為美國的私家游泳池。由此分析,對于音樂來講,我們的確可以和美國談“獨樂樂不如眾樂樂”,但海洋不是音樂,海洋尤其是太平洋早已被美國視為其私有財產。我們萬不可用公有制下對于公共產品的視角,一廂情愿地天真地企圖和美國分享他心目中的“個人財產”——太平洋。
美國獨霸太平洋甚至全世界的圖謀由來已久。40余年的美蘇冷戰,造成的結果并非是兩敗俱傷,而是蘇敗美傷。隨著蘇聯的解體,世界兩極格局隨之瓦解,美國成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這使得美國政府主宰世界的欲望更加膨脹,隨之加緊推行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的對外政策。此時,國際秩序中舊的平衡被打破,新的平衡又一時難以建立起來,便形成了“一超多強”的世界格局。“一超”指的是美國,“多強”指的是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自周紀榮先生首次提出“一超多強”科學論斷至今已有20多年,其間該論斷的實質內容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超多強”已經歷了“一超超強,多強多不強”而變為“一超大為削弱,多強大大增強”[1]。但盡管如此,世界多極化的國際局勢依然遙遠。存在超級大國的世界里何謂多極化?世界多極化要求超級大國受到全面制衡,使得各方皆有充分的話語權。而如今,中、俄、歐盟三方合力尚未能達到美國一半的程度。在對美國十分有利的國際環境之下,美國政府認為推行“硬實力”外交是理所當然的,這也就清晰地解釋了美國政府的一貫對外政策。
只不過近年來由于美國自亂重重,自我束縛,使其自感硬實力不濟,難以在全世界為所欲為。于是,便別出心裁地弄出了一個“巧實力”外交政策。究其本質無非是以硬實力為后盾,以軟實力為手段,不惜以制造地區分裂、動蕩、內亂、敵對、甚至戰爭,來達到維護美國國際地位的目的。無論“硬實力”“軟實力”還是“巧實力”,以確保美國全球霸權為主導思想、基于對權力和安全追求的現實主義理論,必然是美國政府對外政策雷打不動的核心所在。
2008年以來,美國始終被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所困繞,而中國卻以強勁的勢頭繼續崛起著,中美軟硬實力之間的差距在明顯縮小,世界各國也為了自身經濟發展的需求,積極地同中國打交道。此種情形之下,美國對于喪失世界霸權地位的擔心愈發嚴重,甚至擔心自己被邊緣化了。對于始終缺乏“與人為善”理念的美國的政治文化來講,出于確保自身世界老大地位而對中國采取制衡措施,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美國戰略重心從中東轉移至亞太已不可避免,其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美國自身的利益得到保障。
“重返亞太”和“巧實力”實質上是美國的全球國家戰略由原來的“全面進攻”收縮為現在的“重點進攻”,是美國綜合國力衰退的表現。
為了確保自身地位不受挑戰,美國以不對稱的實力,推行霸權主義,以美國外圍的戰爭促本國的和平,以他國的災難來換取本國的幸福,作為美國的總統好像把發動一場戰爭作為在任期內必選項目。國際政治學的教學和研究必須分析當前國際政治格局的新特點,回答國際政治實踐面臨的新問題。筆者認為,國際政治學中存在“力學原理”,即“牛頓第三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不僅是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和運動規律,在社會學和國際政治學中也是適用的。“每一個作用力總是有一個相等的反作用力和它相對抗;或者說,兩物體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永遠相等,并且各自指向其對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相反、共線,彼此作用于對方。
[驗證一]2011年7月23日溫州兩列火車相撞事故,后車D301動車盡管已全力剎車,但仍以超過100km/h的速度撞上了靜止的D3115車,瞬間,D301次列車的車頭兩節,被拱離了鐵道,高高昂起頭部,隨后往下急墜,跌落翻滾到鐵道高架下的泥地上。事后發現后車D301動車的損傷比靜止的前車D3115車嚴重得多!這就是自然界物體碰撞時反作用力的威力。別以為你去主動撞他人總會得利,你最終受到的傷害會比別人更大。
[驗證二]在世界國際政治中其“反作用力”同樣在起作用。二戰德國先發動戰爭——作用力,后來世界組成反法西斯同盟——反作用力,結果以德國戰敗而告終。日本二戰前侵略中國東三省,后來侵略全面升級并發動太平洋戰爭——作用力,結果中美俄聯手抗日——反作用力,將其戰敗;朝鮮戰爭,美國為首的多國聯合部隊出兵朝鮮,炮火直到鴨綠江邊——作用力,于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進行了一場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爭——反作用力,最終在“三八線”言和;越南戰爭,美國出兵幫助南越——作用力,但其反作用力不僅來自北越,也來自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還來自美國本國人民。如在1968年,美國國內反戰示威游行已遍及全國各地。8月,芝加哥的示威者和警察發生大規模沖突,造成流血事件。1970年5月,為了抗議美國入侵柬埔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學生總罷課爆發,10多萬學生涌入華盛頓進行抗議。直到1975年,美國撤軍,越南統一而告終。
[驗證三]就以眼下的朝鮮半島危機為例,美國是擔當處理全球核安全問題的先鋒,也是對核擴散最為擔心的國家。因為美國在1945年,向日本本土投下兩枚原子彈,是世界上首先和唯一對他國使用核武器的國家,比世界各國更深刻認識核武器的威力。一方面美國在核武器發展和原子能利用上保持絕對優勢,另一方面美國又對核設施安保的恐懼感與日俱增。世界第二屆核安全峰會之所以放在首爾舉行,就是試圖對促進朝鮮半島無核化的進程發揮影響力。
但是,美國對世界各國的安全政策實行超平衡壓倒性優勢,甚至達到狂熱的地步。用霸權主義施壓別國來達到美國安全的最大化和絕對化。在朝鮮半島,美國的歷屆總統都把防止朝鮮擁核作為任期的主要任務,采用高壓政策對朝鮮經濟制裁和政治孤立。當時朝鮮與韓國在“三八線”停戰后,朝鮮至今既沒有外國駐軍,又沒有部署核導彈,而韓國境內現在仍駐有美軍的總兵力達3.7萬多人,其中陸軍2.83萬人,空軍、海軍和海軍陸戰隊近萬人。在駐韓美軍中,美國陸軍第八軍是主力部隊,該軍裝備精良,擁有140輛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170輛布雷德利戰車,70架AH-64型阿帕奇直升機,并配備了“愛國者”和其他型號的導彈。美國駐韓空軍擁有70架F-16戰斗機,20架A-10反坦克攻擊機,以及U-2和其他型號的偵察機。從1958年開始,美國在朝鮮半島南部及其臨近地區部署了包括短程核導彈、核炮彈在內的核武器,美國還為韓國提供了核保護傘。每年針對朝鮮都要進行美韓、美日聯合軍演多次,在西太平洋上耀武揚威。這種極不對稱的安全環境,試圖把朝鮮壓得透不過氣,會“繳械投降”。但事實適得其反,迫使朝鮮進入“兔子逼急也咬人”的境地,迫使朝鮮生活越困難越要發展自己的遠程導彈,越不放棄自己的核技術。
事實上,朝鮮半島的“三八線”雙邊的軍力部署比較,一邊是朝鮮,一邊是美韓聯盟,可以用“兔子對獅子”來形容一點都不過份。但美國總統為何要長期壓迫、圍困朝鮮,為何要對其進行頻繁的美韓聯合軍演?早在2010年12月23日,面對美韓咄咄逼人的聯合軍演,朝鮮回擊稱,如果敵人膽敢侵犯朝鮮的陸海空領土,朝鮮將“毫不猶豫地繼續進行強有力的打擊”。朝鮮稱必要時將發動“核圣戰”。2012年4月,就朝鮮發射人造衛星“光明星3號”朝鮮稱將對攔截衛星發射行為予以毀滅性打擊,并稱朝鮮不會止于衛星發射,將研發更大功率火箭。
朝美曾在2月29日宣布,朝鮮決定在朝美舉行有效會談期間暫停核試驗、遠程導彈試射和寧邊鈾濃縮活動,并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朝鮮暫停鈾濃縮活動實施監督。美國方面則同意向朝方提供食品,重申不再敵視朝鮮,并逐步改善美朝關系。但美國在朝鮮宣布衛星發射計劃后停止了朝美協議所規定的提供糧食援助。4月17日,朝鮮發表聲明強調,既然美國“以露骨的敵對行為”撕毀了2月29日的朝美協議,朝鮮將擺脫朝美協議,可以任意采取必要對應措施,將繼續發射實用衛星,由此產生的一切后果都將由美方承擔。
到了2013年美國才發現,對待朝鮮核問題上已無計可施,無能為力,只有求救于中國,美國呼吁中國“發揮影響力”敦促朝鮮放棄發射火箭。請問過去幾十年美國干了些什么?為何不反思一下?中國外交部回應,在當前形勢下,中方呼吁有關各方保持冷靜克制,切實遵守相關國際法,防止半島緊張局勢升級。目的就是先減少“作用力”的值來達到降低反作用力的值。筆者認為:朝鮮半島成現在這個槽糕局面完全是由韓美一手造成的,是美韓強大的軍事壓力下逼出來的,是“三八線”韓方作用力太大而引起的反作用力的結果!中國要做的不是對朝鮮“發揮影響力”,而是對韓國施壓——不要搞韓美軍演,美軍撤出韓國,朝鮮半島才能和平穩定!
[驗證四]伊朗的核問題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正與朝鮮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都知道伊拉克的薩達姆同意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研制和利比亞放棄了核計劃后的下場,這就是朝鮮和伊朗為什么一定要進行核技術開發的原因。朝鮮希望通過發展核武器威懾美國,解除其經濟制裁;而伊朗希望保護自己資源,保護本國宗教文化,不要美國化,增加反對霸權的實力。他們都是在增加當受到作用力時,產生等量大的反作用力,以免伊拉克和利比亞的悲劇在本國重現。
[驗證五]2013年的敘利亞化武問題,美國出現了自“9·11”以來少有的困境和尷尬。其主要原因是美國過分意氣用事,霸道十足,不僅引起了國內民眾的反對,引起了同盟國和“死黨國”如英國的不支持,還引起了俄羅斯等國公開幫助敘利亞的言行。也就是說,主動力在降低,反作用力在增加,達到了平衡——形成現在的僵局狀態。
[驗證六]近幾年來,美國看到中國持續快速三十年的增長,自己傲慢過人、心浮氣躁,于是高調“重返亞太”,借朝鮮發射衛星挑動日韓不安,逼亞太國家建立反導同盟,似乎要與中國“宣戰”,就連南海旁邊的菲律賓和越南也要同中國“比肌肉”,新的“八國聯軍”欲將中國崛起的巨龍捆扎在搖籃中。美國居然在2013年4月宣布,計劃在亞洲和中東建立一套類似于歐洲的彈道導彈防御系統。也就是說,美國反導計劃要從俄羅斯家門口擴至中國家門口,美國忘記了1962年的“古巴危機”,到處揮動大棒、航母,以為武力是美國安全的法寶。事實上,世界上最不怕封鎖、不怕孤立的是中國,當年就在這樣的環境中研制出了“二彈一星”。
這要感謝我們的敵人。中國駐南聯盟的大使館被美國炸毀,促使中國大力發展導彈、飛機,才有今天的殲10、殲15、殲31、自己的無人機。今天經濟總量排世界第二的中國,面對“重返亞太”就更不會恐懼,必將更多凝聚中國的反作用力。
國際政治學中存在的“牛頓第三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事實上與馬克思主義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與毛澤東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殊途同歸之感,這表明只要能對客觀世界作出正確反應都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存在絕對的戰略安全,企圖以破壞戰略平穩,創建壓倒性的戰略優勢是危險的,也是徒勞的。霸權主義是世界動蕩不安的根源,但“9·11”事件和2008年開始至今的金融危機,也給霸權者上了“反作用力”一課。
當前,世界安全的趨勢是發展安全、合作安全和共同安全。筆者想給美國總統及其美國政客們提個醒:有空認真補習下“牛頓第三定律”。“太平洋足夠大,亞太容得下美中兩國”。尊重他國核心利益,和平共處,共同促進人類進步,才是正道[2]。
[1]暢征.“一超多強”局面,一時難變[J].領導科學,2012(6).
[2]張建剛.“巧實力”也有“反作用力”[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