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斌
摘要:許多教師都會遇到有些學生不做作業的問題,尤其是小學低年級學生。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其實不在學生,而在教師自身。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做作業的積極性。因此,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改進教育教學方法,是解決學生不做作業問題的關鍵。本文結合小學生不做作業的原因,提出幾點解決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 ?作業 ?科學化 ?習慣
孔子語:“溫故而知新.”“溫故”是“知新”的前提。因此,一些必要且適量的家庭作業是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的基礎。但現今很多學生都不愛做作業,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教師。本文對學生不愛做作業的原因進行深入剖析,并總結了一些解決對策,旨在提高學生學習和做作業的興趣。
一、作業量要適中
為提高學生的成績,鞏固他們所學的知識,教師往往會布置大量的課內外作業,但這樣的做法往往會適得其反,既浪費了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又消減了他們學習的興趣,使他們不再喜歡學習,把學習當成了一種負擔。當做作業不再是興趣所在而成為一種被強迫的事情時,學生就會把學習和痛苦連接在一起,進而討厭學習,厭煩作業。教育不提倡“題海戰術”,教師應從學生身心健康的角度出發,立足課堂解決作業中的難題,化解學生的畏難情緒,提高學生的作業質量,讓“惡性循環”變成“良性循環”。
二、作業形式科學化
教師布置作業若一味從自身需要出發,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就會使學生感到乏味,失去做作業的興趣.教師若不能及時批改作業,不能及時給予學生反饋,就會導致學生不能及時發現并且改正自己在作業上的問題,從而敷衍了事。所以,教師在布置作業方面應有所技巧,盡可能地改革作業形式,讓學生不但有自主選擇作業的權利還能對作業產生一定的興趣,同時多設計一些開放性的作業,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
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充分信任教師,才能與教師進行推心置腹的交流,教師也才能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從而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如果學生討厭任課教師,他就會產生逆反心理,不愿意去完成作業,有時候還會找各種理由推脫。這時如果用嚴厲的批評甚至懲罰震住學生,讓學生一下子改變不做作業的習慣,只會導致學生不做作業的現象更 加嚴重。因此,教師要積極地和學生交朋友,對待不做作業的學生一定要心平氣和,對他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點燃他們心中的學習熱情,激起他們的學習欲望。
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生學習時必須“入境”“入靜”,即做到目的明確,思想集中,心里踏實,適度緊張。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需要家長與孩子共同努力,特別是家長,要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果有條件,家長可以單獨給孩子一個房間作為書房,因為如果書房和睡房在一起,當孩子看到床和玩具時之類,大腦很難進入學習狀態。有時候,學生在有小伙伴一起陪伴的情況下,會產生競爭意識,有更大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家長可以讓學生與同學一同討論學習,使他們共同進步。
五、勞逸結合,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娛樂是孩子的天性,由于貪玩,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學生學習成績越來越差,導致惡性循環,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無法獲得成功的體驗,喪失了自信心。科學作業的方法是學生在放學回家后要有一套合理的作息時間,形成較好的生活和學習規律,勞逸結合。在學習的時候就要集中精力,高效率地去完成學習任務。而在完成一部分任務以后進行一定的放松也是必要的,如果是在學校,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利用下課時間去教室外面呼吸新鮮空氣,也可以在某個雙休日組織學生去郊游,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對學校生活充滿期待與興趣,也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如果是在家里,家長就應該做好一定的教育工作,比如在孩子學習到一定時間后可以允許他們去聽聽歌、看看新聞或者打打游戲,放松以后繼續回到學習狀態,慢慢學生就能進入良性循環,感覺到學習是快樂的,在大腦里形成一個神經鏈的連接,即“學習——快樂”的連接。當學生感到學習快樂時,他們對做作業也就有了一個美好的期待,做作業的積極性就提高了,最后將會發展到從學習中獲得快樂的最高境界。
六、獎罰分明,促進提高
“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好好管教、教導,是不會成才的。可“責罵無妨,但不可暴怒”。適度的獎賞與懲罰,才可以培養學生成熟的人格。教師對學生的過失不夸大,也不掩飾,責備時要冷靜且不能使用偏激的語言,字字句句都說在一個“理”字上,要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不是跟老師站在一個對立的位置。同時,學生也需要贊許、表揚和鼓勵,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成績,只要學生有進步,就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必要時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因為他們還在成長中,需要別人不斷去肯定,教師在這方面一定要重視。只有正確的批評方式和表揚方式才能使學生不斷進步,否則只會適得其反。
七、抓基礎,促進步
有的學生基礎差,學習跟不上其他同學,完成作業也很困難,就對學習失去信心,從而更怕做作業,如此產生惡性循環。對此,教師應盡力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當學生成績下降時,不要一味責罰,適當加強輔導,從根本上找出學生跟不上的原因:如果是家庭因素一定要跟家長積極溝通,與家長共同討論教育對策;如果是學校的原因,就要通過其他學生或代課老師去深入了解該學生的問題所在,從多方面鼓勵他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使學生的學習成績逐漸提高,增強上進心,從而主動完成作業。同時,應正視學生的能力,對學生的要求循序漸進,并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獲取成功的重要條件。
良好作業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而復雜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平時教師要做到:思想工作與科學的學法指導相結合,關心愛護與嚴格要求相結合,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最終讓學生養成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