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艷斌,周宇靜,薛建海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
通用航空,是指除了軍事、海關緝私、警務飛行和公共航空運輸飛行以外的航空活動,包括從事農業、工業、林業、漁業、建筑業、礦業的作業飛行和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飛行、科學實驗、海洋監測、教育訓練、遙感測繪、文化體育、旅游觀光等方面的飛行活動[1]。
我國通用航空還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面臨著很多問題,諸如認識不足、投入不夠,機制不順、缺少動力,空域管制等問題[2]。眾所周知,美國通航業是全球最發達的,這主要取決于空域開放。“國家空域及部分低空的準入,對通用航空業的發展非常關鍵,在美國,通用航空發展的重要原因是通用航空飛機可以在幾乎任何空域自由飛行[3]。”我國政府已經在廣州等城市開始低空空域開放試點[4],可以預見,我國通用航空即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美國等國通用航空發展的歷史表明,安全是通用航空可持續發展的動力[2]。但是,行業管理者必須認識到:離開專業人才,空域開放的效果為0。通用航空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是維修專業人才培訓。
截止2010年,我國通用航空飛行、機務維修等專業技術人員2724人,從業人員總數8000余人[5]。通用航空維修人才主要來源:部隊轉業的維修人員,民航運輸企業離退休維修人員,地方非航空單位或院校調入維修人員。以國內某通航維修維修單位為例,人員的文化結構大致情況:大學本科及以上為30%;大學專科為50%;大學專科以下為20%[6]。
目前,通用航空維修人員的主要問題是表現為:綜合素質、作風水平參差不齊;對員工培訓重視程度不足,缺乏對維修人員培訓的可持續發展規劃;崗位吸引力不足導致人才流失嚴重;人員結構不合理,出現人才斷層;人力資源不足和機隊規模的快速增長導致維修工程能力不足等[5]。
目前,以中國民航大學為代表的幾所院校均成立了通用航空維修相關的專業。在進行專業建設時,這幾所院校都采用了政校企協同創新的模式[7-10]。以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建設為例,專家小組由民航局專家、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專家、企業維修專家構成,充分體現了政府的政策指導、學院專家參與、行業專家主導的特色。基于政校企協同創新模式培養的學生,可以熟悉相關行業法規,高效掌握專業知識,縮短培養周期,充分滿足一線生產企業的人才需求,避免以往閉門造車的局面。
目前適用于通用航空維修人員培訓的主要規章有4部,《一般運行和飛行規則》(CCAR-91-R2)[11]、《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R1)[12]、《維修和改裝一般規則》(CCAR-43部)[13]、《民用航空器維修單位合格審定規定》(CCAR-145R3)[14]。這些規章既是通用航空維修必須遵守的法規,又是維修人才培養的行業標準。按照行業標準培養的維修專業人才,既可以快速適應崗位需求,又可以滿足行業執照的要求,縮短人才培養周期。
(1)政校企合作,開創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建設新思路案例:2009年10月29日,在民航中南局的支持下,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正式與德事隆集團、香港卓誠動力有限公司、廣州宏誠通用飛機維修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各項合作協議,合作建立通航類飛機維修培訓中心。這是中國第一家培養通航飛機機械修理及維護人員的機構,將為中國通航市場源源不斷地輸送機務維修維護人員,解決通航機務人員短缺的問題,從而進一步促進通航市場的發展及繁榮。在發揮各自資源優勢的原則下,培訓中心將利用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豐富的航空機務維修人員培訓及教學經驗、資質,美國德事隆集團在世界通用航空領域中的領先地位和資源以及廣州宏誠通用飛機維修服務有限公司所承擔的面向全中國眾多通航飛機的維修服務市場,為眾多的通航企業、公司以及私人購機者等提供全面的機務人員機型培訓課程,包括海外的深化培訓。在此校企合作基礎上,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成立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
(2)基于企業人才技能需求制定通用航空器維修教學大綱通航企業專家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對于維修人員的要求可以概括為以下四點:熱愛專業、精通英語、吃苦耐勞、勤于動手。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基于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科學制定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的教學大綱,力爭經過培訓的維修人員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適應通航企業的工作特點和行業需求,在最短的時間內保障飛機的安全,為通航企業創造效益。(3)開展維修培訓機構建設
《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R1)和《民用航空器維修單位合格審定規定》(CCAR-145R3)要求通航企業做好維修單位和維修人員的符合性工作。CCAR-66-R1要求維修人員每2年至少完成一次有關工作程序和有關專項工作內容的復訓。鑒于通航企業的實際需求情況,相關院校可以合作開展這方面的修培訓機構建設,面向通用航空維修人員開展在職培訓(OJT)。
為規范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培訓機構的管理和監督,培養合格的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中國民航局制定了《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CCAR-147)。CCAR-147適用于為取得CCAR-66R1部的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和部件修理人員執照的人員提供培訓的機構(以下簡稱維修培訓機構)的合格審定及其監督檢查。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計劃現有CCAR-147培訓機構的基礎上,由政府補貼、多方參與籌建,開展相應的通用航空機型培訓課程,規范通航企業維修人員機型執照取得問題。
(4)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加快維修人員培訓的發展
我國的主要通用航空器均為歐美進口,因此,維修培訓機構加強與歐美通航制造企業的聯系,深化在通航維修培訓領域的合作,可以加快通用飛機維修培訓的發展;同時,還可以促進維修人員在英語方面的提升。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積極與美國貝爾直升機公司、塞斯納飛機公司、萊康明發動機制造公司等公司合作,由雙方互派教員,合作開展相關的機型培訓,取得了通航維修人員的一致認可。
根據我國通用航空維修人員培養的現狀與面臨的問題,突破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政校企協同創新,基于行業標準培養通用航空為序人才。主要做法為:開創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建設新思路開展政校企協同創新基于行業標準培養通用航空維修專業人才;基于企業人才技能需求制定通用航空器維修教學大綱;開展維修培訓機構建設;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加快維修人員培訓的發展。根據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2015屆通用航空器維修專業畢業生的畢業分配與用人單位的反饋情況來看,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可以更好、更快地適應通用航空維修行業人才需求。
[1]耿建華.通用航空概論[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7:1-3
[2]中國民航學院通用航空發展研究課題組中國通用航空的發展[J].中國民用航空2003.8
[3]ElizabethKeck.談政府在發展通用航空事業中所起的作用[A].98’珠海公務航空國際研討會文集[C].1999:19-25
[4]劉宇.對我國低空空域開放的思考與建議探究[J].資源與環境,2013(8):107
[5]張友紅.我國通用航空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J].中國周刊,2010年09月06日
[6]茍立俊,凌云.通用航空維修人力資源問題初探[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13(24):38-40
[7]張柳,龔煜,薛建海.校企協同創新視角下的通用航空器維修人才培養[J].職業教育,2015(3):207-208
[8]張勁英.高職院校政校企協同創新機制探索[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4):107-111
[9]程欣怡,王子龍,馮宇等.航空技術協同創新水平測度的實證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2):18-19
[10]薛建海,張柳.基于協同創新理念下的通用航空維修專業建設[J].中國民用航空,2014(4):27-28
[11]中國民航局.《一般運行和飛行規則》(CCAR-91-R2):2007
[12]中國民航局.《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R1):2005
[13]中國民航局.《維修和改裝一般規則》(CCAR-43部):2006
[14]中國民航局.《民用航空器維修單位合格審定規定》(CCAR-145R3):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