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五中學
由于自然界降水量減少、水蒸發量加大、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導致我國淡水資源總量有限。外加上社會經濟的發展,用于農業生產和工業生產的水的需求量加大,水體的污染也加大了,大量的水浪費現象嚴重,植物等被無節制的開采致使陸地蓄水能力減弱等原因,造成當今水資源問題成為社會面對的難題之一。因此,對水資源保護和教育等策略實施迫在眉睫,合理利用水資源也成為各界積極研究的重點對象。我國人口數目多、公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水資源保護意識淡薄、水污染水浪費現象普遍存在等特點問題,迫切需要教育界和各界加強學生和公民的護水節水意識。故要從教育界抓起,從學生階段就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意識,進而帶動全體公民護水惜水節水意識,這也正體現了高中地理教學的意義。本文將圍繞高中地理教學中水資源相關的內容進行分析研究,以總結出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意識的方法和策略。
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能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在地理教學中引入學生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地理知識,并適當的提出疑問,讓學生能擁有更強的學習意識,在地理學習中開闊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生活知識。地理教師在進行水資源相關課時講解時,可以通過挖掘出生活中有關地理知識,進而將水資源的概念引入課題。
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列出幾種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源自然,進而對自然資源的概念進行講解闡述。讓學生通過對生活中所需的事物進行回味,進而明白自然資源包含有水、土地、礦產、氣候、生物等資源。教師還可以通過生活中常發生的事情來引導學生,讓學生深刻的去感受關注生活中的水資源的問題,進而認識到水資源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師可以這樣設問“相信你們都有經歷過停水吧,那停水會讓你們生活造成哪些不方便呢?”同學們經過回憶自己的經歷,來發表自己的心聲。然后教師更進一步的要求學生進行小組探討,探討“水資源包含哪些?”“日常生活所需的水資源又有哪些?”“能用的水有多少?”等等,從生活出發,步步深入,讓學生了解水資源對生活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還讓他們能擁有保護水資源的意識。
整個地球上淡水資源是有限的,并且它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直接被人類利用的更是少上加少。再加上現今一系列的環境問題造成了水資源的大量污染,浪費問題致使水資源的大量浪費,從而導致水資源十分匱乏。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中應讓學生了解水資源的現狀及其重要性,進而提升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教師在進行相關教學時,可以設置各國的水資源分布圖,并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從而真正去感受到水資源的稀缺。
教學過程中,單一使用枯燥的文字,無法加強學生對知識的了解,更是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豐富多彩的地理知識更是無法通過單一的文字進行表達的?,F代化社會下,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適度的添加一些圖片和資料,讓學生的視覺得到沖擊,從而更直接的去理解水資源的不均衡。具體可以展示水資源在非洲的現狀相關的圖片;我國干旱地區缺水的圖片;有關水資源的紀錄片等等。讓學生能直觀的感受到水的缺乏,深刻的體會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從而對自己日常的所作所為進行反思,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和責任感。
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致使水的使用量大幅度提升,同時也帶來了很多的問題,包括環境問題,水污染問題,水浪費問題等等,給人類的生存帶來了居多的危害。因此水資源和環境問題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新一代必須接受保護水資源和環境的使命,以使人類能夠久遠的存活與地球之上,積極找出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措施和對策,是全人類的使命。教師必須要通過實踐活動讓新一代的學生去親身感受水資源的重要,并積極參與到保護水資源的隊伍中,進而通過實踐分析出合理運用水資源的對策和方法。
比如,教師可以在地理課堂教學完成后,帶領學生參觀水廠水庫、污水處理機構等,讓學生親了解熟悉這些水設施的運作和用途,并在了解后進行總結,寫出自己對水資源合理利用的一些建議和看法。通過這種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和參與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學生的興趣愛好。
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涉入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等意識教育,應該注重學生體驗,從而加強他們的感受。借助日常生活現象、地區資料、實踐活動,加強學生的感受,強化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環境的保護意識,從而規范自己的行為。在新課程改革下,通過實踐,讓學生感同身受,在實踐中了解知識、掌握知識、總結知識、分析知識、應用知識,讓學生從意識步步深入,進而行動,通過生活驗證自己的行為,進而促進了社會環境教育的發展。
[1]齊琪,宋書巧.高中地理教學中環境教育的滲透——以人教版必修Ⅰ“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為例[J].廣西教育.2015(02)
[2]于向陽.高中地理教學方法新探[J].知識經濟.2010(20)
[3]楊宗軍.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