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紅艷 樓曉春 邱英杰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杭州310018)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與汽車行業主流企業青年汽車集團成立了校企共同體——青年汽車學院,并已開展汽車類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初期相關問題的研究,但隨著汽車產業的集聚發展,高素質技能型的汽車類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極其不適應,探索提高專業服務產業發展問題的途徑和方法是當前亟待研究的問題。本文重點對與汽車產業集群發展相適應的汽車類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進行深入探討。
結合杭州市汽車產業的特點,依托大型汽車企業,共建校企共同體,搭建“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校企共管”的校企緊密型管理平臺;依托大型企業,共建深度合作的校企合作項目,以項目為載體,完善共建、共管、共贏的校企一體化運行機制,搭建校企共育共管人才培養平臺。如杭州職業技術學院與青年汽車集團共建的校企共同體——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汽車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分院院長負責制,校企共同組建和任命分院領導班子,企業派駐常駐副院長協調校企合作事宜;校企共建專業,共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實訓基地,建立專業負責人與車間主任例會制度等,保障企業全程參與高技能人才培養。通過與區域大型企業的全方位合作,形成與杭州汽車產業規劃相適應的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新模式,共同推進高技能人才培養。
校企共同體的模式企業必須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共同調整專業結構,共同制定專業教學標準,共同開發項目化課程和教材,共同建設實訓基地,共同培養教師團隊,共同實施畢業生實習和就業、教學質量評價等。將企業文化不斷融入學校教育中,對校內教學場所進行改造,進行職業文化氛圍布置,構建汽車文化教學氛圍。按企業工作環境要求布置實訓場所,讓學生在真實的職業氛圍和環境下接受具有企業特色的文化教育和嚴格管理;融入企業文化,定期安排學生到汽車企業進行參觀和開展一些企業管理方面的講座。
針對杭州汽車產業對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時間緊,層次多的特點,借助杭州汽車產業已有的人才基礎和培養環境,構建符合產業集群發展需求的專業群,并實時跟蹤汽車行業發展動態,調整汽車專業設置,解決專業設置、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在青年汽車學院現有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中進行“定向培養”,通過汽車企業選拔的形式組建班級,按汽車企業工作崗位的要求開展培養,解決杭州汽車產業的人才需求。
以校企共同體為平臺,以企業需求為先導,開展“項目導向、工學同步、能力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與汽車技術專家共建專業建設與發展指導委員會,校企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綜合職業能力對接;校企合作共同開發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推行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推行以工學同步為主的教學模式,將學校的教學過程和企業的生產過程緊密結合,校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水平。
證明 類似地,獨占暫存性離散資源分配的最優方法應該滿足極大相容公理組ESCA4,即要求分配方法滿足{Ax.4,Ax.5,Ax.6,Ax.7}.
原來這一天,正是萬花谷一年一度的“萬花七試”大比之日。陶潛詩曰:“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萬花谷既是大唐哄傳的桃花源,谷中諸賢多半是淵明先生心傳的徒子徒孫,特別在每年夏天挑選勝日,谷主東方宇軒主持,命萬花七圣分別在各處設案,以“琴棋書畫,醫茶機關”七項,分別考察谷中少年。
校內共建汽車修理廠,修理廠對外經營及業務活動按照汽車維修企業模式運營,并將企業優秀文化、實際工作情景和工作流程引入學校,為校內實訓創建真實的崗位訓練、職場氛圍和企業文化。
與區域汽車企業合作開設的定向培養班中實施“汽車方向”的“專門化”培養,使汽車企業在基礎建設的同時開展汽車類高技能人才培養。“專門化”人才培養將由汽車企業全程參與,根據汽車企業崗位要求,校企共同制定及實施“專門化”培養方案,課程的理論部分主要由校內專任教師完成,實踐操作部分主要由合作企業的兼職教師完成,且學生的頂崗實習全部在合作企業的實際操作崗位上完成。
(1)深入汽車企業調研,明確汽車類高技能人才面向的主要職業崗位,根據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確定崗位能力和素質要求,設置相應的專業課程,根據個性化學習和素質培養需要,開設限選專業課程和任選的企業課程,所開課程滿足學做一體化、教學內容與生產任務一體化,使教學活動圍繞職業崗位的實際而展開。
(2)根據汽車產業發展狀況,及時調整學生職業能力考核標準,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教育中,及時更新職業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等內容。
緊緊圍繞區域產業發展、校企合作的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不斷挖掘與合作企業的合作方式,規范校外實訓基地全過程的管理模式與內涵挖掘。
引進汽車企業培訓中心,為區域相關企業提供職工和客戶培訓。本培訓中心即是教師豐富和提高實踐教學指導能力水平的平臺,又是學生真實崗位能力培養的培訓基地。
與區域汽車企業合作共建校內外實訓基地及汽車培訓中心,建成融教學實訓、職業培訓、技能鑒定、技術服務于一體的汽車類高技能人才培養平臺。
汽車產業發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應具有良好的職業認同感,穩定的工作心態和較強的專業崗位能力,才能適應產業集群發展的需要。推行學生與企業員工一體、實習與崗前培訓一體的“崗位型”實習。具體做法如下:
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專家對學生開展個性化的職業指導,推薦合適的工作崗位,制定職業發展方案,充分挖掘學生自身潛在的職業能力。根據推薦的工作崗位,安排學生進入實習崗位。把學生管理納入企業日常管理,實施“崗位型”實習,專業課程與企業崗位工作任務對接,按照企業崗位技能標準進行職業能力培養,按照企業對員工的考核標準進行學生考核。實施“崗位型”實習,可以提高學生對職業及崗位的認同感,增加實習工作的穩定性,對產業發展時期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有著重要作用。
其次,手機的普及使用成為一種極其方便且隨時隨地的美妙引誘。再加上社會逐漸富裕,大部分人的物質生活都已經比較好了。學生在從小的生活環境中不可能練就非常強大的意志能力、判斷能力,他們更加傾向于使自己感覺放松、喜悅和好玩的狀態。
一是各地成立由黨政領導和植保技術干部組成防控領導小組,進一步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專人,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農作物重大病蟲的監測與防控工作。二是嚴格執行工作管理制度,將工作目標量化、細化,將軟管理轉變到嚴格執行考核管理。
不管在中國還是在外國,公眾對于企業的社會責任都很關注,這種關注直接關乎到企業的社會形象。企業之所以能生存、能發展,本質上是因為用戶的認可。
通過一系列的探索和實踐,校企共同進行汽車類高技能人才,利用企業資源優勢充分解決了校企合作發展的瓶頸,讓企業參與專業管理和教學過程,與市場發展保持同步。及時應對專業設置與汽車產業集群發展不匹配的問題,建成了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汽車專業群,創建了“項目導向、工學同步、能力遞進”的校企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1]馬樹超,郭揚.中國高等職業教育歷史的抉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葉鑒銘,徐建華,丁學恭.校企共同體[M].上海:三聯出版社,2009.
[3]李新堂.湖南漣源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培養實用人才[OL].中國勞動保障新聞網,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