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華
(鹽城工學院圖書館,江蘇 鹽城224051)
危機預控是指根據危機監測、預警情況,對可能發生的危機事件進行預先的控制和防范,以防止危機的發生或者減輕危機發生后的危害后果。高校圖書館危機預控正是為保護圖書館利益、維護圖書館事業持續發展而構建的,預控機制所要完成的任務是在危機預警系統發出警報后,給出先期控制危機爆發的最佳管理方案。
一般情況下,大危機的發生往往是由一系列細小事件逐漸發展而來的,如果對小事件處理不當,不但不能消除隱患,反而危機將會擴大。從危機初露端倪到全面發生的過程,圖書館作出反應和處理的時間可能十分緊迫,稍有延遲就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只有采取正確、及時的措施才可能遏制事態惡化,控制危機的全面爆發。因此,構建高校圖書館危機管理預控機制,可以提高圖書館準確、高效應對危機的能力。管理者能夠通過該機制對歷史案例知識的挖掘,獲得蘊涵于過去案例中豐富的經驗知識,迅速排除各種干擾,做出對危機事件客觀的預控策略,增加使圖書館轉危為安、化危為機的可能性。
高校圖書館危機表現的形態盡管各不相同,但總體上我們可將引起圖書館危機的因素分為兩個方面,即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
2.1.1 自然因素
自然環境所造成的危機主要是一些不可控因素,比如地震、火災、水災、咫風等都可能對圖書館館舍、館藏、人員以及服務系統造成災害。1996年的佛羅倫薩圖書館水災;2004年9月3日德國魏瑪的安娜·安瑪利婭女公爵圖書館遭受嚴重火災,數以萬計的珍本、善本圖書在火災中被燒毀或破壞;2005年8月29日咫風“卡特里娜”登陸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市東部地區,橫掃墨西哥灣沿岸各州,導致洪災泛濫,受災地區的圖書館也未能幸免。災后的圖書館,除館舍和設施遭遇到破壞之外,館藏的丟失也相當嚴重,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被咫風吹散的。未丟失的館藏,由于通風系統的破壞或電力沒在恢復也面臨著發霉的危險——這幾乎成了幸存圖書館面臨的最大危險。[1]
2.1.2 社會因素
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引起的經濟政策、價格、稅收等方面的變動往往對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活動帶來影響,同時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也給高校圖書館帶來新的競爭威脅,此外,圖書館還有因為某些經濟行為而卷入糾紛,近年來屢次發生在圖書館界的知識產權訴訟就是例證。
社會文化發展對于高校圖書館的影響顯得更為深刻,如讀者權利意識的提高、新聞輿論影響力的無限擴大、以及科技發展對高校圖書館服務水平提升的強烈要求等等。
國家與地區的政治氛圍對于圖書館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如戰爭和恐怖事件直接威脅圖書館館員、讀者、藏書以及服務系統等各方面的安全,而國家間外交關系的重大變故則通過對國家和地區間文化交流產生的影響間接作用于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采集、整理、組織以及提供利用。[2]
2.2.1 組織管理因素
該因素主要涉及領導者的圖書館組織管理結構及領導決策水平、圖書館人事制度及其所決定的員工文化素質、圖書館財務結構及收支平衡、圖書館各種規章制度及其影響下的各方面社會關系,每一因素都范涵著一定的危機因素。
領導者的管理水平、考核機制、工作開展情況、社會聲譽、學校的重視、經費的落實等因素都潛伏著的一定的危機,或者說都有可能給圖書館造成損失低效的可能性。
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各高校都加大了對圖書館的投入。為評估定級增加館藏,購置一些折扣文獻資源,事必難以購置新的可高效利用的信息資料,這又容易造成館舍危機和用戶的逐漸流失。面對經費嚴重不足造成的容境,所有的圖書館都加大了數字資源的建設。但數字化本身并不能緩解圖書館的經濟危機,相反,由于計算機管理系統及其相關的維護所需的高昂費用,圖書館的經濟壓力甚至會因此而加重。面對這種兩難的境地,如果財務結構不能達到收支平衡,經濟危機會隨時發生,從而導致圖書館業務的萎縮,直接危及圖書館的生存。
2.2.2 文獻資源因素
文獻信息資源是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根本所在,也是高校圖書館提供文獻信息保障能力的物質基礎。一般來講,文獻信息資源包括紙質的、縮微的、電子的、數字的信息資源等,面對戰爭、地震、洪水、火災、霉變、蟲災、介質蛻化、計算機病毒、黑客攻擊等,它們都十分脆弱。從采訪、整理、典藏以及數據庫建設每一環節都存在危機因素。
2.2.3 服務質量因素
讀者服務是高校圖書館的核心工作。由于圖書館自身的主觀原因,如館員缺乏服務意識、服務態度不好、服務制度不合理以及服務隊伍素質低下等,導致強烈的需求與落后的基礎設施和不合格的服務現狀之間形成了強烈落差。讀者在失望后,就會指責圖書館的不友好服務,甚至質疑圖書館的高進入門檻、不合理收費等,從而引發圖書館與讀者糾紛的爆發。而館員的服務能力不能滿足高校教師和學生的需求,也勢必影響被服務的的不信任,鹽城工學院圖書館,每年以問卷的形式調查讀者的服務需求,以此來增強圖書館人員的服務能力。
2.2.4 館員隊伍因素
人才是高校圖書館的興業之本,由于體制等原因,現階段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社會地位較低,工作枯燥,館員平均素質不高,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專業技術人員鳳毛麟角,很難留住和吸引高學歷、高素質和有其他專業背景的復合性人才,甚至有些有學位的人才僅僅把圖書館做為跳槽的踏板。1999年,上海市圖書館王世偉在《從“讀者第一”到“圖書館員第一”——知識經濟帶給圖書館管理的思考之一》中提出了圖書館管理的新理念:應該從“讀者第一”轉變為“圖書館員第一”,以喚起人們對圖書館人才的重視。[3]
2.2.5 設備技術因素
該因素主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硬件方面如建筑標準,圖書館館舍、家俱,文獻資料(包括紙質的、電子的)及計算機,網絡設備等,軟件方面不僅包括自已本館的數據庫信息,還涉及到圖書館可提供的所有數字信息系統。
建筑和設備是高校圖書館開展各項工作的場所和工具,也是圖書館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在圖書館建造過程中,存在建筑設計不當,館舍的建筑不符合標準、規范,對抗震、防水、消防以及對安全疏散不符合要求,委托或招標單位與施工單位合作不力等因素。
對于設備而言,同樣也存在危機因素。如購置設備與需求不符,設備驗收登記制度缺乏,設備使用操作不當,設備維護、保養維修落后,設備改造更新遲緩等都嚴重影響設備的使用壽命及其功能的發揮。
構建安全預控機制是高校圖書館危機管理的首要環節。危機管理包括日常危機管理和危機事件處理兩個階段,而“防患于未然”又是危機管理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要求。因此,高校圖書館危機管理的重點要放在日常危機管理階段,堅持未雨綢繆、防范優于救治,完善各項管理機制,構建具有前瞻性安全預控機制。
策略之一:樹立圖書館危機管理意識。
危機意識是危機預警的起點,也是整個危機管理的基礎。高校圖書館領導和館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危機管理意識,了解危機管理的重要性。館員的危機意識、危機管理能力是進行有效的危機管理的必要條件,也是高校圖書館危機管理系統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培養館員危機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是危機管理的起點,也是消除、減少圖書館危機隱患的有效措施。圖書館領導應該具有較強的危機意識,做好危機防范的心理和物質準備,不斷提高自身預測、預防和處理危機的能力。組織館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危機預防的知識,經常進行一些應對危機的訓練,幫助館員掌握基本的防災知識和技能,要充分調動館員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危機管理中來,要專門對危機應急預案進行宣傳教育,確保全體館員都能掌握應急預案。鹽城工學院圖書館新館在2011年正式開館,開館期間不間斷的開展消防演習活動,為學生和教師開設“安全工作會議”,介紹圖書館的樓層結構,和建筑設計特點。為學生、工作人員不斷地增強危機意識。
策略之二:建立健全高校圖書館危機防范支持體系。
防范支持體系分為高層、中層、基層和組織文化層面。系統高層是決策層,以危機領導小組的形式,相對獨立于圖書館組織的整體控制,成為危機控制核心;體系中層的制度支持是圖書館的各種信息系統,包括圖書館有形的管理信息系統和圖書館危機信息的各種發布渠道,如新聞發布會、非正式的傳播等。信息系統為高層危機領導小組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使組織在危機過程中做到有效溝通,減少信息傳播的差異性,同時采取快速的行動;體系中的基層層面可以通過建立危機防范日常管理制度來全面配合組織對危機控制工作;組織文化層面主要是用組織深入人心的理念在組織內部營造一種自覺應對危機的氛圍。當組織進人危機狀態,圖書館的制度防范體系快速啟動,成為組織應對危機的強有力的支撐系統,在圖書館危機管理中發揮主導作用。
策略之三:制定并完善圖書館危機管理的法律法規。
圖書館危機管理法制化是危機管理的重要基石。我國政府為了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預防和減少突發事件造成的損害,保障公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維護國家和社會安定,于2006年1月8日制定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以及一系列相配套的預案。因此,圖書館也應盡早出臺應急預案,建立圖書館應急預警機制,使圖書館危機管理早日實現法制化。圖書館作為危機管理工作的主體,在危機管理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制定并完善圖書館危機管理的法律法規,使圖書館危機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策略之四:提高圖書館館員素質。
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不足和專業結構不合理是人力資源危機的突出表現。高校圖書館要制定人才隊伍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方案和計劃,采取培養與引進相結合的人才發展策略。館員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改善圖書館人才專業結構,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努力營造良好的環境,采用激勵機制,培養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滿足館員自我發展的需求。圖書館領導要盡全力為館員爭取更多的學習、進修、培訓機會,為館員發展創造條件;要創建和諧融洽的組織文化,以優秀的組織文化凝聚館員的心,將圖書館內部的各種矛盾和沖突消滅于萌芽狀態;要將危機意識納入核心價值觀。時刻激勵館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努力在高校圖書館建立一支熟練掌握信息組織、信息挖掘等高新技術的高效員工隊伍。
策略之五:讀者參與是高校圖書館安全危機管理的基礎。
圖書館應充分發揮讀者協會的作用,鼓勵瀆者不但參與圖書館的常規管理,也應參與到圖書館安全危機管理中來,讓讀者為安全危機管理獻計獻策,調動讀者的積極性、主動性,發揮讀者在安全危機管理中的作用。同時,可采用講座、實訓等方式讓讀者了解消防應急預案、停電事故應急預案、地震災害應急預案等,通過實際模擬演練使讀者掌握圖書館安全危機管理知識及安全撤離常識。
策略之六:加強高校圖書館之間的合作。
圖書館側重探討的是文獻資源和信息的安全。早在1996年,國際圖聯與相關部門就在巴黎創建了“藍盾”計劃,收集、交流各國的相關信息,并采取聯合行動,加強圖書館之間的合作,意在避免和保護由于戰爭而處于危險狀態的文化財產。同時組織專家,在需要的時候趕赴現場,以應付各種緊急事件的發生。國際圖聯還把資源保護列入自己的核心計劃內,并在圖書館界積極宣傳和廣泛推廣圖書館災難控制的經驗。
圖書館“危機管理”是專門的管理科學,它立足于應付圖書館突發的危機事件,抗拒突發的災難事變,有備無患,化險為夷,或將損害降至最低點。為此,應保持清醒的頭腦,從圖書館的實際出發,組織館員認真學習與研究“危機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建立有權威的“危機管理”預控機制,加強圖書館危機的預測與研究,擬訂完善的“危機管理”預控計劃,設置多種危機處置方式,以應付突然出現的危機局面。高校圖書館有了嚴謹的危機預控機制,就能夠防微杜漸,將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就能夠樹立戰勝問題的信心,得心應手、胸有成竹地解決問題;就能夠拓寬現代管理思路和辦法,探索更多創新、成熟的現代管理經驗,使圖書館遠離危機。
[1]文溪.卡特里娜計劃——羅克蘭公共圖書館提供閱讀援助[OL].htp://www.chinailbs.net/quanweb.asp?titleid=1356,2005-12-26.
[2]李樹民,溫秀.論我國旅游業突發性危機預警機制建構[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34(5).
[3]王世偉.從“讀者第一”到“圖書館員第一”——知識經濟帶給圖書館管理的思考之一[J].圖書館雜志,1999(2).
[4]魏曉敏.走出危機決策管理的困境——談如何構建高校圖書館危機決策管理[J].圖書情報工作,2010(1).
[5]韓雙梅,于麗君.以人為本視角下高校圖書館危機管理策略分析[J].哈爾濱學院學報,2010(2).
[6]張成林.數字時代圖書館服務危機管理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3,23-27(2).
[7]胡原民.談談圖書館突發事件的預警和應對[J].財經政法資訊,200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