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明月 李 磊 金 花
(1.長春科技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8;2.吉林特色旅游文化研究中心,吉林 長春 130018)
隨著全球化、一體化趨勢的日益加強,社會與學生對大學英語的要求逐漸提升,因此,大學英語教學要進行調整與改革,從而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適應學生工作的需要。大學英語教學中要注重其教學主體、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等方面,根據需求分析,對其進行合理的、系統的改革,本文將基于需求分析,展開對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
在教學主體方面,其主體可以為教師、學生或師生結合等,但在素質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大學英語教學要逐漸實現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大學英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過分強調教學主體,要根據教學實際的需求進行調整,將教學主體固定化是不能滿足教學需求的,同時教學主體的界定要根據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等方面的選擇,師生在不同的教學環境中,其扮演的角色也將有所不同。教師為主體的教學適合推理性教學,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適合小組討論式教學。
同時,根據調查,被調查者對網絡學習平臺的興趣不足,并且認為大學英語教學內容要體現知識性與多元性。針對大學英語教學不樂觀的現狀,要對教師、學生與教材三者的關系進行協調,根據教學需求確定其教學主體,使其教學內容更加符合學生發展的需要,從而為社會與國家培養具有高素質的、復合型的外語人才。
現階段,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仍舊采用的是通用英語,雖然對其進行了調整,以選修課的形成進行教學,但其課程設置未能實現深入的、全面的、徹底的改革,在新的環境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要實現由通用英語向專門用途英語的過渡,從而實現真正意義的改革。據調查,我國高校中仍有大部分院校在沿用通用英語的課程設置,通用英語未能根據學生的專業與興趣進行設置,使用統一的教材,這種課程設置有著諸多的弊端,主要體現為,通用英語課程設置缺少實用性的教學內容,致使教師的教學效果不明顯,學生的應用能力偏低。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國家間的交流日益緊密,各個領域逐漸融合,在其發展過程中,需要專業性、復合型的人才,在企業招聘過程中,更加重視托福與雅思的成績。通用英語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而專門用途英語其注重專業內容,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從語言的角度對專業領域的內容進行了詳細的、全面的講解,進而讓學生掌握專業領域的語言規律與規則等,這種課程設置具有較強的實用性[1]。
目前,大部分院校的教學模式采用的是混合式教學,即:課程講解與網絡自學的結合,政府積極支持高校進行自主學習中心的建設,據調查,有70%的院校采用的是混合式教學,有90%的院校采用的是自主學習,這種教學模式利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從而實現個性化的發展,但網絡自學存在諸多問題,無法避免,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學生存在遲到、早退、翹課等現象,學生不能高效的完成其學習內容,學習的效率偏低。在調查中,對于網絡自主學習,有60%左右的學生是不喜歡的,主要原因便是網絡自主學習的管理比較松散,語境缺少真實性,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足,學習的效率不高。因此,混合型教學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視覺渠道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利于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而聽覺的效率相對較差,因此,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逐漸回歸到課堂面授模式,從而滿足學生與社會的需求。
大學英語教師的選擇主要影響因素便是課程設置,隨著高校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的實現,其教師不僅要具有完整的語言能力,還要具備較系統的專業知識。但現階段,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其知識結構存在不足,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也不能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同時英語教師對專門用途英語存在排斥心理,主要是由于教師認為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是不必要的,并且對自身學習眾多領域的專業知識沒有足夠的信心。據調查,目前,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僅是在專業詞匯方面有所增加,教師認為專業英語的教學十分困難,主要是其缺乏教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等。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逐漸走向語言教師專業化的道路,從而使其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使其適應專門用途英語課程設置的需求[2]。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教學要不斷改革與發展,文中基于需求分析對其展開了探討,主要從教學主體、課程設置、教學模式與教師等方面進行介紹,其教學主體要根據教材、教師與學生三者的關系進行協調,根據教學需求確定其教學主體;課程設置要逐漸走向專門用途英語;教學模式要回歸課程面授;教師要實現語言教師專業化,相信,通過一系列措施的落實,大學英語教學水平將獲得大幅度的提升。
[1]徐永亮.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課程發展路徑研究[N].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12(06):69-70.
[2]劉壇孝,馬彥.基于需求分析的大學英語教學研究[N].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4,10(05):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