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尚尚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0925)
隨著國人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第三產業發展迅猛,對人身體有益的體育更是受到大多數現代人的青睞,但相對應的體育服務與管理的品質并不高。如果高職院校開設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為現在的體育服務單位與企業輸入專業的人才,將對體育的良性發展提供一個很好的平臺,也使得體育服務與管理走向更加專業的道路。
本研究針對廣東地區體育服務與管理行業企業以的調研工作。此次專業調研旨在通過深入了解廣東地區體育服務與管理行業企業近期的發展變化,及時掌握人才需求的動態信息,以就業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為開發出合理的課程體系,以及制訂與社會市場需求現狀相適應的體育服務與管理人才培養方案提供事實依據。
調研小組隨機抽取廣東地區25家體育服務與管理相關企業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市場需求調查問卷》,針對體育服務與管理企業的人才結構現狀、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狀況、任職情況分別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從不同角度了解和把握了廣東省體育服務與管理行業的人才需求。
2.1 體育服務與管理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城市都市化進程加快,體育產業作為第三產業的主力軍發展迅速。目前,廣東地區體育服務業已初步形成了以健身娛樂業為主,體育培訓業、體育彩票業、體育用品銷售業、體育旅游業、體育中介咨詢業、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傳媒業等多業并舉,經營項目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在總體規模上占據了主導地位。體育服務業的發展對帶動體育產業中其它領域的發展有直接的拉動作用。
伴著亞運會、大運會等各大賽事在廣東省內舉辦,全民健身的體育硬件設施資源豐富,加速了廣東的體育服務與管理行業的發展。期中廣州市擬打造以體育競賽表演業為龍頭,以健身休閑業、場館服務業、體育用品業和體育彩票業為支柱,體育培訓、體育中介、體育無形資產等多業并舉、特色鮮明、結構合理、規范發展的體育產業體系,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多種所有制并存的格局。
2.2 體育服務與管理行業從業人員基本情況
第一,從業人員年齡分析
本次調查的25家企業,共有1209名體育服務與管理從業人員。在本次調研的1209人當中,31-40歲之間的員工最多,共554人,占所調研比例的45.82%;其次是20-30歲的員工,有420人,占34.74%;41-50歲和50歲以上人數相當,分別為95、91人次,各占7.86%與7.53%,還有49位是19歲以下,占4.05%。從調研可知,廣東地區體育服務行業的從業人員年齡多為31-40歲與20-30歲年齡段,年齡結構年輕。呈現這種狀況主要與體育服務與管理發展現狀相符,作為新興的產業,屬于起步的青春期,所從業人員的年齡也年輕化。還有就是其產業的特點是就是年輕、活力、時尚的標榜,決定了它的服務要素也需年輕化。
第二,從業人員學歷情況分析
本次調研的1209人中,博士以上學歷5人,占0.41%,這部分人員主要是體育文化公司成員,其公司特點需求體育高端人才為其服務。研究生學歷43人,占3.56%,這部分主要公司管理層人員,知識結構與綜合素質高使其能很好的應對管理工作。本科學歷242人,占20.02%,高等職業專科229人,占18.94%,這部分人員主要從事教練、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其崗位需求技能型人才。中等職業專科177人,占14.64%;技工學校222人,占18.36%;選其他為291人,占24.07%,主要為高中畢業。這些低學歷的工作人員主要是從事一般的服務員、前臺、銷售等工作。整體結構看來,學歷針對性不強,高職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數不突出,致使現在的體育服務行業的專業服務品質并不高。
2.3 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對應的崗位分析
崗位需求較大的是健身休閑教練、體育營銷,各占19%;其次是體育企業經營、體育場館服務方向,各占18%;接著是社會體育指導員,占12%;然后是健康咨詢顧問,占7%;其他只占7%,主要是指高爾夫教練和綜合性人才的崗位需求。各單位對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有迫切的要求,使其服務更專業,管理更完善。
2.4 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在調研中,調查單位人才招聘渠道主要是網上招聘,占40%,這種方式簡單有效,受到大多數用人單位歡迎;其次是廣告招聘,占23%;然后是人才市場招聘,占19%;其他招聘會招聘、委托中介招聘委托、獵頭公司招聘具均占6%。調查中,許多企業負責人提出希望與辦有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院校建立聯系,進行校企合作機制,由學校直接為企業輸入相應專業人才。
2.5 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需求趨勢
本次調研中,調查的25個單位對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都是有需求。從崗位人數需求情況來看,未來三年調查單位對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有著不同程度的需求,5-10人與5人以下各占32%,10以上占28%,不確定的占8%。
調查中,許多單位負責人對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許多寶貴建議,如:培養出掌握體育服務、管理等專業知識且具有一項特長的人才;要求專業水平扎實,有急救技能及生活健康常識;要求能適應體育事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需求,有一定組織實踐能力,能組織一定規模體育比賽、展會等經營活動和獨立經營、管理中小規模體育產業的專門技術應用型人;等等。這些建議表明現在體育服務與管理行業對專業人才需求,以及對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
3.1 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的背景下,第三產業的主力軍體育產業迅猛發展,使得市場對體育服務與管理人才需求很大。
3.2 目前體育服務與管理領域從業人員整體專業素質偏低,人才培養質量亟待提高,通過高職院校的專業學習,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既掌握體育專項技能,又掌握體育場館行業、營銷、服務工作崗位必備的理論知識,具備策劃、組織、協調能力,從事服務與管理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服務社會。
3.3 學校的人才輸出需建立好良好的運行模式,建立院校與企業合作機制,由學校直接為企業輸入相應專業人才,防止人才與崗位需求之間存在“相對脫節”現象。
[1]史立峰,梁培根,鄧雷.體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3(3):83-84.
[2]葉紅英.基于職業生涯規劃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繼續教育學院,2012(6):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