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一鵬
(華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中國 北京 102206)
在日語單詞中有大量的日語漢字,這使得母語為漢語的學生在和日語接觸時會產生一種親切感。有些日語漢字不僅字形與中國漢字相同,所表達的詞義也完全相同或十分接近。許多日語漢字是日本人對中國漢字絲毫未加改動,就直接將漢字的形態和字義一同吸收過來作為日語漢字來使用的。盡管日語漢字與中國漢字發音不同,學生通過漢字本身即可知道詞的大體意思。如:日本人、中國、服裝、米、安全、橋、破産、現実等。這些單詞完全由日語漢字構成,除了其中的幾個繁體字之外,不僅字形與中國簡體漢字相同,所表達的詞義也完全相同,一看就懂。繁體字的由來是因為以前傳入日本的中國漢字均為繁體字。日本政府也曾做過漢字簡化,但在現代日語中仍有許多繁體字被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了。這樣對于母語為漢語的中國人在學習日語時,要比其他完全不懂漢字的西方國家人學日語占有優勢,更容易,減輕了大量的學習負擔。有學生說:“日語里有漢字,好學。”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不過有些日本漢字字形雖然與中國漢字相同,但意義截然不同。如日本漢字中的丈夫一詞,在中文的意思是健壯,例如:體が丈夫だ/身體健壯。手紙一詞的中文意思是信,如友達への手紙/給朋友的信 。娘的中文意思是女兒,如:わたしの娘/我的女兒。這些與中國漢字相同字形相同,字義上不相同的日本漢字大量地存在于日語中,在實際學習應用中極易搞錯。理解錯誤的原因是受母語影響而造成的望文生義,以為日語中的日語漢字一看便知其意,而不加思考地直接挪用了。要避免造成錯誤,就應該多查字典,多分析,切不可粗心大意。雖然中日兩種語言都使用漢字,而且有許多字同義同的詞匯,但日本民族在吸收消化我國漢字的過程中,使漢字的音、形、義既有保留又有變化,了解這些現象就會對日語漢字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日語漢字單詞難易懸殊,我們也使用漢字,所以往往容易忽視對漢字單詞的要求,這是一個大錯誤,是在學習日語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日語漢字讀音主要分為音讀和訓讀兩種讀法。這是由于漢字的輸入和讀音受到歷史上和地區上的不同影響而造成的。日語的音讀是指接近中國漢字發音的日語漢字讀音,訓讀是指用日語固有的語言來讀漢字的方法。日語漢字并不難,難的是讀日語漢字。音讀的種類比較復雜,根據中國漢字傳入日本的時期和地區,主要有吳音,漢音,唐音等。吳音指過去吳國的方言,俗稱吳音。洛陽,長安地處中國西北,這些西北方言被認為是漢人的標準語,稱為漢音。由遣唐史的日本僧侶傳到日本的漢語和今天的北京話相似,稱之為唐音。由此可見,音讀是指沿用中國漢字的音,但同一個漢字有不同的讀音方式,多為一字二音。例如,人:可讀成じん或にん,人體:可讀成じんだい。人間:可讀成にんげん。月:可讀成げつ戓がつ,月よう日:可讀成げつようび,三月:可讀成さんがつ。正:可讀成しょ戓せい,正面:可讀成しょめん,正確:可讀成せいかく。下:可讀成げ戓か,下車:可讀成げしゃ,以下:可讀成いか等。
下面再來看看訓讀。訓讀是指和漢字意思相當,日語固有詞中的一部份特定讀音。或借用漢字字形和意義,用日本固有語言來讀的叫訓讀。中文漢字除了多音字外,大部分為一字一種讀法。而日語的漢字除了少數例外,都有音讀和訓讀兩種讀法,不少漢字更有多種讀法。一般地說單個日語漢字訓讀的多,兩個以上的漢字音讀的多。在訓讀中一字可有多種讀法。例:小:可讀作ちい、こ、お 。外:可讀作そこ、ほか、はず等。音讀也好,訓讀也罷,對日本人來說都一樣,都是漢字的一種讀法。同一個日語漢字什么情況下是音讀,什么情況下又是訓讀,他們可根據說話習慣脫口而出,而我們中國人則不然。因為日本漢字讀法復雜多樣,無明確規律可循。在教學中可試著讓學生每人做一本日語漢字小字典,專門排出日漢不同的漢字加以比較,并定期進行集中練習。如不了解這些現象,在學習日語中必然要造成誤解,引起混亂。由于中日兩國不同語言的文化背景,造成了語言表象思維不同,在人們頭腦中產生的表象活動也隨之不同。因此還有很多在意義和用法上有共同點和不同點的單詞在學習應用中也極易搞錯。在日語教學中可進行單詞分類教學,可將這類無詞尾變化,字形和詞義與中國漢字完全相同或十分接近的單詞分為一類。此類所謂純中國漢字的單詞最容易記住,應作為單詞分類教學首選,這將顯而易見地給教學與學習帶來許多便利。
總之,日語單詞是學習日語的關鍵,是學習日語的基礎,是學習日語的重中之重,這一點對教學的教師和學習日語的學生們來說都是應該注意的大事情。
[1]近騰安月子,丸山千歌.中、上級日本語教科書[M].東京大學出版社,2001,1.
[2]才喜振.新版中日交流標準日本語同步練習冊初級[M].外文出版社,2009,6.
[3]陳俊森.大學日語四級考試分析與指導[M].高教出版社,1998,8.
[4]李東杰,田淵裕二.日本語能力測試2級聽力[M].世界圖書出版社 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