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軼翔
(邢臺學院,河北 邢臺 054001)
長期以來,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重點一直停留在英語知識的講授方面,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則僅僅局限于口語對話和寫作訓練等較狹窄的層面上。
很多地方高校英語專業都把實踐教學體系當作是實踐教學環節的簡單累加,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集體講授實踐的相關理論,到學期末以及最后一個學期,則安排學生自己去尋找實習單位進行實踐,并要求學生在實習結束后提交相關實習單位證明及實習報告。由于很多單位不愿接收沒有任何工作經驗的實習生,大多數學生只能是把這段學校安排的“實習期”作為自己忙碌奔波找尋工作的時間。至于實習證明,則找熟人朋友托關系開列;而實習報告則是自己東拼西湊想象編出。提交上來的報告,教師通常不會仔細批閱,只是需要存檔以應對各種檢查。
現階段,地方高校英語專業所實施的成績考核體系,仍然是長期延續的傳統方式,主要反映的是學生的卷面成績。對學生實踐課程的考核評定,主要取決于其實習報告的撰寫情況,始終尚未形成針對實踐教學的完善的考核管理制度。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過多地把精力放在了學生的學科專業知識上,由于實踐教學始終得不到足夠的重視,缺乏系統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及相應的成績考核評價制度,嚴重制約了對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更不利于實現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就業市場越來越多的青睞于那些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還兼有其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一專多能的多元化人才。那么,究竟英語專業多元化人才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呢?
即利用英語作為交流工具,與國際人士溝通的能力。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夠聽懂他人的意思,同時可以準確無誤的表達自己的意思。更進一步的,還應該包含傾聽過程中提煉主旨和積極回應的能力、在交流過程中出現障礙時的積極應變能力、求同存異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遭遇尷尬時需要轉變話題的能力。
作為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必須掌握的能力之一就是翻譯。包括口譯和筆譯,其中口譯強調的是即時信息的傳達,要求譯者必須在掌握扎實的語言知識的前提下,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心理素質;而筆譯工作的難度現階段則更多地體現在對其它學科知識的涉足了解方面,例如商務信函、產品介紹等文件的翻譯。
同樣也是語言能力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與口語表達溝通能力相對應,利用英語作為工具的書面交際能力。這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是各類應用文寫作,信件、公文、通知、便箋、宣傳廣告等等,這是從事與英語相關工作所必不可少的能力;二是學術論文的寫作,這是從事教學科研崗位所必須的。
作為一名學習語言的英語專業學生,語言分析能力是一項最基本的能力要求。拿到一篇英語文章后,能夠快速對其文章層次段落大意做出概括,對其中的句式、用詞做出分析。這里包含了英語學習中基礎的語法知識與應用,以及在長期閱讀練習過程中所培養的語言感知力。這種能力是在潛移默化中形成的,不僅僅有助于將來從事教學科研的英語專業學生,同時對于很多以英語作為語言工具的相關工作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
即語言應用能力。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是從事英語教育,現在這一領域已經不再每年需要大量的人才。因此很多英語專業的學生就需要把就業目光放在其它與英語相關的行業上,例如:會展英語、旅游英語、營銷英語等等。也就是以英語作為一門工具,能夠從事其它行業的業務能力。
作為一門語言的學習者,英語專業學生應該對于外國影視音樂作品、外國名著經典戲劇小說、文學作品等,能夠做出比非英語專業學生更獨到精辟的評論,表現出更好的語言文化鑒賞力。這樣在日后無論從事什么樣的工作,都能夠在交際中獨樹一幟地發揮積極的影響。
現階段地方高校英語專業的教學主要還是形式單一的課堂講授,此種情況下是很難實現學生的上述六種能力的,必須構建科學合理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上述六種能力中,前五種能力可統一看成是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所需要的能力,也就是“實際工作能力”;最后一項則可以看作是“綜合素質能力”,對學生將來的事業交際中起到不可忽視的影響。由此我們應本著以下的思路:首先,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當中應該設置綜合科學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與已有的理論教學緊密結合,互相區別又不可分割。其次,更新增加并完善原有的實踐教學內容。再次,優化實踐課程設置,將過去依附于理論課程的實踐課程獨立出來,把相互關聯或重疊的課程進行重組,開設緊跟社會經濟發展步伐的新課程。最后,將實踐教學延伸到學生的課外活動中,設置英語專業學生的課外培養計劃,將學生的實踐活動納入學分管理,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尋找各種實踐機會,對于表現優越者實行學分獎勵。
依據上述構建思路,地方高校英語專業實踐教學可以分為“實際工作能力”模塊和 “綜合素質能力”模塊。其中,前者應將學生五種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目標:英文口語表達溝通能力、中英文互譯能力、英文書面寫作能力、語言分析能力、以英語為工具從事其它行業的業務能力,這些能力的培養可以將英語專業學生與其它專業學生區分開來,突出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優勢。而針對“綜合素質能力”培養的模塊,則應該注重學生的語言文化鑒賞力,可以通過開設英文影視作品、文學名著、戲劇表演等的課程,深入解析其中蘊含的語言文化因素,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思維能力,這也應該是英語專業學生所特有的一種能力。
首先,要有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明確地規定出實踐教學的目標、具體要求和實施辦法,對教師和學生發揮著指導性的作用。其次,要有完善的實踐教學條件,包括軟件(教師隊伍建設、先進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的教學內容等)和硬件(教學設備的更新、實習基地的建設等)。這里特別強調教師實踐經驗的重要性。再次,建立并完善實踐教學的考核機制。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如定期查閱學生的實習日志或心得,積極主動地與學生就實訓中的問題進行溝通指導,最終考核可以設置答辯環節,檢查學生對理論的應用情況,以及對實踐任務的理解與完成情況,這樣才能更好地切實地發現并解決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保證學生實訓的有效性。
[1]王守仁,朱剛,王文宇.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05(11):49-50.
[2]何其莘,等.關于外語專業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54-59.
[3]秦秋,程冷杰.試論英語專業教學改革的方向[J].南京社會科學,2006(4):57-61.
[4]張生珍.對當前高校英語專業教學的幾點思考:兼論英語文學教學的創新[J].中國成人教育,2007(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