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忠艷 張惠惠 荊紅梅 尹 爽 李 婷 張天舒 辛 宏(沈陽醫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發生變化,肥胖人群逐年遞增,我國大學生的肥胖近年來也呈上升趨勢。已有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不但會降低生活質量,還會引發許多健康問題。相反,身體脂肪含量過低,也會使健康危險性增加。目前評價人體肥胖的方法很多,其中身體質量指數BMI(Body Mass Index,即體重(kg)與身高平方(m2)的比值。)以其操作方便、準確、實用的特點,目前在世界上廣泛使用。我國肥胖工作組提出中國成年人BMI的分級標準:正常范圍為18.5~24,小于l8.5為營養不良,大于或等于24且小于28為超重,大于或等于28為肥胖。通過對BMI進行分析并得出結論,從而更好的引導大學生積極參加健身鍛煉。
2013年沈陽醫學院、遼寧大學,沈陽師范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學生體質測試數據中,釆用隨機抽取的方法,在每個學校按照各院學生比例選取BMI異常類型樣本200個,進行分析,年齡在18-22歲之間。
1.2.1 訪談法
為篩選攝食行為和休閑行為、發現體質異常人群存在的醫學問題或誤區、制定合理的養生學和體育休閑指導方案提供充足的材料。
1.2.2 問卷調查法
1.2.3 文獻資料法
通過各種途徑查閱與本文相關的文獻資料,得到大量資料,其中有關國民體質論文核心期刊31篇,為本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學術背景之撐。
1.2.4 數理統計法
利用EXCEL和SPSS統計軟件13.0對所有被采用的原始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通過對BMI 異常行為大學生休閑行為調查可知:男生中玩電腦、讀書看報、聊天位居前三;而女生在閑暇時間更喜歡逛街,其次為玩電腦、讀書、看報。大學生的休閑生活內容呈現多元化的特點,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學業負擔的增加,導致大學生活動時間不足,相比靜態生活時間明顯增加
BMI異常發生率:體重過輕,健康體重,超重,肥胖的發生率分別為8.5%、69.1%、17.0%、5.4%。按BMI等級區分,大部分學生BMI趨于正常范圍,為69.1%,說明大多數學生的體質形態狀態良好。
為了分析BMI異常大學生休閑行為特征,本研究對BMI異常大學生的生活習慣和閑暇時間中的休閑行為作了調查,發現BMI異常大學生休閑行為具有如下特征:
2.1.1 不吃或很少吃早餐:據調查,習慣不吃早餐的人高達40%。長期不吃早餐,不僅會嚴重傷胃,易患膽結石,久而久之會出現各種慢性疾病及代謝紊亂。
建立核磁共振成像儀管理檔案,定期進行效益分析,弄清影響效益的因素及影響程度,從而提高設備的使用率,充分挖掘設備潛力。與大型醫療機構開展設備維修合作,由于中心大型設備較少,如引進專業技術維修人員,則大大增加設備運行成本,降低設備經濟效益,通過維修、維護合作,可達到共享技術優勢和人才資源的目的,這種方法既可提高中心設備維修、維護的專業化水平,又可降低設備的運行成本,提高設備的經濟效益。提升設備操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加強職業培訓,增加他們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開闊專業視野,科學合理使用檢測設備,減少誤診漏診、誤治漏治情況的發生。
2.1.2 運動不足:由于熬夜、游戲、上網、吸煙、酗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大學生參加戶外活動和體育運動的時間急劇減少。
2.1.3 零食、夜宵等不良的飲食結構在大學生中常見。如果油脂類、甜食及夜宵使用次數越多,如果體育鍛煉量不足,則使超重、肥胖產生更容易。
影響過剩及自身活動時間的嚴重不足是大學生重體重比例較大的主要原因,這一結論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本研究對BMI異常大學生的飲食習慣和攝食行為進行了調查,發現BMI異常大學生攝食行為具有如下特征:
2.2.1 飲食習慣不良:飲食習慣與健康密切相關。早餐湊合或不吃,午餐匆匆忙忙吃,晚餐豐盛,使人易患肥胖。而邊吃邊說,吃飯太快不細咀嚼等,這些飲食習慣都直接影響身體健康。
2.2.2 膳食結構不合理:目前,中國城市大學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飲食結構不合理狀況。很多學生和家長缺乏科學營養知識,學生片面地攝入高糖高脂高熱量低纖維飲食,再加上蔬菜水果攝入少,缺乏運動,導致超重、肥胖者逐年增多。
2.2.3 營養不均衡。統計顯示,目前大學生營養狀況不容樂觀,面臨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所致超重肥胖的雙重營養健康問題,偏食、挑食、吃零食過多是造成現今學生營養不均衡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對BMI異常大學生的塑身過程中采取的措施及其收效情況進行了調查,發現BMI異常大學生塑身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2.3.1 飲食減肥,排斥脂肪的攝入。以節食來減肥的現象在大學生中很普遍,尤其在女生中尤其常見。但塑身效果不佳甚至變得更胖,最終會因饑餓難耐,開懷猛吃,以失敗告終。脂肪類食品耐消化、抗餓,如果攝入不足,就會增加對其他熱量的熱入,以維持機體的正常運轉,比如零食,不僅對減肥無益,還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2.3.2 運動強度越大,越有利于塑身。很多人認為運動強度越大,減重的效果越好,但事實并不是這樣。劇烈運動時,脂肪消耗的比例只有5%,因此,塑身運動不需要很大的運動量,堅持做中等或中小運動量的運動最好。
2.3.3 通過藥物干擾脂肪代謝。也許你吃了幾天藥物,覺得體重一下子掉了很多,但是掉的不是脂肪,而是水分。減肥藥的代謝基本都是通過腎臟排除,多吃減肥藥對腎的損害非常大,還影響機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導致胃腸功能紊亂。
2.3.4 瘦者欲更瘦,胖者無意減肥。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偏瘦的學生中有的認為自己不胖不瘦,更有甚者認為自己偏胖。而超重的學生中,有的認為自己不胖不瘦,甚至偏瘦。可見體重異常學生的體重控制觀念亟需改變,以避免因體重失衡引起的疾病。
通過對部分BMI異常大學生的攝食行為、休閑行為進行調查分析可知,飲食習慣,生活方式,運動量都與體質健康密切相關。由于節食減肥、營養不均、作息不規則等原因造成一部分學生體重較輕,另一部分學生由于貪吃愛睡不運動造成超重和肥胖。影響過剩及自身活動時間的嚴重不足是大學生重體重比例較大的主要原因,這一結論與國內外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3.2.1 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外活動,增強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氛圍,使體質健康突出問題大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達到解決體質健康突出問題的目的。
3.2.2 加大對盲目減肥危害及健康知識的宣傳力度,使大學生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減肥。
3.2.3 加強設施建設,合理利用資源。學校要大力加強體育場館建設,尤其是室內場館的建設,豐富運動項目,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體育需求。
3.2.4 校體育工作者要加強對BMI異常人群的指導和監督,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提供具體的科學訓練策略,使他們早日恢復正常的身體形態。
[1]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2002年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報告[Z].2003(11).
[2]學生健康標準研究課題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試行方案)解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研究組.1991年中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監測報告[M].北京科技出版社,1993(1-3).
[4]陳明達,于道中.使用體質學[M].北京醫科大學和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12).
[5]葛可佑.中國營養師培訓教材[M].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