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紅麗 張 杰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為了加強學生的文明行為養(yǎng)成,學校設置了新生入學教育實施大綱。但是從制定到實施這兩年多的時間里,總感覺效果不盡人意。具體總結原因如下:
第一,入學教育實施的時間段過于集中,而且是集中在新生入校之初的前三個月內。這一段時間可以說是學生工作最忙的時間,一堆事務性的工作需要去處理,新生入校之后一堆的問題需要解決。時間的緊迫性導致了質量的不能保證。
第二,入學教育的實施者大部分是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一線輔導員,實施入學教育的時間段也可以說是輔導員老師們最忙碌的階段,一堆的事務性工作需要處理,輔導員根本沒法靜下心來精心進行準備。而且大部分輔導員教學經(jīng)驗不如一線老師豐富,而且個人對于學生管理工作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實施辦法,導致在教育活動中也存在水平的參差不齊。
第三,入學教育模塊包含內容過多,每一個模塊的內容都可以劃分為具體的幾門課。內容寬泛有些東西講起來不知道如何下手,所以導致老師們在備課的時候對各模塊的內容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導致很多時候重點不突出,學生接受的內容也不相同,難以取得一致的教育效果。
現(xiàn)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穩(wěn)定、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國內外各種思潮的影響下,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xié)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甚至出現(xiàn)校園墜樓、投毒等一些極端案件,不僅影響了校園秩序,而且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隱患。
十八大報告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4個字,分別從國家、社會、公民三個層面,為培育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基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道德準則上的規(guī)定,是立足公民個人層面提出的要求,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價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為的本質屬性。
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這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增強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結合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豐富內涵,以個人“成人”教育為主線,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內容融入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與個人生涯發(fā)展規(guī)劃指導等教育內容中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與個人發(fā)展與自我實現(xiàn)緊密結合,針對性地建構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學校實行一年級學生住宿書院制,書院側重于學生課外教育與管理工作,注重學生的思想成長、行為養(yǎng)成、人格塑造和實踐鍛煉。但是學生的行為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且光靠管理總讓學生有種被動應付的感覺。教育的本質在于引導完備人性的建構與發(fā)展,在于將教化人的現(xiàn)實規(guī)范性與培養(yǎng)人的未來性質與超越品性進行有機結合,既著手于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更放眼于學生的“學成教育”。因此,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到新生的入學教育課程中是書院乃至學校都必須考慮的問題。學生在書院這一年主要是學會如何去做人做事,而不是如何去做學問。做人做事是學生大學四年的基礎,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談得上去做學問。
根據(jù)書院設立的初衷和學生的特點,對書院的新生入學教育課程改革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設書院通識課。
目前學生的全校通識教育公選課,在校普通本科生四年修夠13學分即可,而且要平均分布在五大門類之內。那么全校的通識教育公選課中有很多也是與新生入學教育內容一致的、甚至是重復的。建議把學生這13學分的公選課中的4到6個學分的公選課列為書院通識課。學生在大一這學年必須修夠這些學分才能從書院畢業(yè)。
第二,書院通識課的教育目的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做人做事。
“做人、做事、做學問”是一個整體,三者之間相互輔成,相互促進。其中,做人是目標,是一種素質要求;做事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手段,是一種能力要求;做學問,是基礎,是一種知識要求。一個大學生,畢業(yè)時以怎樣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面向社會,畢業(yè)后,做人能否堂堂正正,做事能否兢兢業(yè)業(yè),做學問能否嚴嚴謹謹,全在于自己的努力和奮斗。如果說第一課堂側重點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做學問的話,那么書院作為學生的第二課堂則主要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做人做事。因此,書院通識課設置的主要目的應該是教會學生如何去做人做事。
第三,教育內容要突出對學生的道德、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書院通識課的設置可以以新生入學教育大綱中的內容為主要參考,但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列為通識課教育內容的重點,尤其是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準則教育,讓學生在書院的這一年側重思想品德的教育和文明行為的養(yǎng)成。現(xiàn)在學生很多不文明行為、不正確理念的形成都在于自身沒有形成一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在日常的行為中也缺乏相應的引導。其次還要加強學生的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今高校存在的各類惡性事件都在于學生這幾方面教育的欠缺,再加上社會大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培養(yǎng)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核心價值觀尤其必要。同時個人的生涯規(guī)劃指導教育也應該考慮列入到書院通識課的教育內容中。許多學生一進入大學尤其是大一這一年很多都處于迷茫狀態(tài),對大學的認識也不是很清楚,很多時候都在于對自身缺少一個合理的生涯規(guī)劃。等到大三大四再去考慮這個問題時已經(jīng)為時已晚。所以通識課中此項教育也應重點加強。
第四,書院通識課貫穿大一全年。
通識課的選擇可以采取現(xiàn)在學校網(wǎng)絡選課等方式,上課時間建議提到大一上學期。學生利用一年的時間把書院通識課修完,也就相當于把原來的新生入學教育貫穿大一全年。學生在書院這一年修完部分通識課,等到了大二大三可以再選修一些與專業(yè)相關或者自己感興趣的其他門類的的通識課程,既可以為學生減輕一些課業(yè)負擔,使得學生到了大三下學期專心于考研就業(yè),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一學生一入校的迷茫無措感,讓大一的生活學習變得充實,做好學生從高中大學生的過渡,不會因為一下子放松而無措。
第五,教師的選取要科學合理。
書院通識課的教師選取盡量避免選擇輔導員老師擔任,因為輔導員事務性工作的繁雜和教學經(jīng)驗的缺乏,對課程的理解和對學生的教育水平層次不齊。列入全校公選課就從全校范圍內選擇合適的專任教師擔任,輔導員利用日常的學生管理進行輔助教育即可。第六,設置書院通識實踐課。
書院通識課可考慮除了專任教師的課堂教導外,設置一定的實踐學時,可以參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公民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四個道德標準層面結合學校學生管理的相關標準制定一個書院學生成長卡,這部分的考核由輔導員老師進行,參考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客觀填寫,并作為學生檔案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學生一生。
[1]王炳照.書院精神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1).
[2]樂毅.簡論復旦學院的書院學生管理模式[J].國家教育行政學報,2008(8).
[3]田建榮.現(xiàn)代大學實行書院制的思考[J].江蘇高教,2013(1).
[4]吳增禮,肖永明,唐亞陽.試析書院德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大學教育科學,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