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鐸遠
(渤海大學文理學院,遼寧 錦州 121000)
當今世界正處于科技高速發展,信息量劇增的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對圖書需求越來越大,館存圖書量也喜在不斷增加,不同系統對各門類圖書的需求也越來越具體。但目前各大圖書館對圖書的管理大多停留在書卡和書目的查詢上,花費了大量資金購置的圖書和計算機軟件,關系只停留在圖書和目錄,主要原因是進行的計算機管理只是簡單的將書目錄入軟件中,再根據目錄查找圖書這一循環體中。目前大部分圖書館的圖書管理都處于一種各書館所存圖書相類似,館藏圖書量大,專業性圖書所占比例小,圖書利用率低,管理方法簡單,管理成本又高。
從與信息有關的學科看,信息管理屬于信息學技術,信息管理和信息社會學之間,它是根據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為基礎融合成管理學、信息學,發展成了一門學科—管理信息系統。
本系統在VF環境下運行采用“自上而下地總體規劃,自下而上地應用開發”的策略開發出一個管理信息系統的過程。詳細介紹了圖書管理信息系統的系統分析部分,有組織機構分析、可行性分析、業務流程分析、管理職能分析、處理描述、數據字典、數據流程分析等等;系統設計部分主要介紹了系統功能設計和數據庫設計;系統實現部分列出了一部分程序框圖,并附帶了一些窗口和程序。
“圖書館借閱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功能有:讀者登陸、圖書借閱、圖書采編、讀者信息管理和系統維護。
(1)讀者登陸:讀者訪問系統時系統將自動檢驗讀者的名字和密碼,經過注冊的讀者允許進入系統。
(2)圖書借閱系統:讀者查找到所需圖書后,在圖書保留期內到圖書館辦理借閱手續。圖書借閱系統進行處理圖書借閱、還書、續借等手續。
(3)圖書采編系統:圖書采購入庫,經過編目處理后,將其目錄信息存入數據庫,提供給讀者進行檢索適用。目錄信息包括圖書類別、圖書編號、出版社、書名、作者、定價、出版日期和數量等。
(4)系統維護模塊:系統維護模塊為圖書館管理人員提供圖書統計信息以及讀者統計信息,便于管理人員從宏觀上掌握圖書館運行的情況。
可行性分析是在進行初步調查后進行的對系統開發必要性和可能性的研究。通過觀察與實踐,我認為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可行性分析如下:
(1)經濟可行性分析
作為圖書館這樣的非商業性質場所,其經濟成分比重相對較少,主要是支出的費用:其中包括設備購置費、管理和維護費、軟件開發費用、人員工資及培訓費。由于各個圖書館實行統一操作,系統共享,設備購置,人員工資,維護費用相對較少,前期的資金投入主要集中在購置圖書上。建立信息中心,可將來自各方面的信息集中管理,提高圖書管理的計劃性和預見性,快速地反饋市場信息。
(2)技術可行性分析
技術上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現有技術條件能否順利完成開發工作,硬件、軟件配置能否滿足開發者的需要,各類技術人員的數量,水平,來源等。圖書館管理系統的工作主要是在讀者和圖書館之間架起一座橋梁,能相互溝通信息和處理信息。這一特點非常適合計算機特點,通過網絡internet技術,發揮計算機的信息傳輸速度快、準確度高的優勢。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系統的建設提供了技術條件。
(3)社會可行性分析
社會可行性有時也稱為操作可行性,主要論證新系統在企業或機構開發和運行的可能性以及運行后可能一起的對企業或機構的影響,即組織內外是否具備接受和使用新系統的條件。在當前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計算機技術和軟件技術的更新是圖書館完全有可能也有能力采用這樣先進的管理技術。它對圖書館帶來的影響可以看到:
對傳統管理理念的沖擊,可能引起管理層的變動和人員的調整。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要求提高,使圖書館在一定的可能下進行機構精簡,迫使工作人員繼續學習新知識,拓寬圖書館在市場環境下的生存空間。對圖書館與讀者之間業務方式的轉變和擴充。
為了對系統有一個全貌性的了解,首先要對系統的內部人員結構、組織及用戶情況有所了解。
系統的業務是系統要達到的業務目標,業務流程分析是系統分析中的基礎環節。
圖書管理員編制圖書采購計劃,由采購員負責新書的采購工作。采購圖書入庫后,交由采編室編目,粘貼標簽,產生圖書目錄。圖書交由圖書借閱室上架,供讀者借閱。
進入了設計階段,要把軟件“做什么”的邏輯模型變換成“怎么做”的物理模型,即著手實現軟件的需求,并將設計的結果反應在設計說明書文檔中,所以系統的設計是把系統要求轉化成系統表示的過程。
這一過程分六個階段,分別是:總體設計、系統物理配置方案、數據存儲設計、輸出設計、輸入設計、代碼設計及設計規范。
硬件平臺是開發與運行系統所需要的硬件環境,由于本系統是一個小型的MIS管理系統,因此對計算機硬件的要求不高。
軟件平臺是指系統開發與運行的軟件環境。一般在開發時選用了穩定性較強的Windows XP中文專業版和VF6.0作為開發語言用于數據庫設計。由于這些軟件產品都是Microsoft公司的產品,因此彼此之間的兼容性較好,開發出的應用系統穩定性較高。VF6.0具有可視化的開發環境,可以快速完成系統的開發,內部集成的數據庫訪問通道,使得可以輕松方便的對數據庫管理。
實際開發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差錯,系統中通常可能隱藏著錯誤和缺陷,不經周密測試的系統投入運行,將會造成難以想像的后果,因此系統測試是MIS開發過程中為保證軟件質量必須進行的工作。大量統計資料表明,系統測試的工作量往往占MIS開發總工作量的40%以上。
采用并行切換方式,以保證平衡可靠的過度。即一方面使用本系統來進行工作,另一方面又繼續沿用老的方式—手工方式,在一定時期內,如果程序存在一些漏洞和錯誤,用戶也提出了修改意見,那么系統還要經過進一步完善才能正式投入使用,終止以前的操作方式。
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為更好的為用戶服務,方便用戶、充分的利用資源是其最根本的目的。在信息管理系統的發展中,要不斷的完善,與時俱進,將圖書館的信息管理與世界接軌,提高人員的個人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更好的為用戶服務。
總之,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完善不僅要能夠解決問題、處理問題還要適合各圖書館自己的特色以及管理手段與方式。在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完善的過程中要有創新意識和發展的眼光,使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成為一個真正具有管理意義的系統。
[1]吳巖冰.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完善和發展[J].現代信息技術,2009(2).
[2]梁鋼.論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與完善[J].河北科技圖苑,2004(1).
[3]楊堅紅.高校圖書館管理信息系統開發一例[J].情報雜志,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