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艷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近年來,我國的體育新聞事業蓬勃發展,體育新聞一直是各大媒體常用的報道方式。但個別媒體過分追求經濟效益,為了吸引注意力而在一些事件上大做文章,加上某些記者自身的素質與理性思考能力較差,在報道的過程中存在很多誤區、盲區,甚至按照自己的意志進行歪曲報道,這種行為雖然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眾的關注,但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下面將主要從體育新聞報道中突發事件進行質化分析。
質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研究者和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質化研究也可稱為定性研究,是社會科學領域的基本研究形式,質化研究主要是指通過發掘問題,理解事情現象,分析人們的行為及觀點,在任意的工作場合都能展開質化研究。需注意的是,質化研究更加注重于口頭描述以及意義等,會從經驗以及觀察等情境中獲取資料,同時通過非量化的手段對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得到研究結果。質化研究通常是在精心挑選的樣本個體中展開研究,該研究沒有統計意義,是憑借研究者的經驗與技術等研究對象的動機與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可能會產生的影響。
研究方法可分為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一般是指從性質入手展開研究,而定量研究則是從數據入手展開研究。定性研究通常是研究者用來分析問題的途徑,能夠揭示事物的性質。定量研究則是解決問題的形式。質化研究可以較好的描述傳播現象,理解現象、過程的原因及現象之間的相互作用。
質化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第一,策劃。成功的定性研究需要精心策劃,主要體現為合理分組以及設計訪問大綱。第二,執行。執行最為重要的要素便是對于細節的控制,需要選擇正確的參與人員,營造舒適的氛圍等。第三,分析與應用。以上兩個步驟均是為分析與應用做鋪墊,因此在進行分析時,研究人員應當學會辨別,如哪些結論是有價值的或者那些結論必須舍棄等。
以“京津球迷暴力事件”為例進行表面層次分析。在“京津球迷暴力事件”出現后,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很容易出現誤導受眾的情況。大多數報道中稱球迷向賽場投擲礦泉水瓶,怒罵球員,且還使用了包子等物品向賽場投擲。在新聞報道中出現了“暴力”以及“沖動”等信息,這些信息都是經過傳播者根據自己的報道角度進行選取、放大、加工的產物,從一定程度上說這本身就屬于媒體的“暴力行為”。在報道體育新聞的過程中,將報道者自己的主觀感受通過媒體渠道強加給受眾,這是不負責的體現,真正的體育新聞報道應當是客觀的,真實的。
含義層次的分析主要從地點的分布配圖方面展開。“京津球迷暴力事件”出現以后,搜狐媒體最大的報道來源地為北京,而以天津為報道地點的新聞只有6 篇,新浪體育與網易的報道點與搜狐大致相同。雖然比賽的主場在北京,客場在天津,但是忽略了客隊,只報道主場。除了報道地點外,報道配圖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京津球迷暴力事件”出現后,網易、新浪等幾乎都沒有選擇配圖,即使選擇了配圖,大多也是賽后的報道,主要是為了呈現比賽場地的狼藉:遍地的垃圾、,受傷的球迷的慘狀、被砸壞的車輛等等,導致很多沒有在現場的受眾無法全面的、真實的了解事實,臆想的成分較多,更容易激起球迷的怒火。
1)輿論導向。
面對球場暴力事件,媒體應當在第一時間發布客觀且權威的信息,將真實的新聞客觀的呈獻給受眾。對于網絡媒體來說,在采集與傳播信息方面的優勢比傳統媒體更大,一旦球場發生了暴力事件,第一時間發布信息的應當是警方以及足協等,占領主動權,才可能讓觀眾看到真相,保證信息的權威性,同時還應當收集觀眾的觀念,將誤導性的信息消除,積極還原事實真相。此外,還應當發揮“意見領袖”的作用,假如“意見領袖”能夠對網民進行正確的引導,就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除了上述兩點外,還應當建立起“把關機制”,網絡把關對于受眾來說非常重要,其能夠阻止一些反面言論以及錯誤信息的傳播,通過有效的手段來引導網民。
2)媒體從業者報道策略。
媒體從業者應當端正態度,真實報道。從編輯角度看,編輯應當盡量找出球場與球迷暴力事件中存在的正面因素,在眾多關于“京津球迷暴力事件”的報道中,就有一些較為正面的報道,如“在北京主場比賽中,京罵太過猖狂,球迷曾多次向賽場投擲礦泉水瓶以及包子等雜物,賽區組織工作早就應當受到批評,這樣才能夠整頓賽場秩序”。在選擇稿件時,也應當注意傳達一些正面的信息否則就會產生負面效果,與體育精神相悖。
從記者的角度看,對于暴力事件來說,應當從客觀角度出發,不能帶有私人情緒,不能偏向某一方的觀點,且應當注意分寸。
3)提高受眾素質。
英國學者ER·Leavis 提出了“文化素養”的概念,我國學者卜衛將這一理論轉變為了今天的“媒體素養教育”。“媒體素養教育”就是使媒體與受眾的關系更加融洽,使受眾成為媒介素養發展的動力,在聽到暴力事件報道或者其他新聞時,應當學會選擇性的接收信息,盡量避免接觸一些錯誤的信息,受到不利的影響。此外,還應明白新聞雖然來源于事實,但是立場不同,角度不同,報道所傳達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也就不同。在信息鋪天蓋地而來的時候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的判斷。
綜上所述,新聞媒體工作者在報道體育新聞的過程中,應當以事實為依據,客觀、公正、及時、準確地報道新聞事實,在加工信息的時候盡量避免摻雜個人情緒,堅守一個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上更加注重社會效益,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而受眾在接受新聞時,也要用理性的思維、辯證的眼光去看待新聞,斷不可人云亦云、唯書唯報,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做一個有思想、有頭腦、明是非的受眾。
[1]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
[2]饒揚燦,馬明玉.對體育明星的幾個采訪時機——以武漢湯尤杯和倫敦奧運會采訪為例[J].新聞前哨,2012(10):23-25.
[3]范永紅,姚瑤.從3G新聞傳輸系統看未來新聞采集[C]//中國新聞技術工作者聯合會第六次會員代表大會、2014年學術年會暨第七屆《王選新聞科學技術獎》和優秀論文獎頒獎大會論文集(三等獎).2014.
[4]王大中,王鳴捷,張雯.探索我國體育新聞傳播教育發展的新路徑[J].現代傳播,2011(6):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