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景華
福安市廣播電視臺,福建福安 355000
在現代新媒體的沖擊下,電視的作用有所弱化,但縣級電視新聞作為最直接關注民生、傳遞市情政策的一線媒體,一直有固定的受眾群體,所以縣級電視更應當強化自己的責任意識,為服務好當地群眾作表率。
縣級電視新聞與央視或省市級電視新聞不同,其可選擇范圍、內容等都相對有限,采編思維容易程式化,難免會圍繞縣里的會議做文章,報道往往照搬原版的領導講話,再配上參會的人員畫面一則新聞就算做好了。這種老舊的采編方式沒有充分發揮出電視新聞畫面的容量效應,自然就影響到播放效果,甚至引起觀眾的反感。再如采編時政、重大事件類新聞時,縣級臺拍攝報道往往以領導為主體,把新聞價值放在次要位置,這就難免遺漏了對事件的微觀細節和反映現場感鏡頭的捕捉,不利于從多角度生動報道新聞。
縣級新聞相比較中央、省級新聞,其播放時間、方式等都受到一定制約,比如有的縣級電視新聞在播出時間上與上級臺新聞聯播的時間有重合現象。在新聞頭條的選擇和編排方面沒有準確掌握,無法最大限度吸引觀眾的注意。同時,一些縣級臺新聞策劃意識不強,報道顯得零散無序,沒有發揮出整體效應,弱化了新聞傳播效果。
特色的語言表達是電視畫面的有力補充,能夠傳輸更加豐富的信息,但在我國縣級電視新聞采編的中對于語言的應用往往套用其他新聞的語言格式,老套固化沒有新意,平淡而缺乏個性,難以配合圖像對觀眾進行視覺、聽覺方面的沖擊。另外主持人的解說也存在一些缺陷,在表達的清晰和精煉程度、現場感等方面都有待提高。
我國縣級電視新聞在采編方面還有很多改進的空間,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加以改進:
首先縣級電視新聞采編要有親民意識。特別是對于時政類新聞,要注重提煉,把握重點,選好角度,發掘出會議的“干貨”,配以醒目的標題,少說套話、官話。比如我臺在采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市教育工作會議召開”等時政類新聞時,不以“我市召開某會議”、“某領導在會上強調……”等為標題,而取名“我市今年經濟增長目標10%”、“我市今年3.8 億元建設教育民生工程”等。鏡頭則配以反映經濟社會發展和相關工程的最新動態畫面。在播報《市政府召開“五大戰役”項目建設服務工作評議會議》的新聞時,轉換角度,用《“五大戰役”服務質量好壞群眾說了算》作標題,并播出群眾對各單位的評議結果。再如對《縣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傳達貫徹市委工作會議精神》的報道,可以對在市委工作會議上與本縣有重要關系的經濟社會工作作有選擇的重點報道,拉近與觀眾間的距離。
其次,要注重新聞采編方式的創新。如在報道社會民生新聞時,鼓勵多采訪和使用現場同期聲,有選擇地播放精彩的現場片段錄像,并結合微信等網絡平臺,方便觀眾事后查看。有的新聞事件本臺記者在趕往采訪的途中,第一目擊者可能會把拍到的視頻和圖片先傳到互聯網,新聞部門要及時聯系作者以獲取第一手資料,并在本臺新聞中加入該資料播出,使畫面更具現場感和說服力。有的新聞事件僅用一張圖片就能反映出多重信息,方式簡便,時效性強,電視臺要鼓勵多播報此類圖片新聞。在報道種養殖等農業新聞時,可突破現場空間限制,如電話邀請專家對農戶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等,以更好的服務受眾,延伸信息量。
新聞的吸引力不僅在于內容,而且要有創造,這種創造主要體現在編排和策劃上,而這方面恰是縣級臺的薄弱環節。福安新聞每年都有結合時政、重大紀念日等主題策劃欄目報道,如近期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百日會戰”我們在行動》、《從數字看民生》、《紅旗飄過紅土地》等,通過大量的一線采訪,反映百姓身邊事,讓群眾參與議政。本臺曾與本市一家三甲醫院在農歷七月初七當天聯合策劃了一個音樂《快閃秀》節目,拍攝到大量病人和家屬現場詫異的瞬間、感動的表情細節,并在當晚的《福安新聞》中全程播出快閃秀和對醫生、病人家屬的采訪,取得良好社會效應。
在編排方面,縣級臺的軟肋在于常常按領導的排位順序決定新聞的先后,而把新聞的價值意義作為次要參考因素。《福安新聞》在編排中打破常規,以新聞內容的重大、重要性及與百姓的關聯度來決定編排的先后順序。同時,突出頭條引領和提要引導作用,一檔十五分鐘的新聞,選三到五條民生新聞作提要提示。另外,還利用“組合效應”來進行新聞的編排策劃,把一些相似或者具有對比性的新聞以比較的方式進行播放,以方便觀眾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比如在播放與傳銷相關的新聞時,考慮到社會公眾可能會對傳銷與營銷或銷售出現認識上的偏差,我們在新聞中作了相應的甄別。福安臺在新聞策劃與編排中,善于跟蹤熱點,引導輿論,充分體現編輯意識,力爭達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福安新聞》欄目也因此獲得了全省“縣級臺十佳新聞欄目”稱號,福安臺多次獲評年度“先進縣級臺”。
針對不同的受眾主體,新聞在語言使用時應當有所差別。縣級新聞的受眾以當地群眾為主,采編時要特別注意語言的使用,并選擇與本地實際情況最貼切的播放方式,使觀眾感受到新聞與自己息息相關。
首先是在使用語言上要和文學語言有區別,要體現出個性化,體現出真實、形象視覺效果的特點,為畫面加分。比如在播放養殖業的新聞時可以采用當地居民通常使用的稱呼,或把養殖方面的問題平民化表述。本臺在一則信鴿拍賣的新聞中,創造性地用童聲作解說,并模擬該只信鴿擬人化的語言,生動反映出拍賣現場競拍的熱烈過程,新聞取名《帥鴿身價值五萬》作標題,節目播出后受到觀眾的好評。其次是主持人在作現場解說時要注意語言的技巧,做到簡練、完整,盡量使解說語言具有感染力和號召力,針對不同的新聞要表達出不同的感情色彩,同時要側動表達出新聞報道的重點和熱點,這都是新聞采編中需要注意的內容。
縣級新聞面對區域內的受眾群體,其吸引力就在于它貼近民生,所以在新聞采編過程中要結合生活實際,創新思維,豐富采編信息,避免平庸和僵化。要強化新聞策劃和編排的前后期創作提升效應,靈活應用語言表達方式,這樣才能更好的服務大眾,吸引大眾。
[1]賴慶明.淺析縣級電視臺的新聞創新[J].傳承,2008(6).
[2]劉嶸.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如何提高新聞采編能力[J].中國傳媒科技,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