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娥
赤峰廣播電視臺,內蒙古赤峰 024001
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推進和信息化時代得到來,對社會問題采編報道的方式也越具多樣化。如何保障社會新聞采編的深度與寬度,從新聞的版面設計到內容的質量需求,是社會新聞工作者必須時刻關注的問題,必須擁有較高的新聞素養、人格意識、創新精神,才能不斷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
報紙的創建,就是為人民服務的,就是要體現公民的最根本的利益。社會新聞版面的創設,必須以為受眾服務。手中的廣泛接受才是社會新聞版面存在的價值。報紙,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一種傳媒方式,為人們帶來了許多新思想和新理念,適應了時代的需求。作為社會新聞,就是要用自己獨有的傳媒方式打開受眾心理、滿足受眾需求,并將這一理念貫穿于整個新聞工作中去,具體表現為三個方面:1)采編時選擇的新聞內容和呈現效果上要全面考慮手中的心理需求;2)編輯制作、版面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受眾在閱讀上的行為習慣;3)素材選擇和表現形式的運用要時刻保持創新的思維態度,吸引受眾的關注。
社會新聞版面的內容單一枯燥、現實意義少、缺乏吸引力;編輯排版的模式固定、缺乏創意;整體設計缺乏美感、容易視覺厭倦。這些問題的形成,多是因為社會新聞的采編設計與受眾群體相脫節,片面追求經濟效益造成的。所以,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就是貼近受眾,一切從受眾感受出發,做好內容、排版、整體設計的全方位、系統化的創新與完善。在采編方面,還要充分考慮不同層次的受眾群體有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從他們的共性特點來滿足心理需求,從而做出最具社會效果和影響力的社會新聞。
伴隨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的深入應用,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對新聞時效性的標準越來越高。社會新聞的采編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第一時間抓住新聞要點,做出事實報道,必須講求高校、迅速。如《衡水晚報》社會新聞版面曾發表了一篇名為《路見不平一聲吼,小伙公交車上斗竊賊》的文章,記述了一件關于某日下午一名小伙子在公交車上弘揚正義、勇斗竊賊的事件,備受社會關注,引起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討論。整個報道從事件發生到文章發表,只用了短短三天的時間,體現了報紙的實效性,吸引了廣泛的社會群體的注意,讓人們了解到了事件主角小伙子的后期發展狀況,為警方進一步的破案提供了更多的知情信息,是一篇較成功的報道。
社會新聞的報道,以滿足受眾的心理需求、吸引受眾關注為目標。判斷是否有效的有個重要憑證就是產生的社會影響。所以,在進行社會新聞的采編時,會特意設置互動環節,增強公眾的參與性。這樣,有助于讓更多的人體會到,報紙就是會公眾服務的,只有公眾的積極參與,才是報紙制作的成功,使更多的公眾有一種主人翁意識,從行動上激發了他們閱讀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在《路見不平一聲吼,小伙公交車上斗竊賊》這篇文章中,若添加一些互動環節,提出“見義勇為”與“事不關己,淡然處之”,你會選擇哪一個?這種道德類問題,引導公眾大討論,做好后期的跟蹤報道。讓更多人看到見義勇為是受很多很關注的,而竊賊行兇只會受到法律的懲處和社會的譴責。用一篇報道匯聚整個社會的正義與道德,將公眾的感情沖擊在了一起,會有更多的人接受感情的熏陶,關注與參與進來。
社會新聞版面采編工作人員要有專業的新聞素養,讓文章及好看又實用。到群眾中間去,報道公眾最身邊的大事小情,不僅關注社會事件、社會問題、社會風貌,最重要的是能夠運用自己手中的力量幫助公眾解決一些日常社會生活的難點問題,讓公眾切身感受到報紙就在自己身邊,在為公眾服務。《衡水晚報》曾有一片關于《怎么辦理大中型客車駕駛人審驗業務》的文章,及時針對社會中存在的難點問題進行報道。現在私家汽車的數量不斷增多,駕駛人審驗業務的辦理如何解決?已經發布,引起了各個部門的關注,為審驗業務的及時有效辦理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方便。一件急公眾所急、想公眾所想的事件報道,受到廣泛關注已是必然趨勢。
作為現代一種重要的媒體,報紙主要包括社會新聞、時政新聞、經濟新聞三部分。社會新聞的本質,就是對社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信息報道。所以,在整個報道和編輯制作過程中都要體現貼近性,政治貼近、地域貼近、影響貼近。
社會新聞的版面設計與安排,要盡量編輯公眾最關心的大事小情,深入公眾身邊。將本地新聞放在首位,是社會新聞報能能夠脫穎而出的重要方法。新聞報道收到的最好的影響效果,就是關注度與擴展度的雙豐收。所以,對新聞的重要性與關注度要做好前期的預測,講預期影響較大的報道占的篇幅、位置都要有一定的優勢,不惜筆墨、著重強調,最大程度的吸引受眾的眼球。
報紙的影響力與關注度與報紙本身的版面設計息息相關。注重視覺效果、藝術美感,才能讓讀者增強閱讀的興趣。跳出傳統的版式規則,遠離條條框框的要求限制,才能更好地帶給讀者一次視覺盛宴。
當然,社會新聞版面的設計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延續和傳承老一代報紙人的穩重、認真,積極吸收當下的時尚元素,在維持社會新聞版面的設計風格與報紙整體那個版面的設計風格一致的情況下,勇于創新,給文章注入更多新的元素。
社會新聞報道以文為主,毋庸置疑。但同時要跳脫“唯文論”,做到圖文并重,以圖片的清晰明了直接給讀者以視覺沖擊,顯現閱讀效果最優化。這也是適應如今越來越快的生活節奏的一種良好轉變。當然,物極必反,對圖片的過分關注,會大大削弱報紙的信息傳播功能,造成報紙這種傳媒途徑的一種浪費。所以,用最恰當的圖片增強報道的吸引力,在以最短小精悍的文字信息詮釋最多的事件信息,是版面設計與采編制作達成的最好效果。
隨著傳媒業的迅速發展,報業市場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社會新聞采編必須不斷適應這種多元化的發展模式,在設計技術和新聞素質上都有所提升,才能更好的擴大受眾群體,增強影響力。
[1] 李靜.如何做好油田電視臺新聞編輯工作[J].新聞研究導刊,2012(6).
[2] 楊健.新時期電視新聞編輯應具備的素養和能力[J].中國傳媒科技,2014(6).
[3] 賈國湘.網絡新聞編輯人才的發展與創新策略[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