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婷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100024
“CCTV 微視”是中央電視臺官方社交電視客戶端。另外,“CCTV 微視”是集官方微信、官方微博于一體的新媒體互動平臺。自2013年上線以來舉辦過世界杯、NBA、NHL 等各種體育賽事互動活動。新媒體的傳播通過多媒介手段實現,使得體育賽事在傳播范圍和傳播速度上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廣度和高度,為體育賽事吸引更多的受眾。
1)網絡普及手機便攜使得體育賽事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泛傳播。從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5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得知,截至2014年12月,中國網民達6.49 億,較2013年新增網民3117 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7.9%,較2013年底提升了2.1%。手機網民達5.57 億,較2013年增加5672 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由2013年的81.0%提升至85.8% 。
新媒體以最靈活、最便捷、最具個性化的特點吸引著成千上萬的受眾。截至2014年12月,“CCTV 微視”客戶端用戶量較2013年增長5760672 人。由于體育賽事激烈的對抗性和賽事本身的懸念使得“CCTV 微視”客戶端體育迷的數量增速持續上升。
2)新媒體依靠傳統媒體進行宣傳。由于傳統媒體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新媒體可以利用傳統媒體(此處指電視媒體)的優勢進行大屏宣傳。通過大屏宣傳,讓受眾獲知新媒體互動平臺。使大屏宣傳小屏,小屏服務大屏。
“CCTV 微視”依靠中央電視臺大屏資源進行重點宣傳。體育賽事報道中宣傳方式包括:主持人口播、字幕、二維碼。通過大屏宣傳,提高新媒體互動平臺的知名度。
3)微博微信病毒式傳播。由于微博微信傳播方式靈活,信息發布時間自由掌控,所以,現在的媒體經常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宣傳推廣,并利用名人效應、獎品獎勵機制進行病毒式傳播。
“CCTV 微視”借助央視知名體育主持人、體育解說員的微博進行體育賽事前期宣傳,通過前期宣傳,引導粉絲關注并參與“CCTV 微視”互動活動。
另外,在體育賽事報道前,“CCTV 微視”通過官方微博微信發布有獎互動,利用轉發功能,讓更多的人獲知“CCTV 微視”新媒體平臺,并讓更多的人參與相關體育賽事的互動活動。
4)受眾不再是單純的接受者,而是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在新媒體平臺上,受眾可以更多地加入到信息傳播過程中,他們可以提出自己對信息的需求,可以對傳播的內容提出看法,也可以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信息放到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傳播。這不僅僅意味著傳播者與受眾之間界限的模糊,也不僅僅意味著受眾地位的提高,它還意味著新媒體平臺信息內容的多元化與復雜化。
“CCTV”微視的用戶不僅可以在客戶端中自行發布帖子,也可以在已發布帖子下進行評論,還可以在直播聊天室中暢所欲言(系統會自動屏幕違法亂紀的語言)。受眾在收看體育比賽時,可以通過上述方式即時對體育賽事發表個人觀點,從而使節目越來越具有 交互性。
5)志趣相投的用戶可以互加好友,并創建興趣群組。在新媒體時代,你可以認識跟你志趣相投的朋友,這些朋友可能與你從未謀面,這些朋友可能與你相距萬里。但是,因為你們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從而在新媒體平臺上結識。
在“CCTV 微視”平臺上用戶們在聊天室中暢所欲言后,可以互加好友進行私聊,或者同一愛好的人建立群組進行群聊。這種方式可以發揮新媒體平臺的社交性,使用戶之間在體育賽事與非體育賽事時段無限暢聊。
1)信息接收便利化。現在體育賽事的實時戰況不僅可以通過傳統媒體獲知,也可以通過新媒體了解戰況信息。如果電視沒在身邊,可以利用手機等隨身設備輕松的了解戰況。不僅如此,通過新媒體的搜索功能,可以主動查看自己想了解的體育賽事資訊,這給人們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2)傳播形式多樣化。新媒體在傳播體育賽事時,形式呈現多樣化。微博、微信、APP 隨處可見,文字、圖片、視頻一目了然。這種多樣化的傳播形式更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多樣的傳播形式,比起傳統媒體更加吸引人、更有優勢。
3)傳播效果最大化。新媒體傳播速度之快,傳播范圍之廣是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病毒式傳播,讓更多的受眾獲取體育賽事資訊。而且受眾可以通過自主選擇,挑選自己關注的體育賽事,使傳播效果達到最大化。
4)信息渠道多元化。新媒體發展以來,體育賽事的信息傳播不再只有傳統媒體發布,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現如今,體育賽事前的精彩信息,很多都是球迷從比賽現場發布到新媒體平臺的一手資料。
5)賽事評論社交化。體育賽事作為一種關注度較高的文化,讓成千上萬的人有了共同的話題。新媒體將有共同愛好的體育迷們聚集起來,他們一起評論、一起吐槽,體育賽事在新媒體平臺上逐漸變得社交化。
1)新媒體與傳統媒體融合發展,受眾參與性更強。目前,體育賽事報道方式已不再單一。豐富的圖文資料,視頻內容都會在體育賽事報道過程中呈現給受眾。
但是,主持人與觀眾,嘉賓與觀眾互動性較少。傳統媒體可以多多采用現場連線,網友在線提問,觀眾視頻交流等方式,使收看體育賽事的觀眾產生存在感和重視感。傳統媒體在未來直播或轉播體育賽事時,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進行互動。
CCTV 體育賽事頻道在轉播NHL 比賽時,主持人和嘉賓會全程關注“CCTV 微視”聊天室。在節目中,主持人和嘉賓會即時回答“CCTV 微視”用戶在聊天室中提出的問題,并即時點評聊天室中的動態。這種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方式得到了用戶們的一致好評,用戶在聊天室的體驗如同和主持人及嘉賓坐在一起共同觀看比賽。
這種方式不僅能夠激發受眾對體育賽事的熱愛,也能充分滿足受眾的需求,因此為媒體吸引更多的忠實受眾。
2)各媒體共享資源、優勢互補。傳統媒體的優勢不僅在于擁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公信力,它們還擁有更豐富的報道經驗。而新媒體的優勢在于傳遞的信息不受時間、地域等方面的限制,并且傳播信息的無限量遞增和信息接受方式快捷簡便。
“CCTV 微視”作為中央電視臺官方社交電視客戶端有著“先天”的可信度,并且央視部分體育節目的資源會與之共享。這樣,不僅在信息資源、平臺資源、人才資源上都可以最大限度的發揮作用。
傳播體育文化,提升體育的社會功能和綜合效應,實現全民共享體育發展成果,這一切都離不開傳媒的合作支持。
受眾在觀看體育賽事時,不僅希望能夠了解比賽的實時戰況,還希望參與有關體育賽事的相關互動。各媒介之間的融合恰恰滿足了受眾隨時隨地全方位的接受比賽信息、參與互動交流的需要。讓信息從過去的單向傳播轉化為雙向傳播。通過雙向傳播,傳統媒體可以了解受眾的喜好,獲取受眾的建議,媒體經過不斷地完善使得受眾的滿意度不斷提高。
在媒介融合的今天,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并不是相互競爭、互相取代的關系,而更多的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關系。在各媒介競相發展的今天,唯有相互融合,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更持久、更有競爭力的發展。
[1] 鐘璞,李明慧.新媒體環境下體育賽事傳播發展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9(6):149-153.
[2] 張玉潔.體育賽事報道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研究綜述[J].科技信息,2014(9):108-109.
[3] 張璐.體育賽事報道中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之路[J].體育博覽,2011(7):30.
[4] 楊韻.全媒體時代手機媒體與體育傳媒的融合[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1(27):29-33
[5] 于凡蘭.新媒體環境下體育文化傳播[J].山東體育科技,2013,35(6):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