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田田
(濟寧城市展示館,山東 濟寧 272000)
城市規劃展覽館發展狀況淺析
李田田
(濟寧城市展示館,山東 濟寧 272000)
近年來,城市規劃展覽館在我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競相建成,但存在“千館一面”、維護費用巨大等問題,怎樣避免這些問題以及展覽館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規劃展覽館;發展概況;問題;趨勢
近年來,城市規劃展覽館在我國各地如雨后春筍般競相建成,它作為城市整體形象和對外交流的重要平臺,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了城市建設的滄桑巨變、城市發展成果以及總體趨向。它不僅為城市規劃精細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撐,成為政府規劃決策與社會各界溝通的橋梁,也成為普通市民了解、參與、監督城市發展的最系統、直觀、生動、快速的有效途徑。未來,城市規劃展覽館必將成為中國城市展現自我魅力的寬廣舞臺。
2000年2月15日,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正式對外開放,標志著我國第一座城市規劃專項展覽館的誕生。隨后,全國各大中城市及區縣都積極興建此類展館,其中2007年可以看作是中國城市規劃展覽館發展的一個重要節點,這一年,中國有20多個城市規劃展覽館開館運營,如重慶城市規劃展覽館、北京城市規劃展覽館等。2007年~2013年,中國的城市規劃展覽館發展速度較快,建設數量成幾何曲線增長。可見,目前中國城市規劃展覽館正處在一個集中快速發展的時期。
展覽館面積一般會隨著城市規劃變化,最大6萬平方米(如重慶館),省會城市一般為2~3萬平方米左右,一般城市1~2萬不等。
一是設置在濱水景觀區,如杭州館實現“引江入館、引綠入館、引景入館”;二是設置在中心區;三是設置在新的開發區。
一是強調城市模型的規模,比例1:500~1:1000不等。二是強調模型的可擴展性、多臺升起。三是設置大型顯示屏,配合模型講解。四是一般模型上空需兩層以上的空間,二層設回廊便于觀看。
一是設3D、4D動感影院系統,影片一般需要專門制作,時長8~15分鐘。二是一般設120~180度環幕,個別設360度環幕。三是一般設多塊LED多媒體顯示屏(主模型區為最大)。四是一般設電子翻書系統、多點觸控交互桌和數字沙盤。
一般設各種詳細規劃的查詢屏、城市規劃師、自駕游等。
展出內容一般以城市發展的歷史、現在和未來劃分時間節點,包括歷史沿革、文化名城保護、現有專項規劃及未來影院等。
一般通過設置專門的柜臺和陽光規劃公示平臺收集各方面的意見。
一般提供咖啡等休閑座椅區,提供無障礙服務和兒童游樂區,提供講解服務。
中國的城市規劃展覽館一開始就是以相對比較成熟的模式出現的,展示內容主要分為城市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篇章,雖然這種模式在城市規劃展覽館的布展設計中存在著相對的合理性,但其布展模式過于單一的負面作用,造成了城市規劃展覽館“千館一面”的現象。
中國城市規劃展覽館雖然在2007年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但是由于其行業發展的時間短、發展速度快的具體情況,加上其所涉及的內容與工程裝飾、策劃傳播存在著過多的交叉,并不是全新的領域,因此相應的規范并沒有及時出臺,這對投資巨大的城市規劃展覽館建設項目而言是十分不利的。
為了增加規劃館的趣味性、新穎性,城市規劃展覽館在采用燈箱、展板、模型等傳統展示手段的基礎上,采用了高新科技手段,例如幻影成像、虛擬駕駛系統、三維多媒體等,并且大量采用了液晶電視、觸摸屏、LED屏等先進演示設備,這種前期的高投入勢必帶來后期維護的高成本。
要建成一個成功的規劃館需要一部好“劇本”來指導,有個好規劃做支撐,所以,布展策劃是城市規劃展覽館的靈魂。下面著重從展覽內容的選擇上、展覽內容的范圍和展覽方式的選定上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是規劃與城市的關系。城市是規劃研究、作用的對象,規劃館要揭示規劃對城市功能及空間形態的演變、城市的興衰產生的影響。二是規劃與建筑的關系。建筑是規劃實施的載體和具體形態,各種功能性建筑、標志性建筑承擔了城市的各種功能需求。三是規劃與生態的關系。規劃是創造良好的生活、生產環境,保持人工生態與自然生態相和諧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構成城市特色的重要內容。四是規劃與文化的關系。規劃既要繼承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也要不斷創新,突出地域特點,發展時代新文化。五是規劃與市民的關系。規劃是一項公共政策,它服務于全體市民。只有抓住了“以人為本,人民為先”這個理念,規劃館才真正是親民的、聚人氣的規劃館。
一是全面性與典型性。規劃館要盡量全面地介紹規劃內容,但同時考慮觀眾參觀時間與展館空間的限制和不同觀眾興趣點的差異,應選取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展項、史料、信息來全面反映規劃的作用與影響。二是專業性與通俗性。規劃館是個專業展覽館,但必須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通俗語言、形象方式來表現,以達到宣傳、教育、參與監督的作用。三是現勢性與合法性。由于城市在不斷發展變化,規劃也在不斷修訂調整,但更新的規劃內容卻有待批復,公開展示會出現法律糾紛等問題,為此,可以采取在最新成果上注明草案的方式,來規避法律風險。四是公開性與保密性。規劃既然是項公共政策就要讓廣大市民了解,以便于市民參與監督。但必須按保密法規定慎重審查要公開的信息。五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各地的規劃館由于專業特性相同反映的內容大同小異,要在全國眾多規劃館中脫穎而出,就要強調差異性、特殊性。
特色鄉村項目涉及道路改造、景觀提升、民房外立面改造以及鄉村集中點的亮化工程等,采取EPC建造模式可以讓業主從簡施工,無須龐大的專業管理團隊。在施工開始之前,將有一個更清晰的合同價,這將有助于業主提前介入總成本控制,這樣也會較好地關注項目前期策劃、概算、后期結算,有利于費用的控制。
一是時間視角。應包括城市規劃建設的歷程、城市總體規劃內容和遠景發展設想,但鑒于未來的不確定性和規劃的動態性,展覽內容應以現在為主,兼顧過去與未來。二是空間視角。根據規劃編制內容的要求,規劃展覽內容應全面反映市域發展規劃、市區發展規劃、縣市發展規劃的內容,以市區規劃為主,兼顧市域和所轄縣市,以體現政治平衡。三是層級視角。根據城市規劃體系的要求,規劃展覽內容應全面反映從宏觀層面市域城鎮體系規劃,到中觀層面的城市總體規劃、專項規劃,再到微觀層面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修建性詳細規劃等。
一是針對性。針對不同展項的展示要求,采取特定的展示方式以體現展品特性,提高展示效果。二是新穎性。規劃館就是面向未來的,需要多采用一些新穎的展示技術手段來提高展館的吸引力。三是趣味性。來看展覽的專業人士畢竟占很少比例,絕大多是普通市民。為此,提高展示方式的趣味性,有利于規劃信息的有效傳達和接受。四是經濟性。由于高新技術的大量使用,帶來昂貴的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所以從長遠來考慮,不可全面拋棄燈箱、展板等傳統展示方式。
在進行規劃展覽館布展及更新時,應當強化城市標識,突出城市特色,將城市歷史、文化、人文以及城市個性元素,或者說是城市的烙印融入到展示設計中,作為展陳形式的元素運用,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底蘊,展示城市文化與發展特色。如福州規劃館,福州元素特點鮮明。“滿城綠蔭、暑不張蓋”是福州獨特的城市印記,配以城市精神、市花、市樹、市果等介紹,讓參觀者深切感受福州元素,快速了解福州。主要表現在:一是序廳中央地面由福州市花-茉莉花拼圖;二是主入口正面墻飾以福州傳統工藝制作的大型漆畫;三是主入口左側墻飾以“百福圖”(福州-有福之州);四是主入口植福州市樹-榕樹等。
如重慶規劃展覽館,負一樓是序廳、重慶概況展廳、歷史文化風貌展廳、三峽展廳、山水園林城市展廳、重慶2020總體規劃展廳等。負二層展示全國最大的山地城市規劃模型,負三層為商業展廳,展館布局恰當,瀏覽路線清晰明了,從平層到負一層負二層,每個主題板塊都不會錯過,而且主題明確、內容豐富。
如哈爾濱規劃展覽館,設置了各種豐富生動的場景,展示了從中東鐵路時期開始的哈爾濱歷史,如采用1:2模型復制的哈爾濱歷史上第一輛列車機車,展示出哈爾濱因江而生、因鐵路而興的城市起源;在公交故影展區,參觀者可以坐上按原比例復原的有軌電車實體模型,通過模型車里的屏幕看到仿真的街道場景,讓你身臨其境的體驗歷史上的有軌電車一號線沿途濃郁的歐陸風情,下雨天會有雨滴打在窗戶上,冬天車窗上會結出窗花;在“坐”熱氣球縱覽濕地體驗區,參觀者可以模仿乘坐熱氣球的視角,體驗金河灣濕地、太陽島、伏爾加莊園等濕地景觀,感受“萬頃松江濕地,百里生態長廊”的獨特美景。在三層揚帆冰城以等比模型裝置及三維互動游戲的方式,展示冰雪大世界和冬季松花江上的冰雪盛景,參觀者坐在模擬帆船里,可以自己控制帆船的前進和轉彎,領略迷人的北國風光。
如杭州規劃展覽館,一進入大廳,就可看到幾百平方米的規劃公示及查詢區,市民可以在這里詳細了解杭州最新、最近的城市規劃內容,并向規劃部門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從發展趨勢而言,城市規劃館已逃脫于一般意義上的展覽建筑,它不僅僅是承載著城市演變歷史的物質容器,它以更為公共與開放的積極姿態融于城市的公共生活,以更為多樣性與復合性的展示方式詮釋人與城市的深層關系,以更為特征性與關聯性的語言智慧地體現城市的內在性格與精神特質,從而真正成為城市文化精神的棲息之所。
城市規劃展覽館的快速發展已經引起了相關領域的關注。無論是專業協會、企業及學術界,都將會更加關注城市規劃展覽館的發展與研究。隨著對城市規劃展覽館的深入研究,國家相關部門將逐步出臺相應的行業規范,城市規劃展覽館項目建設所面臨的無法可依的現狀將逐步得到改善。同時,城市規劃展覽館的建設、策劃設計、施工、運營管理等都將逐步走向規范。
當前有關城市特色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眾多學者、專家、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視,城市規劃展覽館必然會朝著“特色化”的方向發展,這主要是由其展示的內容決定的。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是城市規劃展覽館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規劃展覽館展示的內容必將與整個城市的歷史文脈產生緊密的結合,集中表現獨具特色的城市綜合文化,而對于城市規劃的具體內容將會以更加合理的方式融入到城市特有的文化當中。未來,城市規劃展覽館將成為一個更加綜合、更加具有人文氣息的專業場館。
城市規劃展覽館是城市特色文化的載體,這種特點決定了其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必須是一個完整的整體,必須把城市特有的文化貫穿于城市規劃展覽館項目建設中的每個環節,從位置選址、建筑設計、內容策劃、展示形式設計、布展施工、運營管理、形象設計到接待禮儀等環節實現一氣呵成,許多工作環節需要在一定時間內同時開展。目前這樣的運作模式已經在某些具體項目中開始實施,將來也會成為城市規劃展覽館建設的一種主流趨勢。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展覽館作為展覽展示行業的一名新成員,相對于我國博物館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來說,城市規劃展覽館也算是剛剛起步。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城市規劃展覽館只有開拓創新、與時俱進,轉變服務理念,關注公眾需求,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
[1]趙利華,李洋.城市規劃展覽館發展狀況淺析[C]//規劃創新: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10.
[2]錢鳳德,吳國欣.城市規劃展覽館現狀、趨勢及布展設計通則[J].規劃管理.
[3]段麗麗,王曉冬.城市規劃展覽館的現狀與發展研究[J].中華民居旬刊,2011(12).
湯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