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麥倉
(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陜西 咸陽712000)
“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是多年來廣大高職院校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長期探索、研究和實踐,形成的一種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充分貫徹了“按需施教”“學以致用”的教學原則,在滿足企業用人需求、化解畢業生供需矛盾、實現學生優質就業方面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能夠較好的實現學校、企業和學生“三贏”的局面。下面就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與陜西彬長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彬長集團)的合作為例進行分析。
彬長集團是2003年6月掛牌成立的大型煤炭企業,隸屬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全國13個大型煤炭生產基地之一。隨著下屬幾個礦區的開發建設,企業對于一線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就愈加強烈。而另一方面,受原16所煤炭院校隸屬關系變化以及自2013年煤炭行業持續低迷現狀的影響,普通高校培養的地礦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目標較高,真正到煤炭一線就業的畢業生很少,企業僅靠普通高校來培養主體專業緊缺人才根本不能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訂單式”人才培養能夠充分滿足其人力資源的現實需求,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現實依據。首先,可以有效解決急需專業人才的來源問題,為企業儲備和培養大批基礎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發展后勁足的應用性人才。另外,能夠節約用人成本,增加業務收入,獲得經濟效益。“訂單式”培養有助于實現畢業即就業、就業即上崗,降低人才招聘成本和人才培養成本。
專業技能人才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有理論教學,又要有操作訓練;既要有專業能力培養,又要有現代職業素質養成;涉及招生、教學、實訓、教學設施、師資、科研等一系列培養要素。這些復雜的、立體式的組織要素客觀上要求一個能夠有效地整合上述要素并使其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的平臺。而立足于陜西,有著六十年發展歷史,建筑設施齊全,校園功能完善,擁有一支結構優化、充滿生機的教師隊伍,建立了一整套科學管理體系的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即成為這一平臺的最佳選擇。2004年以來,學院始終本著“立足煤炭,面向社會,服務地方”的辦學宗旨,依靠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雄厚的教育資源,先進的教學設施,嚴謹的教學方法進行辦學。尤其是在“訂單式”培養方面,曾先后與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陜西陜煤彬長礦業有限公司、陜西麟北煤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等二十余家企業聯合辦學,形成了一套科學有效的培養體系,為煤炭企業一線輸送各類專業技能型人才。
經過各方面綜合考察,彬長集團最終選擇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其訂單培養基地。根據本企業人才需求戰略計劃,企業向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提出培養專業、人數、課程設置、課程內容等要求,學院組織學院教授和企業專家,經過多次研討,制定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校企雙方在基本意向達成一致的基礎上,起草“訂單式”委托培養協議,明確培養目標、專業以及學院、企業及學生三方的基本權利和義務,雙方對協議沒有異議即開始進行委托培養。從2004年至2012年,陜西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已為彬長集團培養10個專業,共2865名學員(培養人數及專業詳見表1及表2)。

表2 2004年至2012年“訂單式”委培專業
“訂單式”培養是學院按照企業需求,培養適合用人單位的個性化需求的人才,其最大特點是“三個協調”:即專業設置與企業需求相協調,技能訓練與崗位要求相協調,培養目標與用人標準相協調。而科學性、系統性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實現人才培養過程中“三個協調”有效保證。
好的生源是保證培養質量的前提,因此在學員的選拔上我院采取了“校企合作”的選拔方式。首先,我院根據企業需求編寫招生簡章,明確招生條件、培養年限、教學大綱和培養方式,通過各種媒體、各種渠道進行廣泛宣傳。報名結束后,由我院和彬長集團共同對報名人員進行嚴格的資格審查、面試及體檢,對于不合者不予培養,并確定最后的錄取名單開始委托培養。
培養目標是培養人才的藍圖,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首要環節。煤炭企業實施訂單式培養的學員與普通高校的學生存在著較大區別:其一,文化基礎參差不齊,專業技能和社會閱歷較強;第二,學員對教師水平和講授的知識要求較高(新知識、新觀點、能結合實際解決問題、傳授本專業的前沿知識);第三,學員大多將服務于煤炭企業一線。基于此,學院將“訂單式”培養的目標定位為適應現代生產發展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掌握本專業必備的基礎理論,具有較強的生產實踐能力,能應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并處理生產現場技術問題,面向煤炭生產、建設、管理一線的從事煤礦企業生產技術和管理工作的實用性人才。
針對“訂單式”煤炭企業學員的特點,學院通過與彬長集團協商將委培年限定為兩年,在具體培養過程中建立完善了以“理論教學—校內模擬實訓—校外實習”為主體的“三段式”教學體系(詳見表3),并使教學計劃中理論課與實踐課達到1:1的比例,以保證學員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有效對接。

表3 “三段式”教學體系
根據教學計劃,學員在第一學期接受煤炭行業認識實習及基本理論學習,使學員能夠掌握煤炭行業實際情況及基本專業理論技術;第二三學期安排學員進行“理論-實訓-理論”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校內實訓;第四學期學員帶著實習日志進入煤礦實習。實訓及實習有助于學員結合生產現場實際情況消化吸收專業知識,指導教師定期到現場指導,幫助學員解決實訓、實習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按照協議,彬長集團參與整個教學過程的實施,是學校與企業“雙導師”聯合指導,“教學、生產、科研”三結合的分段式培養方式。
在符合“訂單式”教學體系規律的前提下,學院按照“寬基礎、活模塊、重實踐”的課程組合,不斷改革課程設置及教學內容。在課程設置方面,突出基礎課為專業課服務、專業課與實訓課相結合的原則,按照培養目標的要求設置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課;在教學方面,突出以應用知識為主,強調針對性與實用性,對專業課基礎課做到以夠用為“度”,專業課和實踐課以適用性、符合企業生產現場需要為原則,并與實訓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綜合應用技能。
教育質量的高低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素質,實施“訂單式”人才培養,對高職學校的教師隊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保證教學內容落到實處,我院“訂單式”委培的教師隊伍由學院教師、彬長集團管理人員及其他工礦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三部分組成(比列為6:3:1)。學院教師在“傳道、授業、解惑”方面擁有淵博的專業理論知識,為學員講授行業前沿理念及尖端技術;聘請彬長集團管理人員做為兼職教師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為學員講授委培企業的發展歷史、過程、現狀、企業宗旨以及價值觀,使學生在還沒有進入工作崗位之前就能夠了解企業文化,以便更好的融入企業文化;聘請理論水平較高、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礦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在現實情境的實訓實習過程中解決學員實際生產操作中的疑難問題。
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必須針對崗位,讓學生有崗位工作的經歷,這就對實踐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在真實的環境中進行。達到這一要求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仿真實訓,即在實訓基地進行實訓;二是企業實習,即由合作企業提供合適的崗位,學生集中一段時間在崗位上跟師傅在煤礦一線工作。通過這兩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提升學員的實踐操作技能,為其步入工作崗位奠定了技能基礎。
為了進一步保證委培生的質量,在學員畢業之前,學院同彬長集團對畢業生進行入職理論考試、面試、體檢等各項考核。各項考核達標的學員可以進入委培單位進行入職培訓繼而開始參與企業生產,從2004年至今,我院已為彬長集團累計培養“訂單式”實用人才近3000人,委培就業率達到95%以上。
經過調研發現,學院與彬長集團在“訂單式”培養的合作還是比較成功的。學校辦學的空間得到拓展,有目的性的多渠道為煤炭企業培養人才,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儲備人才;煤炭企業消除了“人才流失”的疑慮,培養的學生投入到生產第一線,“留得住、用得上”,成為企業發展的后備生力軍;學生的學歷、能力、技術、待遇都得到提高,良好的業務素質和熟練的操作技能受到了彬長集團的好評,其中不少學生已經成為集團業務骨干和操作能手。這種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的培養模式增強了學院辦好“訂單式”聯合辦學的信心,激發了進一步研究和探索的勇氣。
[1]蘭小云.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效度芻議[J].現代教育管理,2012(06).
[2]林英.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現狀及構建機制的調研[J].中國大學教學,2011(7).
[3]邱璐軼.高職校企合作的影響因素分析[J].教育探索,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