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志紅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檢驗教研室,陜西 寶雞 721013)
文案人員頸椎病非醫學防治與護理方法的探討
韓志紅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分院檢驗教研室,陜西 寶雞 721013)
頸椎病是一種常見病,文案人員屬于高發群體,是普通群體的4到6倍,并向手機用戶“低頭族”漫延。頸椎病的發病原因,除先天因素外,絕大多數因為慢性勞損引起頸部病變,初期表現為頸部僵硬不適,后出現其它并發癥。長期低頭或頭頸長期固定于某一姿勢工作導致頸部肌體疲勞是誘發這一病因的最主要原因。在其對癥的治療方法中,非醫學治療方法具有無創傷、簡便易行、效果好、防復發的特點,并通過健康指導與教育,可防止頸椎病向高發人群及其它群體漫延。
頸椎病;非醫學治療;文案人員;防治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1]。在我國屬于常見病,隨著文案人員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嚴重影響這一人群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并有漫延之勢。因此,有效防治頸椎病成為醫學工作者乃至普通公民應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
頸椎病患者發病初期表現為頸部酸困麻木、僵硬等不適,出現頭暈、頭疼、頭脹;嚴重者會出現上肢無力、手指發麻、下肢乏力、行走困難、惡心、嘔吐,甚至視物模糊、心動過速及吞咽困難等,也有部分病例出現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礙,甚至四肢癱瘓。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及持續時間長短,與個人的體質及日常防護有一定的關系。在過去臨床診斷顯示,頸椎病的高發人群是老年群體。但根據近年來相關調研資料顯示,頸椎病已呈高發態勢,并且患病人群趨向年輕化。整體發病率已達15%,30歲以下的發病者正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長期伏案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幾率是非低頭工作人群的4到6倍,這一人群集中表現為文案人員,并向“低頭族”[2]延伸。
現代科技的進步,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的同時,使人們坐在辦公室,處于靜止狀態的時間和空間越來越多。尤其文案人員,從過去的筆墨紙時代已經演化為計算機操作時代;又因為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文案人員提供了大量信息、知識快速檢索的便利;同時網絡娛樂性的加強,使得文案人員學習、工作和生活保持同一姿態連續伏案工作幾個小時,甚至更長。截止2013年底,據全國就業人員7.7億人[3]推算,全國有超過1億的文案人員,如:辦公文員、計算機及互聯網的人員、各類設計人員、研究人員、財務人員以及各種文學創作者等等龐大的群體是頸椎病高發人群。
隨著智能手機的全面普及,“低頭族”大量出現,馬路上、車上、休息廳、餐廳乃至家里等,長時間低頭聊QQ、刷微博、玩游戲、發微信、收發郵件、瀏覽新聞,甚至使用手機進行網上購物等。這一群體也已成為頸椎病新的高發低齡化人群。因為馬路上的“低頭族”人群的危險性,日本近期已經在智能手機中注入了一種拯救“低頭族”行走人群的手機軟件,以防在行走中由于低頭看手機而出現意外事件。
頸椎病屬于中醫“痹癥”的范疇,多因感受風寒濕邪,經絡受阻,氣血瘀滯而致病。西醫則認為頸椎病病因復雜,病變特征為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椎間關節退行性變致鄰近組織受累,并產生多種多樣的癥狀、體征。
頸椎病根據發病部位的醫學特征可以分為六種類型:①局部頸型頸椎病,這類病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引起頸椎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枕頸肩部疼痛,使頸部活動受限;②神經根型,這類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脊神經根,引起感覺、運動功能障礙者;③脊髓型,是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造成脊髓受壓和缺血,引起脊髓傳導功能障礙者;④椎動脈型,是由于鉤椎關節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椎動脈,造成椎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者;⑤交感神經型,是由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的刺激,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纖維,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癥狀者;⑥其他型,如食管壓迫型等。
頸椎病的發病原因,絕大多數因為慢性勞損而引起頸椎退行性病變。其中,椎間盤的退變是頸椎諸結構退變的首發因素,并由此演變出一系列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長期低頭或頭頸長期固定于某一姿勢工作導致頸部疲勞是誘發這一病因的最主要原因。
頸椎病的治療方法可以分為醫學治療和非醫學治療兩類。醫學治療包括:手術治療和非手術治療。其中的手術治療方法因帶給患者的痛苦及創傷較大,且有一定風險,一般情況不建議采用。非手術治療一般有:藥物治療(采用口服藥物、或注射方式等)、牽引或局部固定以及推拿按摩等三種方式。對于大部分長期伏案工作的文案人員來說,選擇手術治療或非手術治療都不是最佳的治療方案。非醫學治療目前來說,并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概念的界定,主要是通過一些特殊的運動活動方式,解除頸部疲勞,疏通經絡,達到防治效果,并輔以日常保養護理的治療方法。
無論醫學治療還是非醫學治療,其治療的機理是校正變形,修復損傷,疏通經絡而消除病痛,達到治療效果。手術治療是采取強制方式,校正變形、修復損傷、切除病體。而非手術治療的藥物治療也是通過藥物作用消除炎癥、疏通血脈,減少患者痛苦并達到治療效果,而牽引或局部固定方式,是借助外力幫助患者校正變形,其推拿按摩方式與其非醫學治療方式相近,通過局部運動,達到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除病痛的效果。
面對頸椎病高發的文案人員群體,絕大多數是因為長期保持某一姿勢而致的慢性勞損引發。常活動、常運動,尤其對文案人員,在工作一段時間后,活動一下頸部,對防治頸椎病有著顯著效果。通過運動,疏通經絡,增強頸部及其他部位韌性,消除因疲勞而造成的不適感,達到防治的效果。同時,也因人體的生物自修復特性,常運動可適度修復頸椎變形等引起的病癥,改善癥狀、鞏固療效、減少復發。通過有節律的良性運動,可改善機體的神經體液調節,調理肌肉血管舒縮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和營養狀態。并能使各肌群和韌帶得到鍛煉和休息。
文案人員工作時,低頭伏案,并長期保持一種姿態。工作一段時間后,應站起來進行活動,活動時間最好持續在5分鐘以上為最佳,每天應不少于3次以上。例如進行多次極力上下抬、低頭,左右轉動,輔以身體其他各部位相應運動。運動應以自身身體可接受的范圍為限,循序漸進,逐漸加大活動量及力量;活動初期避免劇烈動作,以免肌肉拉傷或造成二次損傷;可以適量參加或進行一些有助頸部活動的運動項目,如打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活動。
文案人員因受時間、空間諸多因素限制,活動或運動受限,按摩是化解頸部僵硬最直接的有效方式。按摩可以自行進行,也可以業余時間由專業人員施治。使用滾、揉、劈、打、點按等方法,由不適部位開始,向周邊延伸,包括頭部及肩部,每次以5分鐘以上,30分鐘以內為宜。但按摩也應循序漸進,掌握力度,避免用力過度而造成二次傷害。
文案人員在工作學習及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勢,一種姿勢不宜保持時間過長。伏案工作的桌面及電腦顯示屏不宜太低;平時睡眠避免睡高枕,枕頭高度以頭部壓下后與自己的拳頭高度相等或略低,以10cm~15cm為宜,臥姿以仰臥位最佳,左側臥位次之。
根據研究結果表明,患者保持良好心情對人體健康及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情緒及心態是治療一切疾病的良藥。
由于頸椎病誘發病因多、病情錯綜復雜,早期癥狀不典型而難以確診,從而加重病人心理負擔從而產生害怕、恐懼心理。這對采取積極防治措施極為不利。患者家屬或護理人員必須耐心細致地做好解釋和安慰工作,消除不必要的憂慮和煩惱保持心情舒暢。
通過社區及醫療機構加強頸椎病防治宣傳力度、并進行易發及高發人群健康指導與教育。根據各地區臨床治愈報告顯示,頸椎病發病率高,病程長,難以根治。非醫學治療方法具有無創傷、簡便易行、效果好,防復發的顯著特點。對大多文案人員來說,采取積極有效的非醫學治療方法,一般在2~3周就可以基本緩解癥狀,減輕不適感。只有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才能使這一高發病有所降低,才能使這些人健康而快樂地工作,為社會、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
注釋:
①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80~884.
②王景余,田華.頸椎病侵襲“低頭一族”發病率高達15%[N].成都晚報,2009-12-7.
③中國政府網、人社部發布《2013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3年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697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3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3824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38萬人.
韓志紅(1975.11—),女,本科,實驗師。
曹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