茍朋兵 喻佳慧
(西安醫學院公共衛生系預防醫學實驗中心,陜西 西安 710021)
醫患糾紛中保護患者權益的對策淺析
茍朋兵 喻佳慧
(西安醫學院公共衛生系預防醫學實驗中心,陜西 西安 710021)
醫療糾紛中患者往往處于“不利地位”,本文從醫院監管的角度闡述如何更好的維護患者權益,改變患者“不利地位”。
醫療糾紛;醫患關系;患者權益
患者“不利地位”的改變,除了從法律角度加以強制約束外,從醫院管理,醫療監督的角度看也有很大的空間可以挖掘。
從改善醫患關系入手,加強患者“平等權利”地位。提高法律意識,加強執法力度和監管力度,在一定基礎上對改變患者“不利地位”的局面,有很大的作用。
改善醫患關系,取得相互信任,是避免和減少醫療糾紛發生的重要因素。從醫療機構一方來說,應注重教育醫務工作者明確醫療機構的服務宗旨,加強職業道德觀念的培養和培訓,建立服務意識和誠信理念,提高醫務工作者的職業素養。同時還應加強醫務人員業務知識的學習和鉆研,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和能力。改變醫療機構為避免“過錯”出現,診療活動日漸趨于保守,對于有些風險病癥,采取不接收、不治療、不手術的消極態度,不敢或者不愿應用最新診療技術的作法。對于患者一方來說,由于醫療行為的專業性,使患者一般對自己的診療結果都抱有較大期望值,對醫生的診療也充滿信任。所以當一旦出現診療結果不合期望,便認為是醫療機構診療有“過錯”。所以也應加強對患者進行醫療知識和醫療行業風險的普及和宣傳,理解醫療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也是在不斷探索中前進的,有時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使醫患雙方建立起一種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友善關系,以便在診療過程中,能夠客觀理性地對待出現的一些失誤和不理想的治療結果,盡量避免和減少糾紛的發生。
1.2.1 加強醫生、護士等醫療機構人員對醫患糾紛的法律培訓,正確履行告知義務,規范醫療技術操作程序,杜絕人為失誤和差錯的出現。醫療機構對前來診治的患者應發放防止醫患糾紛的宣傳資料,加強對患者醫療常識的培訓。
1.2.2 對于疑難、復雜、風險較大,或者有可能發生醫療失誤的手術治療,必須采取同步錄音、錄像,以確保證據的真實性。使醫療證據不再呈現只有醫療病歷的單一性,對準確做出醫療鑒定也大有裨益。
1.2.3 加強和完善醫療糾紛的行政立法和處理機制,在《條例》中應增加保證患者權利實現的保障措施規定。明確醫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詳細規定風險點,以便糾紛處理中依據明確,可操作性強。
如前所述,目前的醫療事故責任鑒定與醫療過錯責任鑒定都存在較大的缺陷,不是合理的醫療損害責任鑒定制度。醫療損害責任鑒定的性質應當是司法鑒定,具體組織責任鑒定的不應當是醫學研究機構,而是法院和法官的職責。對此,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衛生部應當制定科學的、符合司法規律的醫療損害責任鑒定制度。對醫療損害責任醫學司法鑒定結論應當像對待其他司法鑒定一樣,法官有權組織并進行司法審查,有權決定是不是進行重新鑒定,有權決定對鑒定結論是否采信,并且鑒定專家有義務出庭接受當事人的質詢。如果有充分的根據,法官有權依據調查的事實,或者根據更有權威的鑒定結論而否定先前的鑒定結論。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醫療損害責任認定的準確性和合法性,能夠充分保護患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①。
1.4.1 監察人制度(ombudsmen):由被指定的中立的第三方收集醫療糾紛有關信息,由其進行獨立的調查,也可以依照有關程序向當事人收集信息,進而提出糾紛解決方案和改進管理的建議。
1.4.2 調查(fact-finding):由中立的第三方進行調查,并根據糾紛的事實出具一份無約束力的報告。
1.4.3 會商(consensus-building):由中立的第三方召集糾紛各方或其代表通過有組織的談判,使各方達成一致意見。
1.4.4 調解(mediation):糾紛各方在中立第三方的幫助下,通過協商盡量協調分歧,達成協議,調解的最大特點是調解員本身不發表主導性意見,解決方案完全來自糾紛雙方,調解所達成的協議往往不具有約束力。
1.4.5 仲裁(arbitration):糾紛被提交給一個或多個中立的仲裁員,由仲裁員根據預先制定的程序做出具有約束力的最終裁決。仲裁過程中涉及的法律依據和仲裁程序與法院審判基本相同,但仲裁先例不作為仲裁依據。仲裁結果具有法律效力。
1.4.6 綜合性ADR方法(ADR hybirds):多種ADR方式的混合使用,通常按一定的次序進行,如在“調解一仲裁”中,仲裁員應先進行調解,調解不成即轉入仲裁程序。ADR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根據調查結果,醫療糾紛主要還是通過調解和仲裁得到解決,其中85%左右的糾紛是通過調解這一方式解決②。
注釋:
①楊立新.《侵權責任法》醫療損害責任改革的成功與不足[OL].中國民商法律網,2011-08-18.
②ADR(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起源于美國的爭議解決的新方式,意為“解決爭議的替代方式”,或者翻譯為“非訴訟糾紛解決程序”.由于它沒有復雜的程序,且不傷當事人之間的合作關系,被很多西方國家采用.現在流行的幾種主要ADR方式有以下:調解、調停、微型聽審、聘請一名法官(或稱專家裁定)、在法院協助下的ADR.
③張鳴,李南.美國醫療糾紛處理與立法經驗對我們的啟示[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9,4,25(4).
茍朋兵(1982.11.24—),男,陜西西安人,2006年畢業于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目前任職于西安醫學院公共衛生系預防醫學實驗中心,實驗教師,負責預防醫學各門實驗課程。
湯靜]